有時候我們想回家。其實只是想找一個可以安心的地方
——————-
你對家的定義是什麼?是你小時候住過的地方嗎?還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是自己買的房子開始家嗎?還是有老公小孩的地方就是家?
今天我們一起打開這個話題,家的定義。
————音樂
我離過婚,有一個小孩現在住在男方家。
那段日子裡,其實我常常懷疑自己——
一個女人,這樣搬來搬去,到底算什麼?
是不是早就把自己變成了一件「可搬動的家具」?
卻從來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而對我女兒來說,
「家」反而是一種把她綁住的地方。
她說,有媽媽在的地方,才叫做家。
在我這裡,她可以哭、可以鬧,
媽媽會抱抱她、秀秀她。
不是說原來的家不好,那裡是她出生、長大的地方,
她在那裡讀書、生活,一切都很正常。
只是……那裡的氣氛,讓她不敢放鬆,
不敢真實,不敢掉眼淚。
而且,最重要的是——
那裡,沒有媽媽。
家,其實不一定是一個地點。
它是一種情緒的容納權。
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總是壓抑自己、假裝自己,
那裡也許只能被稱作「原生地」,卻給不了你家的歸屬感——對吧?
常常有的女孩子說父母過世之後娘家都沒了,也是因為願意無條件包容他們的父母不在了。雖然爸爸曾說,當長子的以後就要承擔當我們這樣姑嫂的娘家,可是他們怎麼會像爸媽對女兒一樣寵溺呢?
家的定義是:
我可以放鬆喘息
我可以安靜崩潰
我可以不用證明我自己就被理解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一個人住?也維持單身不結婚?聽我閨蜜說起來,她覺得是找不到願意尊重他們情緒跟理解他們的人。
我後來才明白單人多年的她,明明不乏追求者
還是總愛四處跑咖啡廳,原來
在陌生的城市裡即使是咖啡店裡的一杯咖啡
一隻貓靜靜的陪著你,都比與人相處交往簡單得多。
你突然覺得,這裏,好像比我原來的家,更好。這不是背叛原生家庭,這只是你的靈魂在找尋新的棲息場所。
近幾年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新型態的家人共同居住,2025年冥王星正式進入水瓶座,未來家人的定義即將更廣義的定義。也許你曾經回不去那個地方,也可能你一直都在,但卻沒有到家的感覺。
家,可以被重寫。而你值得一個空間讓你安心的做你自己。也許是網路上的家人?也許是寵物?你可以自己定義你的家人,一個可以讓你安心做自己的家。
而我,感謝一路走來有可樂跟蘇菲的陪伴,即使我在鬱悶回到房間看到他們我就覺得,我回家了,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