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最近工作還好嗎?
這篇文章,想獻給正在努力適應職場的你。不論你是剛從校園畢業的職場新鮮人,還是剛跳槽到新環境的菜鳥,每天對著 Google 搜尋「如何成為職場達人」、「主管罵我怎麼辦」的你。
我也曾經是那個,面試時滿腔熱血地說出:「我會努力學習!」的人。
這句話,我曾以為是無往不利的金句。但隨著我在職場資歷逐年增長,終於知道了,為什麼這句話不適合用於職場中。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正面,卻常常淪為空話,甚至會被主管默默打個「待觀察」。
因為,在職場裡,沒有人「有義務」教你。
這句話,剛開始聽會覺得冷血、現實、甚至有點刺耳。
但請你慢慢讀下去,因為我不是要打擊你,而是想陪你更有意識地面對未來職場的挑戰。
「沒人教我」是職場最常見的情況,但它不能是你停下來的理由
你是不是也曾經心裡默默吐槽過:
- 「我才剛來不久耶,為什麼沒人教我?」
- 「這明明是交接沒做好,不是我的錯吧?」
- 「問同事問題,他們臉色也不太好看欸……」
- 「主管又沒跟我講怎麼做,錯了也怪我?」
- 「我才剛來,我怎麼知道這樣會犯錯?」
我都懂,真的。因為我也這樣想過好多次。
但醜話必須說在前頭,職場不是學校,沒人有義務教你。
沒人會像老師一樣,準備好教材、筆記、上課進度,還發考卷幫你複習。而你,也不是交了學費的學生,別人沒有那個「義務」來教你。
這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這就是「職場的基本設定」。
大家都有 KPI、進度、案子在身上要扛,即使是主管,也有自己要被追著跑的任務。而「教人」這件事,從來不是被寫在工作職責裡,所以如果有人教你真的要好好感激。
但這不代表你不能學習,而是你不能「等著被教」。
新鮮人最常犯的錯誤,問問題太直接
我還記得我剛出社會時,有次遇到一個案子卡關,就跑去問主管:「不好意思,這個我不太會,可以教我怎麼做嗎?」
結果馬上被主管回說:「這你也不會?自己想辦法!」
當下我超受傷,覺得主管怎麼那麼兇,我就只是誠實說我不會啊。
但事後回想,我的問題,聽起來就像「請你直接告訴我答案」,感覺起來讓對方不但得幫我想,還得負責我的決策。
現在想起來,對對方的回應也沒這麼走心了。
改了問法,結果主管願意花更多時間跟我討論
經過好幾次之後的嘗試與請教同事的經驗後,我後來學乖了,開始改用這種問法:
「主管,這案子我查到兩種做法,一個是從A出發,一個是從B延伸。但我不確定這次客戶比較在意哪個角度,想聽聽您覺得哪個方向更適合?」
光是這樣講,就讓人覺得你不是在「要答案」,而是在請對方參與思考並且展現你已經努力過了。
另外,我也會同時跟主管說明前情提要,簡單說案子的情況、進度、你已經做了什麼努力、目前的困難點為何?
幫助主管更快掌握關鍵資訊,來更快更好的做決策。
「主管,這是A案子,我有查到去年2024年有做過類似的活動,不過這次預算比去年少一半,所以我篩選了幾個渠道。但不確定這次客戶最在意的是『曝光』還是『轉換』,如果是轉換的話,我會想把重點放在B和C,您怎麼看?」
這種問法讓人感受到你是真的在「工作」,而不是在等著被教導告知。
而且如果主管指正你方向錯了,也請記得謙虛地回應:
- 「謝謝提醒,我的確沒想到這一點,我會馬上調整。」
- 「想再請教一下,您是如何判斷出客戶在意的方向的呢?」
這種「先感謝+再請教」的方式,比「喔好我知道了」更能建立你的職場形象,也讓別人更願意繼續教你。
真正的職場高手,從來不是靠「被教」變強的
你可以是新手,但不能一直當溫室裡的花朵。你可以不會,但要有意願讓人看到你在試著學。
請記住這三件事:
- 沒人教 = 自學
- 被罵 = 累積經驗
- 求救 = 有責任感
你要培養的,是即使沒人手把手教你,也能把事情推進一點點的能力。
當你做到這些,才會有人開始「願意教你」
有時候,讓別人願意教你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展現。
你能不能:
- 先自己查過資料再來問?
- 問問題時幫對方整理來龍去脈?
- 願意聽批評、調整態度、再學一次?
- 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當別人感覺你是「值得投資時間的人」,你才會在無形中,多拿到幾次指導、多得到幾個機會、也更快被看見。
你不是要從一天就變成職場老鳥,但你可以從今天起開始讓人看到你是認真的。
你不是菜,只是還不夠「職場化」
職場新手不是錯,每個人都要有「菜」的階段。
但讓你被看見價值的,不是你的資歷,而是你的態度、你的反應力、你遇到困難時的處理方式。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者你有類似的經驗,歡迎留言給我,告訴我你曾經怎麼從「沒人教我」的無助,到「自己找到方法」。
❤️歡迎追蹤我,聽我持續分享在職場奮戰的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