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練習:試著表達我對「權力資源傾斜」這個現象的觀點
----
〈權力資源的傾斜〉「社會並不公平。」
這是大多數普通人對於社會的觀感,這很常見,也是事實。
這種不公平的感覺,滲透在生活的各個面向中,對每個人來說,都像是喝水呼吸般的自然。
當我們執意從各個層面觀察列舉,就更能篤定地宣告:「沒錯!」
舉例,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就是佔有更多話語權、行政權..等各種資源,在國民面前展示他們的功績、稱頌他們的作為。舉例,藝人小S的女兒開畫展,作品銷售一空,被媒體與藝界讚揚其創作天賦。
這些都是絕佳代表,更多事例數不勝數。它們都例證了這社會的不公平,權力資源的傾斜,導向了某一處,在那長出了花,而其他的地方,沒有花,甚至沒有生機。
有些人站出來批判:「不應該如此。權力與資源應該更公平地分散。」這種批判,甚是有理。
只不過,這終究敵不過事實。
事實就是權力與資源就是偏向集中在某些人、某些地方、某些事物。
而且不止如此,還有另一個事實:這個傾斜是來自於群體的意志。
是的,執政黨的權力是全民投票賦予的,名人後裔盡享曝光資源是觀眾用流量支撐的.. 社會上可見的各種權力資源分配不均,大抵都脫不了群體意志的左右。
「我不贊同啊!我的票是投給國民黨的。」
「我真的覺得還有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應該被關注啊!不該只集中在受關注度高的藝人小孩身上。」
也不乏有這些聲音的存在,這都沒有問題、十分合理,群體的意志向來不是百分之百一致的,也不太可能。
但只要多數人,甚至哪怕只要多1%,就足以構成一個「代表」整個群體的意志。而群體,就是你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只要我們活在社會裡,我們就必須接受讓群體的意志(至少是)部分地「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其在權力資源的傾斜上。
你可以不滿,你可以對抗,例如,脫離這個社會。只不過這顯然是一個實現上相當困難的選項,對普通人(像我這樣的)來說。
不過好消息是,如果真的想要改變權力資源的傾斜,還是有其他方法。你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去發起,試圖影響其他人,形成一股足以使群體意志轉向的力量。或者,另一種更積極的取向,想辦法讓你自己強大到可以撼動群體意志;假設你很有天賦,不論是哪一種天賦,成功的機率就會更高。
不過不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的是,權力資源的傾斜,其實都是來自我們作為一個群體的意志。這是不公平的,沒錯。只是這個不公平,不來自別的,來自我們。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完全不符合現代人講求效益的行事作風,但完全是可實踐的。就是:做著自己覺得對的事,用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對抗那些不公平。
這樣做的效益之低,可說是幾乎沒有,尤其在龐大的群體意志面前。
但,是杯水車薪,還是滴水穿石,端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因為當決定這麼做時,你跟隨的,是你的本心,而不是實質能帶來的結果。而所求的,無非就是自己對自己、對自己生活的認同。
所以,權力資源的傾斜是事實,而且,這就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想做些什麼嗎?歡迎參考上述。或者,只要是無礙於他人,那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