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研究計畫撰寫心得(法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老實說,要把這篇文寫出來是十分汗顏的,因為我並不是法學的研究生,也不是專門研究法學的人。甚至,我自己對於法學研究方法還有諸多批判(我還淺)...我也必須承認的是,我至今仍對於如何好好地設計法學研究步驟,以及其方法採用感到很疑惑(但應該是我自己沒有慧根)(不過還好我退拉!我跑來做公衛的質性研究了XD)

不過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出產這篇文?因為我覺得就成品論,我生出的計畫架構與想法,應該還算可以(不然根本不會被接納-我是這樣想的啦)。而我當初的撰寫,其實也是透過大量地閱讀與參考,迷迷糊糊的做出還算像樣的計畫。(因為真的找不到一個系統性的法學研究方法教學或參考書阿...)

因此,這篇文的內容比較像是我的個人經驗總結,並非專業意見,還請讀者謹慎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計畫通常包含:動機、問題意識、研究方法、研究重點、文獻回顧、研究重要性、參考文獻。其中,作為申請研究所的計劃,我認為又以動機、問題意識及文獻回顧最為重要。

  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動機與問題意識必須寫得很清楚,你必須深刻點出一個法律中的一個問題,並寫出為什麼這值得被解決,且又為什麼你想解決。

  而這個開頭其實我覺得是最困難的,因為光是要尋找出法律的「實際的問題」就十分有挑戰。個人認為,除了未立法與急需修法的議題以外,剩餘的「法學問題」都是很「技術的」,你必須深入看過很多法學問題,然後看是否能夠打破正反方的意見,或在現有的意見之中找出新的意見。

  但很Tricky的地方又是,如果你都已經想出新的意見或解方了,那你作這個計畫的意義又何在呢?? 但總之,這部分我會建議大家多想、多閱讀,多想想有沒有甚麼實際的問題沒被解決,如果沒有就多看看教科書、所上老師的文章、逛碩博士論文網(可以用老師的名子在指導教授欄搜尋),然後嘗試找到突破點,或者說「精進點」,而把他當成問題意識。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部分,其實筆者到現在也都還是不太了解法學的研究到底是在用哪些方法...因為讀過法律系的人應該也都知道,似乎從來沒有課程或老師教過「法學研究方法」究竟是甚麼。

  因此,這部分其實我是透過大量翻閱法學學位論文中,其「研究方法」一節的內容去作仿製。而大致整理起來,可以發現大家在法學研究方法莫過於是寫,本研究將透過:文獻分析法(通常是次級資料,如判決、立法歷史等)、法學解釋方法(法釋義法、法經濟分析法、比較法解釋)來作研究。

  而我建議,其實可以直接參考那些論文中是怎麼寫的,並「大概如法炮製寫一下就好」,不用寫的太認真,因為基本上我覺得教授也不會太在意這頁有甚麼。另外,若還想延伸閱讀如何撰寫,我蠻推薦大家看看這篇文的:大專生研究計畫:法學研究怎麼寫?

  三、研究重點

  在研究重點中,你要盡量寫出你會怎樣透過妳前述的研究方法與流程,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推薦你在簡述完之後,可以透過流程圖來作結(而且這樣如果有字數限制的話,也可以規避字數的計算;此外,教授也可以一目了然)。譬如我當初畫的圖表示如下:

raw-image

  四、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則是你要建立出一個「有用的書庫」。你要讓教授知道你並不是空口說白        話,你是有先了解過這個議題,知道這個議題目前發展的狀況如何。(*要知道一件事情是:研究基本上不會憑空出現,都是建立在其他研究之上。)

  然而,更需要注意的是,文獻回顧並不是只是在秀出你看過哪些書與文獻;而是你要整理出這些文獻,對於這個議題是有甚麼樣的:「貢獻-作為你研究的參考」、「立基-作為你研究的基礎與延伸的起點」、「缺口-作為你研究的意義,因為你的研究可以來補足這個缺口」

  而如果能引所上教授的文章,那就給他引用到爆,不用怕不好意思!(前提是你真的要讀過,免得現場被問問題答不出來),但必須注意,引用所上教授的文章,最好不要批評,也不要說教授的文章對於此議題來說有所缺口,盡量說成是貢獻與立基會比較妥當(禮貌問題)。

  另外,我蠻建議在文獻回顧這邊使用表格來敘述,這樣可以一眼看起來就抓到重點,然後讓版面看起來很整潔。

  五、研究重要性

  研究重要性的部分,則是要告訴教授,這個研究到底有甚麼意義。又或者說,透過這個研究的成功,會發生甚麼實際意義與結果。而我會覺得盡量「誇大其辭」沒有關係(就不要不好意思,要展現出我這個研究就是很厲害)。比方說可以說,你的研究可以提供「新的法學理論與見解」、「提供立法/修法基礎」、「社會貢獻-讓更多人認知此議題的重要性」、「再闡明與再加深某理論的基礎與重要性」等。

  六、參考文獻

  最後,文獻參考的部分,要注意引注格式(作者,寫作年份,題名,收錄於何處,出版處,版次,頁數;網路資料記得要標明最後閱覽日為何。)而若字數/頁數不夠的話,我建議可以省略文獻參考的部分,直接用註腳的方式註再頁尾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T D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以下內容都不是我個人獨創,是各方前輩的智慧。 然後讓我們快速省略我本人幾千字的個人心情抒發,直接進入考試準備的心得:
Thumbnail
以下內容都不是我個人獨創,是各方前輩的智慧。 然後讓我們快速省略我本人幾千字的個人心情抒發,直接進入考試準備的心得: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結合對論文口試的回顧和未來展望,分享了初審後的心情和反思,描述了自己對於論文口試的真實感受和內心變化。
Thumbnail
結合對論文口試的回顧和未來展望,分享了初審後的心情和反思,描述了自己對於論文口試的真實感受和內心變化。
Thumbnail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個案實習,更準確地來說是兩位個案的六次晤談劃下句點。 想藉此來整理一下在這段時間的心得與收穫。 形形色色的個案 由於修課期間,諮詢的練習只有接觸到組內的兩位同學,而實習期間則是兩個個案。於是在覺得需要
Thumbnail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個案實習,更準確地來說是兩位個案的六次晤談劃下句點。 想藉此來整理一下在這段時間的心得與收穫。 形形色色的個案 由於修課期間,諮詢的練習只有接觸到組內的兩位同學,而實習期間則是兩個個案。於是在覺得需要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