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1%創業存活者》裡提到,根據統計,新創公司五年內倒閉的機率達99%,這或許是書名取為《成為1%創業存活者》的原因。
很多人談創業,提夢想、講熱情,從數據上來看,創業並不是一場華麗冒險,而是一場務實的生存戰。
作者提到創業前曾買了一本收錄許多店家訪問的書,提到老闆做了哪些突破讓生意變好,並道出初期心境,這本書曾給了作者支持下去的力量,沒想到好幾年後再度回味那本書卻發現一個殘酷事實:書裡店家倒閉一半以上。所以關於創業,作者的體認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活下來。
活下來,才有資格談成功
創業這條路,聽起來很熱血,實際上卻殘酷無比。很多人都抱著一股衝動就投入,卻忽略了:
- 如果這次失敗了,我多久能賺回來?
- 這場「賭注」有沒有超過自己的承受範圍?
創業不能靠運氣,就如麥當勞、星巴克等國際大企業,也有關閉分店的時候,不同的是,這些大企業關了一間,還有其他分店。而小本經營、第一次創業的人,手上就只有一間店、一個機會,沒有本錢玩「試錯」。
作者說得直接:
偶爾踩到雷,那是運氣;每次踩到雷都還能活下來,那是控制力。
所以,真正厲害的創業者,從來不是拼命賭大的,而是設計好風險管理,確保即使遇上最壞情況,也不至於被拖垮。
美感,看不見的決勝點
很多人誤以為做生意就是理性、數字、規劃,創業與美感似乎沒有直接關係,但現實是:
- 消費本質上是不理性的行為
- 顧客買的,往往是感覺
- 你提供的體驗、美感、品牌氛圍,決定了成交的可能
而美感不只是設計好看那麼簡單,它決定了:
- 你能不能吸引對的夥伴
- 你能不能讓顧客產生信任
- 你能不能快速建立市場辨識度
作者提醒,缺乏美感的人,做事只會落入庸俗和價格戰,而有美感的人,才能把產品、品牌、團隊,整合成一個吸引人的完整故事。
你的產品沒辦法滿足所有人
很多創業者一開始就跌入一個大坑:想滿足所有人,結果沒人真正買單。
作者王繁捷以他的貝克街蛋糕為例,品牌是高級巧克力蛋糕,因此主色調就是黑、金,文上訴求是理性調,圖片與包裝也維持同樣的風格,這樣的做法,甚至讓當時才兩歲的兒子,在很多蛋糕照片中,一眼就認出爸爸賣的蛋糕。
所以,做好產品定位,讓市場一秒理解你,才是第一步。
四個定位基本功
定位不是模糊喊口號,而是清楚定義四個象限:
- 你的客人是誰?
- 你的成本結構長什麼樣?
- 你要在哪個戰場打?
- 你的獨特特色是什麼?
這四個問題如果含糊不清,後面通通走偏。
產品定位的四大禁區
一進場就想挑戰市場第一
→ 錯誤心態,因為頭部市場競爭最激烈 → 正確做法:從競爭少、空隙大的切入點下手,穩穩起步。
為了吸睛,犧牲產品品質
→ 一開始博眼球,後面口碑翻車 → 正確做法:行銷再花俏,產品也要回到顧客真正的需求本質
不切實際的創意,脫離需求
→ 看似很炫,但沒人想買 → 正確做法:特色設計,永遠跟消費者需求綁在一起
什麼都想賣,什麼都要賺
→ 結果每個市場都半吊子 → 正確做法:專注鎖定一個清楚、特定的市場,深耕出競爭優勢
品質≠優勢,超越才是關鍵
很多人以為:「我只要產品品質好,自然會賣。」
事實是,你所在的市場,沒人主打品質。
- 品質好是基本,不是差異
- 你的品質要超越市場平均
- 而且,還得透過行銷,讓人知道你的品質好
定價四步驟,避免自我感覺良好
別瞎猜價格,先看市場:
- 同類產品的價格天花板在哪?
- 市場最貴的產品賣得如何?
- 這個成績,我滿意嗎?
- 這個成績背後的模式,我做得到嗎?
只有理解市場,結合自身能力,定價才現實。
創業,最難搞的是「人」
創業過程中,有非常多關於人的隱藏因素,將決定成敗。
其中一個人,是做產品的人。
例如只思考產品成本,而忽略了人的因素。
但如果選擇一個重勞力的產品、需要大量人力維運,意味著:
- 團隊管理壓力巨大
- 人才流動帶來的風險
- 一堆人事、溝通、情緒成本
所以一開始,最好要選擇人力需求低的產業;如果已選擇高人力需求產業,則要盡量減少人力佔比。但減少人力佔比並不代表要砍人,像貝克街蛋糕的做法是,砍掉不重要的事--拿掉會耗費許多人力的蛋糕裝飾。
另一個人,是客人。
客人跟老闆對於產品在意的點,可能會不一樣。但回到一開始提的產品定位問題,在資源有限狀況下,不可能東西又好又便宜,因此僅能挑選幾樣優勢發揮。
另外,不要小看「懶人商機」。一台輕巧方便的吸塵器,在人懶因素下,就可能打敗功能強大卻笨重的同質產品,客戶就是會因為一點點的差異放棄你的產品。
最後一個人,是創業者。
創業者最容易和自己的產品談戀愛,愛上自己的產品,結果:
- 無法客觀修正缺點
- 忽略市場真實反饋
- 把個人情緒綁死在產品上
創業者懂自家產品沒用,要客戶接受才行。所以要秉持公正客觀態度看待自家產品,即使結果殘忍也得咬牙接受。
後見
很多人嚮往創業,是因為想要「時間自由、財務自由」,但書裡講得很白:
- 當老闆,工時比員工還長
- 當老闆,入袋的錢比員工少
- 當老闆,還得承擔許多壓力,擔心公司破產
所以,創業前要問自己:
- 你是想逃避工作?
- 還是有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認知?
如果只是想更自由、更有錢,不一定能達成;但如果準備好面對不確定、承擔風險,那創業帶來的成就感,絕對值得。讀完這本書,也可發現,五年內新創公司只有1%存活率,顯示在一定的運氣成份之餘,創業要能活下來更是門技術,做好每個能掌握的小細節,就能提升創業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