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剛過三十,有穩定交往對象,就會被問:「有要結婚的打算嗎?」
如果已婚但還沒小孩,下一個問題就會是:「怎麼還不生?」
然後,當你真的有了孩子,好不容易撐過孕期、生產、育嬰,想重新投入職場時,迎面而來的卻是——你可能不適合變動快速的職場環境。
這些不是聽說,而是我真實經歷。
年紀大一點,就不被看好?
三十五歲後的履歷,像是多了一道無形的牆。
我在這年紀投遞履歷,不像過去面試機會很多,也幾乎每個面試結果都是錄取狀態。
那一刻,我想到最近朋友才在討論的,年過三五,面試開始變得困難...
但說真的,三十五歲的我們,不正是經驗豐富,最能解決問題、獨立應對、願意負責的年紀嗎?
有經驗的人,反而難找工作?
我的背景是國際業務,做過英文簡報、處理海外客戶、出差、接洽、談判,也做過跨國內部溝通。無論是在客戶關係方面,或是專案管理方面,都具備完整的經驗。
但當我選擇轉職、希望能找到兼顧家庭的工作時,卻常被問:「你經歷這麼豐富,怎麼會想應徵這個職位?」
我心裡想說:「不是因為我能力不好,而是我想讓家庭與人生可以一起前進。」
但這句話,很多主管表面微笑,內心是不理解的。
有小孩的媽媽一定效率差嗎?那你就低估媽媽的超能力了
請問妳能配合加班嗎?
我心裡想:「我上班效率夠好,能夠完成的事情,為何需要加班?」「再者,如果這個職位得要經常性加班,是否代表著公司的人力分配有問題?」
我知道下班後還有餵奶、洗澡、哄睡的行程表。
所以我更知道怎麼把一件事高效做完、怎麼設定優先順序、怎麼善用零碎時間交付成果。
我相信這是所有正在育兒的媽媽都更可以勝任的事情。育兒的過程時間總是破碎,要趁寶寶在睡覺時,吃著冷掉的早餐、完成還沒完成的家事、滑著名為自由的手機。
有孩子的媽媽,不是效率差,是效率翻倍快。
我不是不能工作,我只是不能再用過去那種耗盡一切的方式工作。
我開始思考,下一步怎麼走?
與其對抗不友善的環境,不如認真為自己想想怎麼做最好。
與其生氣世界不公平,不如左轉買麥當勞壓壓驚。
所以,我開始往「遠端工作」發展,結合自己擅長的英語能力、溝通技巧與組織經驗。
- 英文教學或線上輔導
- 遠端客服、國際溝通協調
- 跨境接案平台的業務翻譯或內容編輯
我也開始盤點自己的技能:過去我能帶領海外客戶完成訂單流程,那我是否可以協助國際電商?
我能處理外語溝通,那是否可以支援線上課程、教育顧問?
如果妳正在被洗臉,或即將面對
生氣是必須的,但總不能天天都這麼生氣。
妳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向去思考:
- 重整你的技能地圖:什麼是你可以在家就能貢獻的技能?
- 想像自己的理想日常:你希望希望保留多少空間給自己與家庭?
- 思考長期價值:也許短期內薪資不如預期,但這條新的路,可能走得更久、更自在。
- 主動出擊:主動應徵、重新整合你的履歷、針對你的強項去找職場縫隙。
- 模擬面試:每一次面試都當作一場正式的面試,好好的準備,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我還在這條路上,邊走邊調整。
吃完麥當勞澎湃餐點後,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把我最近的思緒重新整理也與妳分享。
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公司也沒有永遠的職缺。唯一不變的是想法和心態要繼續改變。
願這篇文章,能給妳一點點勇氣,也讓我們彼此知道——我們不是一個人在走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