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涯諮詢:個案實習的收穫與發現

更新於 2024/05/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個案實習,更準確地來說是兩位個案的六次晤談劃下句點。

想藉此來整理一下在這段時間的心得與收穫。

(由於職涯諮詢採個案保密原則,因此接下來不會談到個案的任何資訊)


形形色色的個案

由於修課期間,諮詢的練習只有接觸到組內的兩位同學,而實習期間則是兩個個案。於是在覺得需要更大量練習的情況下,當時另外找了四個同事來進行職涯晤談。

而在先前回家時,我媽曾問我職涯諮詢到底在做什麼,有哪麼多人有需要嗎?

說真的,綜合自己接觸過的個案經驗下來,需求真的是形形色色,從轉職、求職、職涯發展的目標設定到職場中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遭遇的情況、場景,以及實際的需求截然不同。再加上每個人的家庭、學業、工作經歷的差異,讓即使看起來類似的問題,在深入挖掘後,可能會浮現不同的核心議題,因而產生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困難

然而,在整個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我覺得最困難的莫過於:如何根據深入挖掘的議題核心,來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做到真正的改善與改變。

相比於過往,考試有正確答案、處理事務可能有 SOP,但來到面前的個案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除了有著不同的議題與需求之外,也因為特質、經驗、動能等等的差異,對於解決方案的信任與採納也會持有不一樣的想法與意願。

要怎麼樣才能夠在短短的幾次晤談(也就是 1-6 個小時內)與對方建立信任關係,清楚掌握對方的狀態與過往脈絡,然後在做到議題概念化的情況下,才有機會進展到解方的發想。而且關於解方的發想,在面對相對陌生的產業、職種時,自己也需要做足功課,才能夠真正地為個案提供有建設性、幫得上忙的建議,而不流於空談或是單純安撫。至今,對此,我仍然還在努力提升相關的能力。


收穫

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莫過於發現自己能做的遠超過原先期望。

一開始,我為自己設定的狀態是「在晤談期間,陪伴個案一起找到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沒想到,順著對於個案的深入理解與分析(有時候還牽涉一些直覺),竟然也協助了對方去認識自己的另一面,不論是原有的特質與行為模式,或是在過程中逐漸顯露的改變與進步,都是陪伴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禮物。

而個案在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之下,能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動能,開始嘗試一些行動,甚至是主動提出未曾覺察過的需求。

在那個當下,我其實會冒出一股微小但鮮明的滿足感,並且更確信職涯諮詢能夠為自己帶來能量,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

與個案相處的這段日子,讓我重新反思了對於自己的認識,也更加審慎地拿捏要怎麼跟個案的互動,並且對於如何將職涯諮詢做得更好有了更多的想像與體認。


總結

從七月中開始,我將會轉換身份,告別人資生涯,正式進入職涯諮詢的獨立接案。

雖然即將面對極大的不確定性,但對於接下來要做的事、能夠發揮的價值仍然是感到期待的。除了更接近追求的生活,也重新定位工作和自己的關係,讓自己能夠更加體現當時所寫下的工作觀,去讓自己接下來走的路都能夠有他人的存在。

