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職場又不是沙發》後,葳老闆再次以犀利的分析與見解,帶來一道道辣醒你的職場辣雞湯。所謂忠言逆耳,儘管實話難免很辣,卻又能在我迷惘時點出以往沒注意到的觀點。下面就來聊聊3點,我從書中學到的職場心法。

先選擇,再努力—列出條件並客觀分析,找出擁有哪些選項
「先選擇,再努力」—但在做選擇之前,必須先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才不容易迷失方向。所謂的條件則可能是各式各樣的,像是離家的交通距離?想要事多事少?薪資高還是低?外勤還是內勤?輪班還是周休二日?想要進上市公司還是中小企業,又或是新創公司?…等等,所有你想得到的,全部都是。
列條件是第一步,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步是接下來要做的分析。試著去審視自己列出的條件,是不是有矛盾之處,像是「想要高薪又要事情很少」這本身挺矛盾的…或者是「想進新創公司但又不想太多變化」,可是新創公司的步調經常需要不斷地調整,去適應市場,不想太多變化根本不可能…當我們能客觀地去審視這些,能更加清楚自己擁有什麼樣的選擇。但做完選擇可還沒結束呢!持續努力提升自己,才有機會讓你的職涯越來越順遂,更加接近理想中的生活。
主動回報—投資報酬率高又簡單的職場小技巧
老闆或主管交代的事情,你是否會主動回報呢?還是通常都等主管來問了才說?
書中提到「主動回報」其實是個投資報酬率相當高的職場技巧。除了讓主管能掌握事情的進度之外,也能讓他知道你到底在忙些什麼,而不是一個人默默忙了半天,結果主管什麼也不知道。同時,藉由主動回報的機會,搭配適當的回報方式,還能技巧性地與主管邀功卻又不覺得突兀。
老闆,跟你報告一下,我今天處理並排除了客訴,本月的活動節慶企劃已經做完,再請老闆過目,若需要修改或調整,請再跟我說。處理過程中剛好發現了公司系統的障礙,我已通知系統部門處理,後續是否解決,我會再跟老闆回報。以上,是我今日工作內容,讓你知悉。
上面便是書中的舉例。像這樣就事論事,以理性的態度,不僅讓主管知道你完成了他交辦的事項,甚至還多做了哪些事。雖然有些主管可能不會多做什麼回應,但其實他們很有可能都默默記在心裡也說不定。
先識才,再用才—主管的必備技能,但基層的你也能試著思考
最後來聊聊「識才」跟「用才」。這兩件事情可說是身為主管必須學會的技能。
對於識才,書中認為能力可以後天培養,重要的反而是去分辨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這樣的人格特質適不適合他所應徵的職位。例如應徵公關,但應徵者卻非常害羞,連做自我介紹都相當畏縮的話,這樣又該如何面對其他廠商、媒體呢?
先識才,再用才—如同一支球隊,必須清楚每個人擅長什麼,將之放在適當的位置,每個人才能發揮所長,彼此達到加乘效果,帶領球隊贏得每場比賽。
雖然前面說這兩項技能是主管必備的,但我認為即使是身為基層的你我,也可以試著去思考—想想看,如果是你,又會如何去安排身邊同事們的位置呢?每位同事們的人格特質,你又了解多少呢?或許透過這樣的思考,我們也能漸漸看懂主管們的每個決定,摸索出每個局背後的用意。
結語
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職場技巧或心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正因如此,對於「成功」這件事的定義,或許每個人都不同。試著撕去社會對成功的那些既定印象,問問自己—我,究竟希望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若你也跟我一樣,希望有犀利的實話能辣醒你,將這本書推薦給你~
珮姬.悅讀小天地
如果喜歡的話,請記得按愛心❤
想看更多文章,請記得按追蹤➕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支持是我持續書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