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如何引導孩子聰明使用AI,而非依賴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推薦觀看YouTube頻道「心事有人知」鄧惠文醫師主持的節目:「孩子的作業,是自己寫的嗎?──AI進入教室之後,我們該教孩子什麼?」,本集特別邀請國小老師方方老師討論AI對孩子學習的影響。節目中深入探討了老師與家長對於AI時代的普遍困惑與焦慮,例如家長擔憂孩子從此都依賴AI,不再自己思考或動手做,或是擔心學習成果無法被有效評估。與其一味憂心,不如正視AI工具已廣泛進入校園和家庭的現況。
那麼,我們未來的主人翁該如何因應這波AI浪潮呢?

節目中提出了多面向的思考與建議,以下將重點彙整出來:


💖 AI世代的學習困境與師生兩難

影片一開始就點出核心困惑:在AI工具出現後,大人和孩子們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事情可以委託給AI,什麼事情我們還需要磨練自己的能力?」 一位焦慮的媽媽來信分享,女兒用AI修改作文後進步神速,讓她既高興又擔心孩子從此過度依賴AI。這正是許多家長的心聲。在教學現場,老師們也面臨兩難:有些老師完全禁用AI工具,而另一些,如受訪的方方老師,則樂於讓學生使用,但必須是在「既定的框架下」。


💡 AI為何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方方老師指出,學生普遍使用AI有三大原因:

  1. 首先,AI工具使用極其簡便,同儕之間會互相傳授使用方法
  2. 其次,許多現行作業,例如簡報、報告和心得,恰好是AI擅長的任務,加上學生可能抱持著「只要做完就好」的心態,忽略了學習的內化與思考過程。
  3. 第三,甚至有家長會主動引導孩子使用AI,養成孩子遇到問題就問AI的習慣。影片中也強調,這類問題在過去沒有AI時就存在(例如抄襲網路文章),只是AI讓這些學習歷程的跳過變得更有效率,也更難察覺。



🌈 讓AI成為學習的「智能輔助」而非「代筆」

影片的核心觀點是,AI的使用應是「協作」而非「代勞」。老師們會引導學生在使用AI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參與進來,輸入一些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單純地要求AI完成整篇文章。
方方老師舉例說明,她會將AI設定為「國小老師」角色,要求AI在學生提問時不直接給答案,而是有耐心地引導學生思考,強迫他們輸入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學生要求AI直接完成作業時,AI會拒絕並引導學生如何做得更好。
教育部推出的「因材網」平台也內建了這種「會追問、會引導」的AI,儘管孩子們可能會覺得它「廢話好多」、「不好用」,但這正是培養思考力的關鍵
當寫作一篇遊記時,AI可以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情境、事件、人物、時間、地點、事物,再由學生自行組織寫出,使AI扮演像「個人作文家教」的角色



🔍 老師如何辨識AI輔助的作業?

面對學生可能使用AI完成作業的情況,方方老師分享了三種實用的判斷方法:
1.請學生「唸出來或重述」:如果學生連自己寫的內容都唸不順暢,很可能不是自己完成的。
2.檢查內容是否包含「個人經驗」:AI無法知道學生的獨特經歷,這是判斷原創性的重要線索。
3.請學生「解釋理由」:要求學生說明為什麼這樣寫、這樣想,如果學生無法解釋其背後的思考過程,則可能使用了AI。若學生能通過這三項檢驗,即便使用了AI,也代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 AI時代的教育焦慮與未來趨勢

影片深入探討了AI帶來的深層教育焦慮。當他人的AI輔助報告或作品比「手工版」更精采、甚至獲獎時,家長和孩子可能會感到挫折與不公。這引發了對「學習評量本質」的重新思考:評量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就,若AI跳過了學生內化、組織和思考的過程,就失去了評量的意義。

主持人以電鍋煮飯、全自動咖啡機為例,說明人類在自動化技術初期常有的焦慮,但這些在未來都變得習以為常。AI也可能循此軌跡,某些曾經需要「手作」的能力,未來可能更多交由AI輔助完成,而人類則需聚焦於更高層次的判斷和協作。
影片特別強調,家長的角色應從「監督者」轉變為「共同學習者」,更重視孩子是否真正理解、能否提出好的問題,以及對學習的責任感。

AI作為工具,可以縮短「想法到成果」的距離,這能大大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他們覺得「有能力做出很棒的東西」,尤其對中後段的學生而言,這能帶來巨大的自信提升。最終,影片給出關鍵建議:無論孩子如何使用AI,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帶著思考往前走」。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知道為什麼使用AI?如何使用AI?AI幫助他們做到了什麼,並能侃侃而談其成果。


💡總結

這部影片不僅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了應對AI挑戰的實用建議,更引導我們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革。AI不是終結學習,而是學習方式的演變。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探索,如何在AI的輔助下,培養批判性思考、創新與解決問題的真正能力!


👉記憶小幫手👉

讓孩子帶著思考與AI共學


🟣本文圖片皆由bing AI 生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16會員
250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月光下的許願池的其他內容
2025/06/22
Obsidian 是一款以 Markdown 為基礎、支援大量插件、離線可用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透過雙向筆記、可視化圖譜與豐富的社群資源,用戶能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筆記系統。雖然學習曲線較陡,但自由度高、資料自主、未來可長期使用,是成為「第二大腦」的不二之選。
Thumbnail
2025/06/22
Obsidian 是一款以 Markdown 為基礎、支援大量插件、離線可用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透過雙向筆記、可視化圖譜與豐富的社群資源,用戶能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筆記系統。雖然學習曲線較陡,但自由度高、資料自主、未來可長期使用,是成為「第二大腦」的不二之選。
Thumbnail
2025/05/17
今天要曬衣服時才發現usb隨身碟,竟然被自己不小心放進去洗衣機,下水洗了一輪,出現在洗衣機裡。更神奇的是竟然還可以使用。上網問了chatgpt大神,日後這個usb隨身碟在使用上會有問題嗎? 節儉如我,我還是會繼續用的,讓它活到最後一刻~~~,歡迎格友們與我分享,如果是您會不會繼續使用呢?
Thumbnail
2025/05/17
今天要曬衣服時才發現usb隨身碟,竟然被自己不小心放進去洗衣機,下水洗了一輪,出現在洗衣機裡。更神奇的是竟然還可以使用。上網問了chatgpt大神,日後這個usb隨身碟在使用上會有問題嗎? 節儉如我,我還是會繼續用的,讓它活到最後一刻~~~,歡迎格友們與我分享,如果是您會不會繼續使用呢?
Thumbnail
2025/04/26
分享如何設定製做各種表情的動態GIF 🌈 Prompt 1:描述需要的頭像風格 💖 Prompt 2:數量、格式指令 ✨Prompt 3:最後呈顯的樣態
Thumbnail
2025/04/26
分享如何設定製做各種表情的動態GIF 🌈 Prompt 1:描述需要的頭像風格 💖 Prompt 2:數量、格式指令 ✨Prompt 3:最後呈顯的樣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動自發學習是現代父母的重要課題。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透過講故事來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建議。文章涵蓋了多種情境下的教養技巧,適合想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父母參考。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動自發學習是現代父母的重要課題。這篇文章提供瞭如何透過講故事來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建議。文章涵蓋了多種情境下的教養技巧,適合想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父母參考。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每個孩子喜歡的主題不同,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習效果會很好哦!
Thumbnail
每個孩子喜歡的主題不同,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習效果會很好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