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舒適ㄉ閱讀,大家可以先點開目錄喔!ʕ • ⋃•ʔ 哇嗚嗚這篇寫超久
虯髯在我的教甄生涯裡抽到了三次^^第一次沒準備好上台胡扯,第二次是不信邪會抽到兩次,第三次是發憤把會用到的課文句子背起來^^在這課上岸了⋯⋯到底是誰在逐鹿中原⋯⋯
一、版書配置
黑板配置的模板,詳細可參這篇的分享~高中國文教甄|試教|版書設計
二、〈虯髯客傳〉版書範例
■ 試教時間:15分鐘
■ 試教範圍:虯髯的角色形象

三、〈虯髯客傳〉試教內容
圖片上圈圈數字(ex①②)的地方對應我下面的說解~
(這篇文章中有些內容是我自己想做更完整的詮釋,實際上十五分鐘會有所剪裁!)
① 開場:放棄
同學們早安~請大家翻開課本第OO頁,讓我們回到逐鹿中原的傳奇。
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想先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放棄」,是一件困難的事嗎?放棄,是一種失敗嗎?
(放棄,是我今天想講的核心,用問句的方式讓委員們也可以思考一下)
② 點題:虬髯「客」
上一堂課我們一起順完故事的情節發展,我們發現,雖然這篇傳奇小說流變點這邊名為「虬髯客傳」,但故事中的中原真主卻不是虬髯?
✳︎ 這篇小說中,「人物」是特別需要著力的點。人物的出場(楊素➔李靖➔紅拂➔虬髯➔劉文靜➔李世民),推動劇情發展,也帶出文章意識(唐有天下,乃天命所歸)。
所以我們今天會聚焦在「虬髯」這個角色,來看看「客」這個字究竟有何意義。(明確指令我會放慢一點)。
③ 不速之客
虬髯的第一次出場:
行次靈石旅舍,⋯⋯。靖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
虬髯是風塵三俠中最後一位出場的角色,首先看到他初登場的形象。「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紅通通的大鬍子,騎著跛跤pái-kha的驢子,正當你覺得奇怪的時候,他已經一連串的動作,「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一個初次登場的人,這無非是極為無禮輕浮的吧?
除此之外,對待李靖,他也是豪不客氣。一下要肉一下要酒,簡直是反客為主,甚至「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異人?」的挑釁李靖。
這是虬髯的初次登場——豪放不羈的不速之客,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輕浮無禮的。
④ 英雄俠客
酒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即能同之乎?」靖曰:「不敢。」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
不過面對這樣無禮的角色,為何李靖和紅拂沒有把他趕走?
在前面的故事中,李靖見識不凡,紅拂慧眼獨具,透過李靖、紅拂的反應,也讓我們看見虬髯絕非普通角色。
在虬髯拿出革囊的東西之後,揭示了他的形象。拿出人的心肝,還刻意一併拿出「人頭」嚇嚇大家,同時揭開了虬髯嫉惡如仇的英雄形象。
✳︎ 「天下」負心者:「天下」是一個伏筆。虬髯的動機決定了他最後的抉擇。
✳︎ 「銜之十年」:亦是伏筆,為了除掉天下惡人,他能夠花十年的時間,足以見到他的「毅」。卻在見到一眼睡衣李世民,立即「見之心死」。
從不速之客到俠客的形象是如何翻轉?
《史記・游俠列傳》:「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 韓非子 五蠹
「以武犯禁」,挑戰法禁,風塵三「俠」中,李靖打破君臣份際,紅拂打破男女份際,虬髯則是在「禮」的界線挑戰。凸顯出「俠」的形象。
不過我們發現虬髯一直挑釁李靖,他到底想幹嘛?
⑤ 蟄伏英雄
虬髯真正的目的其實還沒有出現,
「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亦知太原有異人乎?」
及期,入太原,候之,相見大喜,偕詣劉氏。詐謂文靜曰:「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文靜素奇其人,方議論匡輔,一旦聞客有知人者,其心可知,遽致酒延焉。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屨,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虬髯默居坐末,見之心死。飲數巡,起招靖曰:「真天子也!」
虬髯一再挑釁李靖,想測試李靖是否可靠,也想進一步打聽太原異人的行蹤。
那這裡可以注意的是,在李靖的撮合,虬髯見到李世民之後,其實沒有太多的描寫,就只有「見之心死」,同學們把這幾個字畫起來。
1.他死了什麼心?虬髯本來的「心」是什麼?
✳︎ 虯髯本來的「心」,就是他沒有明說的逐鹿中原,統一天下的野心。這個野心在後文也能看見,李靖到了虬髯金光閃閃的家中,虯髯自云:
「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或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
「延入重門,門益壯麗。奴婢三十人羅列於前,奴二十人引靖入東廳。廳之陳設,窮極珍異,巾箱妝奩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巾妝梳櫛畢,請更衣,衣又珍奇。」
是我們首次看見虯髯的野心,他積攢財力,在民間除害,都是在累積能統一中原的聲譽、資本。
2.前面的虬髯能有「銜之十年」的「毅」,為何這裡才看一眼就「見之心死」?
