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場裡最容易「被好人設局」的,是誰?
小茹,35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資深企劃主管。
她不是特別耀眼的人,但在公司裡出了名的「好說話」、「靠得住」,資料永遠準時、加班從不推託、同事出包還會幫忙擦屁股。
她沒什麼野心,只想把事情做好、讓每個人好過一點。但這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站在一場戲的中央,而劇本,她從來沒看過。

📍「這時候只能靠你」=設局的開始?
那是週三早上的例行主管會議。
她剛坐下沒多久,業務部門經理阿偉就開始報告一場針對VIP客戶的行銷活動。報告中語氣自信,直到一張簡報一閃而過,小茹皺起了眉。
那頁投影片她從沒看過。標題是她熟悉的語調,卻從未出現在她的專案資料夾裡。
她本想舉手詢問,但話還沒出口,行銷部協理突然插話:
「這場活動出了點狀況,客戶反應很激烈,覺得整體方案不專業、不協調。
不過我們現在不是要追究責任的時候。這時候,只能靠小茹了。」
全場安靜。
有人把目光投向她,有人低頭不語。阿偉坐在一旁裝作若無其事,甚至還若有似無地點頭。
小茹一瞬間明白:這不是溝通,而是一場包裝過的推卸。
📍責任感,不等於背黑鍋
她吸了口氣,沒有立刻開口,而是翻開筆記本。
「請問這份簡報,我是什麼時候接手的?」她語氣平穩。
協理語塞兩秒:「呃……我們知道妳沒有從頭參與啦,但妳的資歷最深、對客戶也熟,現在真的只能靠妳來收拾了。」
阿偉也跟著補刀:「妳做事最細,我們相信妳啊!妳也不會讓部門丟臉對吧?」
那一瞬間,小茹腦中閃過無數畫面~
加班到深夜、被退件時她總說「我來改」、同事情緒潰堤她還幫忙填洞……而這次,她甚至連案子都沒參與,卻被理所當然地推上火線。
說是信任,其實只是順手推責。
說是靠她,其實是消耗她。
📍這句話,她終於講出口
她笑了,終於把筆放下。
「協理,我理解現在的處境,但我也想說清楚:我的責任感,不是拿來幫別人買單的。」
空氣頓了頓。
她站起來,語氣仍然溫和,卻一字一句清晰:
「這是你們設的局,你們演得很完整。
但不好意思,我不入這個局,你說什麼都沒用。」
接著,她平靜地闔上筆記本,轉身離開會議室。
—
會後有同事傳訊息給她:「那句話講得太帥了,我都想存起來背了。」
有人說她太衝了,有人說她終於撐不下去了,也有人低聲說:「她講得沒錯啊,我也早想講了。」
她沒特別回應。只是當天下午,她照常完成自己手上的企劃,照常回覆部門訊息,照常準時下班。
只是,有些「照常」,從這天起,不再默默吞下。
🔍 拆解來看,她的「夥伴」用了哪些話術技巧?
①「妳的資歷最深、對客戶也熟」
👉 表面在稱讚,實則在預設妳必須負責。
潛台詞是:「妳都這麼資深了,不能不幫吧?」
這就是典型的「用資歷壓力推責任」。
②「現在真的只能靠妳來收拾了」
👉 假裝無可選擇,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潛台詞是:「不幫就代表妳見死不救。」
這屬於「戲劇化情境 + 道德壓力」,也是一種 「情緒勒索型捧殺」。
③「妳做事最細,我們相信妳啊!」
👉 從人品攻勢切入,製造『如果妳拒絕,就不合群』的道德暗示。
潛台詞是:「我們都在稱讚妳,妳難道還要拒絕?」
④「妳也不會讓部門丟臉對吧?」
👉 開始加壓,威脅妳的團隊形象,讓妳怕影響他人評價。
潛台詞是:「部門的臉面,現在掌握在妳手上,妳不能不救場。」
這句話是最險惡的,因為它打的不是妳個人,而是整個群體的榮譽感。
🎯 結論:
這不是單純的「捧殺」,而是糖衣包裹的操控術。
如果只說一句「妳好棒」,那是單純稱讚; 但當稱讚後接上「所以妳該幫我解決問題」,那就是:
「捧你上台,再讓你無法下台。」
🧨 職場金句:想轉發就轉這一句
不是每個『拜託』,都叫信任;不是每個『只能靠你』,都值得答應。
局你可以演,但我選擇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