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兩篇說明了人類在意識與物質上所遇到的迴圈,這些迴圈所形成的生活樣貌就形成了命運,其本質就是因意識與物質的迴圈限制,所產生的可預知人生,而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就是從跳出迴圈著手。
而命運除了闡述未來的行為導向,還有一個讓很多人追求與尋找的東西,那就是人生使命,就像是在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認定擔任爵士樂鋼琴師是他的天職一樣,人生使命就是一件在你出生之前就注定要做的事情。
但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天命與天職?如果有要怎麼找到它?如果沒有那又是為什麼呢?這章我們來探討人類命運裡到底有沒有被註定好的天職。

靈魂急轉彎是一部在尋找人生意義的動畫片。圖/皮克斯
有沒有人生使命?
人生使命、天職天命、靈魂藍圖、靈魂功課,這些說法在相信靈魂的假說當中非常常見,這些假說會以「你是來這個世界學習的」「你是有目的來到這個世界的」「你是自己決定要來這個世界的」等等的說法起頭,並說明在你還是靈魂的時候,會計劃一件事情、一個任務、或一個故事,你人生當中的種種事件,都是為了召喚、引導或是趨使你,去追求並完成這個計畫,藉由達成它之後得到法喜充滿。
這些說法的核心就是「人有靈魂」,如果沒有靈魂這個說法就無法成立,而我們在第一章的內容假設了人是沒有靈魂的,人是意識與物質的混合體,難道這些「事前計畫」是意識帶給我們的嗎?這得讓我們從意識是什麼來分析。
意識是由高次元的精神體賦予人類的,在高次元狀態時,意識是沒有主觀性,全部融合在一起的,在這樣的狀態之下,是無法理解物質次元的概念,我們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多的可能性,是因為多個具有主觀性的意識互相碰撞,才會產生無限的可能,以及無限豐富的情緒,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精神體無法事先計畫、安排生命的過程,因為它無法理解物質次元。
精神體的農業計畫
對精神體來說,物質次元的概念是無法共感的,即便透過實驗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它也不是真正地理解人類在想些什麼,這道理有點像是我們能透過農業從植物身上獲取農作,但我們無法知道植物們的興趣、喜好、流行些什麼(如果它們有的話),我們頂多只能用觀察的角度,去判斷加什麼肥料會增加產量,對精神體來說也是如此。
意識出現在物質次元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豐富的情緒,而精神體為了讓這個效益最大化,多次修改意識的狀態,但這不包含讓意識具有先天的計畫或使命,因為它根本不能理解這些概念。而它能做的,是讓人類透過高我系統的輔助,趨向自己所愛之事,遠離討厭之事,期盼永續創造高等級的情緒,就像是個兢兢業業的農夫一樣,努力灌溉施肥。
天職與使命?
我們常說的天職與使命,是我們羨慕與追求的,那些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所長、登峰造極,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閃閃動人,這些活出天賦的人,往往與自身的基因與生長背景有關。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基因會影響人的能力,例如音感、節奏感、記憶力、身體素質等,這些先天優勢會讓人在一些領域上先天具有優勢,但基因的影響不只如此,他也會左右你對事物的基礎判斷、個性、行為偏誤等等,而這些影響再加上出生的家庭背景、早期接觸的事物與教育環境的潛移默化,創造出各種形狀、充滿可能的獨特人類。
人類會對自己早期接觸且具有偏好的事物產生趨向力,這些個性也會在他們的偏好上產生不同的火花,只要這些火花燒得夠旺盛,就會被大家稱為天才,只要創造火花的時候夠專注,就會被自己認定為天職、使命,所以到頭來,這些看似萬中選一的稱謂,也只是我們第二章精練情緒,所產生的「副產品」罷了。
人生使命就是發揮熱情
人類被賦予意識的目的就是創造情緒,而其中最有效也最具價值的就是精練情緒,精練情緒的過程能讓你創造生命的熱情、發揮自己的天賦與更認識自己,或許我們能說那些生命當中真正的天才,是那些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握緊人生的船帆,自由自在過自己想過生活的人。所謂的人生使命、功課,就是活出自己快快樂樂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