✳︎ 這個「見之心死」其實就已經回到我們一開始的問題了,虬髯選擇了「放棄」,但請注意,他的放棄並不是一時的決定,也不是被迫放棄,虯髯其實有掙扎和選擇。
⑥中原過客
■ 掙扎:
道士對弈,虬髯與靖旁立為侍者。俄而,文皇來,精采驚人,長揖就坐,神清氣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輸矣!輸矣!於此失卻局,奇哉!救無路矣!復奚言!」罷弈請去。既出,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圖。勉之,勿以為念!」
第一次見到李世民,其實虬髯還有一點點希望吧,還請了道士來再次確認。只可惜道士一見到李世民,就說了「此局輸矣」輸的是桌上的這盤棋,更也是中原這個巨大的棋盤,虬髯早已沒有勝算,真正的贏家就在眼前,就是李世民。
■ 選擇:
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即當太平。
虬髯是有選擇的,他還是有機會統一天下,但在「二三十載」和「三五年」二者之間,他如何選擇?我們必須看看他的「動機」。
虬髯逐鹿中原、統一天下是為了什麼?錢財嗎?顯然不是,他已經家財萬貫,而且能全數贈以李靖輔佐真英主,這顯然不是他留念的;名聲嗎?也許我們無法得知,但我們再往下看,「三五年內,即當太平」,「太平」許才是虬髯真正的目標(呼應前文除「天下負心者」的動機)。畢竟在自己取得中原時,戰亂與生靈塗炭,真正受害的是百姓,如果今天的目標是天下太平,那麼我願意選擇成全,果斷的放棄,讓中原局勢快速回到太平。
這是虯髯的放棄。也定調了標題這個「客」字的身份。
那放棄之於我們呢?想到「放棄」最常見的就是不能堅持,像是〈勞山道士〉裡的王生,心志不堅、目標反覆,他的放棄帶來的是好笑的碰壁結果,最終除了頭上的一個包,什麼都沒有得到。
但虬髯呢?我們可以討論兩件事:
⑦ 「放棄」之於故事
我們看到人物的出場,彼此烘托,最終凸顯李世民的「真天子」的身份之不可動搖。花了這麼多篇幅鋪陳虬髯的傳奇性,從初登場的形象,蹇驢、革囊、匕首、人頭心肝、萬貫家財⋯⋯甚至「乃虬髯者,紗帽裼裘,有龍虎之姿。」,如此之極,卻贏不過一個只穿睡衣、拖鞋出場的李世民?再再凸顯了杜光庭想說的話,也是小說的核心價值——唐有天下,乃天命所歸的主旨。
乃知真人之興,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乃螳蜋之拒走輪耳。
有三個層次,「真人」為李後主李世民,即使虬髯這樣的傳奇人物也無法與之相爭。
⑧ 「放棄」之於虬髯
也因此,虬髯的放棄,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成全,是在追逐夢想中的適時止損,這樣有策略性放棄,我們也許並不能用失敗來一概括。如同道士給的建議「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圖。勉之,勿以為念!」這樣的取捨,其實是在為自己等待下一次成功的機會。
⑧ 策略性的「放棄」
不過面對「放棄」,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同學們到 google classroom 觀看老師放上的連結,輝達的執行長兼創辦人——黃仁勳在台大畢業典禮的演說分享。並且完成學習單,說明黃仁勳說的放棄,和虬髯的放棄有何異同。
✳︎ 黃仁勳是輝達的執行長兼創辦人,當年輝達在傳統手機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但他卻果斷地退出。反而開始研發當時並不受矚目的高階機器人晶片。
而時間證明了當時的放棄,其實是一個很有前瞻性的策略。他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敢捨才能得,要懂得策略性放棄」,且「放棄是為了下一場成功」。
四、專業問答
參考練習時前輩的提問、經驗,也有一些我自己覺得可以在教學時釐清的點~
也非常期待老師們提供其他的提問!!
1.為什麼會選擇分析虬髯,而非李靖或紅拂呢?
2.長篇小說閱讀不易,你會如何引導學生閱讀?
3.
五、結語
其實真的超不想抽到這課ㄉ嗚嗚嗚,文章太長了,自己都會眼花撩亂。
小小的撇步是確定試教版本後,會先把該版本的頁碼或段落寫在我自己的版書筆記上,就可以很快地翻閱。不過實際上有些常用的句子多念幾次就有點印象了!(可能也是遇到虬髯兩次的教訓^^)
最後,吸收了前輩們的建議和修正,不敢說這是我的成果,但仍然像自己的小珠寶盒一樣與大家分享。也期待,無論是試教、備課、授課,大家都能一起交流更多教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