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活好」就是生活在一種對的狀態裡。這個「對」,並不是單一標準,也不是外人能定義的;它可能因人而異,取決於一個人的天性、背景、經歷與所學。
我在生活中,有時會感受到那個「對」的狀態,當下很自然、很有感。這些時刻,我想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這不是教人怎麼活,而是分享一種我自己覺得「活對了」的感覺。人生難得清明,願我活得不糊塗。
感恩我自己還能跑
今天早上到運動公園慢跑,跑著跑著突然覺得很累了,然後這個時候心裡想到最近在看的(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裡面曾經提到,我們常常在失去或感受深刻的時候才能明白自己擁有的東西有多珍貴。還記得兩年前那時候我的膝蓋不好,連跑步都有困難,甚至看著操場上奔跑的人們心裡想著,如果我還可以跑步那該有多好。想到這裡突然覺得跑步不再那麼辛苦,而且是一件令人珍惜的事情,當下就慢慢再把心思聚焦在身體跑步這件事情上面。
適度的勞動有益身心健康
今天早上用完早餐之後,把家裡的花園做了整理,雖然有一點辛苦,但是打掃過程當中流一些汗使用一些力氣,其實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而且整理完花園之後看到整齊、舒爽的環境,自己也覺得心情好,可說是身心兩益。但這裡的勞動跟運動不一樣,不是說做完勞動流汗,就不用做運動;適度的勞動與適度的運動,對於活好而言,這兩者都是需要的。
享受無目的的當下
今天早上閱讀(人生4千個禮拜)的時候特別有感~當你與時間的關係幾乎完全是工具性的,當下這一刻便會失去意義。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納入更多沒有特殊目標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我們單純為做而做的活動。其實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我們整天只要吃喝玩樂就好,你可以今天早上認真地讀英文,但你讀英文並不是為了考試或為了出國,你讀英文只是單純享受讀英文而已。
適度省一件事,多一份自在
今天原本預定早上要到市場去買一道素食料理,當作今天晚餐的其中一項。以往如果當天是素食日,晚餐通常會準備一到兩道素食料理,來取代肉類。不過最後因為時間的關係,加上考量到今天的晚餐已經有雞蛋、青菜和蒸玉米,覺得這樣的搭配營養已經夠了,所以就決定不再另外去買。 這樣不僅節省了出門的時間,也讓自己少了一點奔波的壓力。或許生活裡有些事,真的是可以省略的——當我們學會取捨,有時候反而更輕鬆,也更自在。
偶爾來點不一樣的
週六,太太和我兩人開車前往海邊遊玩。我們首先到了遊客中心的咖啡廳,太太點了一杯咖啡,坐下來悠哉地滑她的手機。我則到旁邊的攤販區租了一個趴浪板,準備到海裡乘風破浪。走過沙灘的時候,看著藍天、白雲以及大海,心裡想的真是一幅美好的景象!帶著浪板下海後,在海裡趴在浪板上,隨著海波上下起伏,望著遠方的龜山島,真是一個放鬆的時光!在大海裡悠遊了90分鐘後,接著再上岸盥洗、著裝。這真是一個不一樣的星期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