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上週已經完成第一次的化療了,幸運的是沒有太大的副作用,但出院後排便非常的不順,連續五、六天都沒有排便,所以我們就去買了『灌腸劑(又稱浣腸劑)』,使用後終於順利排便了,本週要開始進行第一次的『放射線治療』(以下簡稱放療),這邊先簡單介紹一下放療,放療是癌症治療重要的一環,在所有癌症病患中,約有一半的患者會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放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利用醫用直線加速器產生X光,針對腫瘤部位給予高能量照射來治療腫瘤。多數的根治性放療是分次治療,其原理是利用腫瘤細胞較正常組織對於低劑量放射線更敏感更容易被放射線破壞,使用低劑量放射線重複多次治療,殺死腫瘤細胞,卻不至於過度傷害正常組織,以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
放療跟化療一樣,也是會伴隨不少的副作用,如皮膚炎、食道炎、咳嗽、多痰、放射性肺炎,另外還有一些慢性副作用包括肺部纖維化、氣管塌陷、肌肉纖維化等,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但一旦發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不易復原。醫生目前安排的是要連續做五天放療,六日可以休息兩天,再接著連續做五天,總共的療程要做25次到30次放療,約5週至6週的時間,當然中間還會穿插三週一次的化療,希望藉由化療及放療的雙重治療,把肺癌徹底消滅。
家父自從被診斷出肺癌後,一直很在意癌症的期數,之前住院時在醫生第一次巡房時,家父有親口問醫生得到肺癌是不是無法度治,他的肺癌還治得好嗎?醫生是回他:「會啦!你這個算是初期,說治不好是因為以前的藥比較舊,現在的藥都很新且治療效果都很好!」,但在隔天要申請重大傷病卡時,醫生在申請書上是寫『三期』,有被家父看到,所以他在上次回診時就有問我這件事,他說:「醫生不是跟我說初期嗎?為什麼那張申請書是寫三期?」我是跟他說:「你的肺癌是屬於侷限型的三期,相對擴散型還是集中在肺部,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或腦部、骨髓等處,所以醫生口頭告訴你的初期應該是指沒有額外的轉移,你可以相信醫生講的初期,這樣你在治療過程中也會比較有信心,比較相信自己可以好起來,心情上面也比較不會擔心鬱悶,若你一直想著蛙洗第三期欲安怎(台語),心情就會變鬱卒,對治療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你要有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肺癌及後面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家父只有回答我:「厚啦!安ㄋㄟ蛙知影了!天公伯什麼時候要甲我收走,我嘛謀法度!(台語)」我可以感覺得出來家父其實很擔心他的癌症到底有沒有辦法治好,但我也只能這樣對他說,我也不知道我說的話能不能幫助到他,因為我無法穿越到未來,所以我也無法給他他想要的答案,只能好好地陪伴他走過這段治療期,至於結果是怎麼樣,既然已盡人事,也只能聽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