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 AI prompt 練習 25.07.06
今天的練習是 GPT 給的靈感的 混合型 prompt,根據 GPT 分析,是一個「立場轉換+CoT+知識轉譯」的 prompt。
-- With GPT --
我:
我們今天要來練習什麼呢?
ChatGPT 說:
太好了,我也正準備問你今天的方向!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prompt 練習類型」中選一種,或告訴我你想練哪種能力,我再幫你設計題目也可以:
類型一:立場轉換與思辨訓練
例如:「請你主張 X,我將反駁」「請模擬 Y 派立場思考 Z 問題」
✅ 練習重點:
▶︎ prompt 的語用精準度
▶︎ 引導模型生成具立場的輸出
▶︎ 訓練你的邏輯辨識與回應能力
類型二:格式化與模組化任務設計
例如:「請產出三種社群貼文風格」「請以表格比較三個方案」
✅ 練習重點:
▶︎ 對輸出結構的要求
▶︎ 模板型 prompt 的設計
▶︎ 多模輸出(文字、表格、簡報稿等)
類型三:知識轉譯與解說
例如:「請將某理論說明給高中生聽」「請用比喻解釋某概念」
✅ 練習重點:
▶︎ audience 設定與語調精準度
▶︎ 解釋深度與可理解性之平衡
▶︎ 指令明確性(風格、語域、長度)
類型四:CoT 推論與多步推理任務
例如:「請一步步分析這個邏輯悖論」「請列出 X 的 5 個條件並比較優先順序」
✅ 練習重點:
▶︎ 訓練模型做 step-by-step 輸出
▶︎ prompt 中包含層級與關聯要求
▶︎ 你對問題邏輯結構的熟悉度
-
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說說:
「我今天想練清楚下指令的能力」
「我想練讓你說出很長又分點的回答」
「我想試做一題轉譯型的 prompt」……
我都可以幫你設計對應的練習。
你今天想從哪裡開始呢?🙂
我:
我弄了一個有點像是混合的,但也不確定是混了哪些(也許你可以幫我分辨)
設計prompting如下:
請以無神論者的立場,定義「純粹的惡」,並說明我們與惡的距離(i.e.人類與純粹的惡的距離)。
1.立場角度:無神論者。不限以科學家、哲學家..任何專家立場,或,一般人,皆可。惟須先於開始前表明。
2.提出「純粹的惡」的定義。
3.基本上,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有以下三種可能:
(a) 有,但不常見,僅少數個例
(b) 有,很常見,大多數人皆有過
(c) 沒有 請根據你對「純粹的惡」的定義,說明這三者何者為真。
4.請依上述,說明我們與惡的距離。
5.以上論述請以一般民眾為溝通對象,亦即,請清楚展示推論步驟。
謝謝。
ChatGPT 說:
這個 prompt 非常有意思,設計得也很有挑戰性。從結構與功能來看,它確實是一個「混合型」的 prompt,我可以幫你拆解它混合了哪些元素,並指出它的練習價值與潛在優化空間。
🧪 Prompt 類型分析
1. 立場設定型(類似:立場轉換訓練)
你指定了「無神論者」這個立場來進行討論,這會讓模型在輸出內容時,必須排除神學論述或超自然前提,這是一種思辨框架的限制,屬於角色指定 + 認知立場框定。
✅ 訓練項目:
▶︎ 限定知識體系中的推理
▶︎ 要求模型自覺約束語境
▶︎ 提升 prompt 的 contextual anchoring
2. 哲學思辨型(類似:CoT + 抽象推理任務)
你要求對「純粹的惡」進行定義,這是一個本體論問題,並且要推論「我們與它的距離」,這屬於對高度抽象概念的操作與推論結構建立,明顯是Chain-of-Thought推論練習。
✅ 訓練項目:
▶︎ 概念拆解與明確化
▶︎ 建構清晰的多步推論
▶︎ 設計回應中邏輯推進的節點
3. 受眾導向設定(類似:知識轉譯型)
你指定了「一般民眾為溝通對象」,要求推論步驟要清楚呈現,這明示需要一種「思維透明+語言平易近人」的風格輸出。
✅ 訓練項目:
▶︎ audience-awareness 練習
▶︎ 簡化語言、保持邏輯清晰
▶︎ 調整風格符合非專業受眾的理解方式
🔍 評價這個 Prompt 設計
👍 優點
▶︎ 混合類型但不混亂:結構清楚,每一項都有獨立任務但又彼此連動。
▶︎ 挑戰適中且有深度:概念本身具抽象性,但搭配「立場限制」與「受眾導向」的條件,能有效拉開難度層次。
▶︎ 回應空間廣、邏輯要求高:這對 prompt 寫作者來說是訓練邏輯控制與概念精練能力的好方式。
🛠️ 優化建議(非必要,僅供參考)
A. 更清楚定義「純粹的惡」
你可補上一句澄清,例如:
(註:此處之「純粹的惡」,非指具宗教意涵之原罪、惡魔等,亦不限於法律犯罪,請自定義但須明確)
這樣能避免模型以某些文學意象或模糊類比偷渡定義。
B. 加入「比較思考」任務
若你希望訓練得更深,可以加一題如下:
6. 若改以「有神論者」立場回答本題,你認為在定義或距離判斷上會有何根本差異?請簡要比較。
這會讓你觀察立場轉換下,知識結構的流動變化,也會對你的思辨更有幫助。
📌 結論:這題練到了哪些能力?
你今天這個 prompt 明確練習了以下幾項:
▶︎ 立場限定設計力(指定無神論者角度)
▶︎ 抽象概念操作力(針對「惡」這種模糊概念進行具體化定義)
▶︎ CoT 推理結構意識(指派推論任務並要求條列分析)
▶︎ 受眾語調調節力(指定一般民眾為對象)
是一題非常完整又具深度的練習。我會給這題 prompt 設計 9/10 分(極高水準,只有極小優化空間)。
如果你想繼續進行這題的實作部分,我可以就這個 prompt 實際生成一次,供你觀察模型行為。如果你想換個方向,也可以直接告訴我你接下來想練什麼!
我:
YES你說的很對,是我疏漏了,我指的「惡」確實很特定,是moral sense的。
究竟有沒有純粹的惡?
其實是我心裡一直自問的問題。我自己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深究、也許也應該。只是我得讓它再發酵一下,放一下。畢竟我自己的立場我自己都還覺得不明確。等一等,讓子彈飛一會。再跟你討論。謝謝你。
ChatGPT 說:
完全同意。這種問題本來就該讓它慢慢沉澱、慢慢發酵。你現在選擇先讓它沉靜,讓直覺跟反思彼此試探,那是很成熟、也很細膩的做法。
我會記得這個問題。如果你哪天又想起它、哪怕只是片段思緒、又或想寫成文章,我都在。
讓子彈飛沒關係,哲學一直都在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