在此感謝每位曾經相伴的個案,讓我有前述的收穫與發現。

也感謝自己在各種曲折之下,依然沒有放棄想過的生活,以及想實踐的價值,並且好好地、鼓足勇氣地踏出去,然後持續地走下去(還有寫下去)。

avatar-img
9會員
70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瑪的職涯筆記 的其他內容
幾年前,曾在某篇報導讀到,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風險的職業種類之一。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這次趁著清明連假,安排了個較長的假期。 直到假期過了一半,才發覺自己似乎掉入另一種忙碌,忘了什麼才是好好地休息。在發覺這情況後,除了反思,也想寫下來,與每個停不下來的人分享。
最近重新讀了自己在三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寫下對於學程式語言的學習與反思,不過仔細想來,那時的反思用於現在實習職涯諮詢的過程,其實仍然有類似的反思與收穫。
幾年前,曾在某篇報導讀到,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風險的職業種類之一。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這次趁著清明連假,安排了個較長的假期。 直到假期過了一半,才發覺自己似乎掉入另一種忙碌,忘了什麼才是好好地休息。在發覺這情況後,除了反思,也想寫下來,與每個停不下來的人分享。
最近重新讀了自己在三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寫下對於學程式語言的學習與反思,不過仔細想來,那時的反思用於現在實習職涯諮詢的過程,其實仍然有類似的反思與收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如何成為一名職涯諮詢師的心路歷程。作者希望透過作者的專業,幫助那些正在職涯低潮,想要尋找工作熱情或對未來職涯感到迷茫的年輕人,陪伴年輕人走一段路。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遇到職涯問題時,能夠詢問的對象不外乎身旁的同事親友,然而,他們的價值觀與你的價值觀不盡然相同,就會遇到想飛的人被勸告留在原地、需要考量現實問題的人裸辭陷入更大的恐慌、面對好機會卻因為沒有經驗而痛失優勢、徒留後悔!
因為近年遭遇了幾次工作上的變動,於是想說透過這次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之後可以陸續寫些關於職涯系列的文章。 首先,關於離職你要先思考的是: 【撇除掉現在所有工作上的不滿,你最在意的會是什麼】
Thumbnail
無意間在社交平台 Instagram 上看到來自 BUCK LA 的 2D 動畫師 Pete Kallstrom 的幾點建議,每一點對於一路從大學自學走來的我,感觸良多,也仍然受用,我也針對他提出的建議,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做一些額外的補充。
Thumbnail
一、 雄心壯志可以,別貪得無厭 二、 被解雇後獲得重生的 Offer,但不是最好的機會,你接是不接? 三、 空降到新公司,或者率領新團隊時,先建立威信 四、 如果每個人都想當千里馬,誰來當伯樂? 五、 如果你的團隊有人憎恨(討厭)你(曾與你有過過節),作為領導者該怎麼辦?
Thumbnail
隨著職涯發展的觀念愈來愈普及,許多外商公司強調發展talent的風氣也逐漸燒到了傳產,以至於在傳統由HR負責培訓人才的工作,現在更多時侯是轉向與顧問或培訓公司合作,透過外部的訓練課程來刺激人才的提升。 想了解更多關於職涯教練的故事嗎? 請持續關注!!
Thumbnail
這一陣子,職業重建領域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台灣職重協會正在討論,希望就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薪資制度中,對於風險加給、僱用條件的資格進行調整,而調整的結果其實對身在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帶來的直接感受,是覺得專業服務沒有受到重視。不只是實質收入會減少,心理上那種不被在乎、對未來茫然的感受才是最讓人難過的
Thumbnail
生涯是不斷自我探索,隨著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動的過程,是工作、生活和自我的總和。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對於生涯至今的體會和見解,生涯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歷程,所以我們也需要隨著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之前做節目時,和來賓討論到幾個生涯探索上很常見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我可以怎麼做嘗試
Thumbnail
自全球受到新冠肺炎肆虐以來,政府及企業紛紛著手規劃相關因應措施,後來也因為疫情升溫、提升為三級警戒,造成許多業者減班休息、彈性上班、異地辦公,也導致學校執行停課的措施,使得許多家長需要休防疫照顧假,進而減少了收入,於是開始抱怨生活、感到焦慮不安、對未來頓時失去希望,但在同時,也有許多人開始思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如何成為一名職涯諮詢師的心路歷程。作者希望透過作者的專業,幫助那些正在職涯低潮,想要尋找工作熱情或對未來職涯感到迷茫的年輕人,陪伴年輕人走一段路。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遇到職涯問題時,能夠詢問的對象不外乎身旁的同事親友,然而,他們的價值觀與你的價值觀不盡然相同,就會遇到想飛的人被勸告留在原地、需要考量現實問題的人裸辭陷入更大的恐慌、面對好機會卻因為沒有經驗而痛失優勢、徒留後悔!
因為近年遭遇了幾次工作上的變動,於是想說透過這次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之後可以陸續寫些關於職涯系列的文章。 首先,關於離職你要先思考的是: 【撇除掉現在所有工作上的不滿,你最在意的會是什麼】
Thumbnail
無意間在社交平台 Instagram 上看到來自 BUCK LA 的 2D 動畫師 Pete Kallstrom 的幾點建議,每一點對於一路從大學自學走來的我,感觸良多,也仍然受用,我也針對他提出的建議,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做一些額外的補充。
Thumbnail
一、 雄心壯志可以,別貪得無厭 二、 被解雇後獲得重生的 Offer,但不是最好的機會,你接是不接? 三、 空降到新公司,或者率領新團隊時,先建立威信 四、 如果每個人都想當千里馬,誰來當伯樂? 五、 如果你的團隊有人憎恨(討厭)你(曾與你有過過節),作為領導者該怎麼辦?
Thumbnail
隨著職涯發展的觀念愈來愈普及,許多外商公司強調發展talent的風氣也逐漸燒到了傳產,以至於在傳統由HR負責培訓人才的工作,現在更多時侯是轉向與顧問或培訓公司合作,透過外部的訓練課程來刺激人才的提升。 想了解更多關於職涯教練的故事嗎? 請持續關注!!
Thumbnail
這一陣子,職業重建領域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台灣職重協會正在討論,希望就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薪資制度中,對於風險加給、僱用條件的資格進行調整,而調整的結果其實對身在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帶來的直接感受,是覺得專業服務沒有受到重視。不只是實質收入會減少,心理上那種不被在乎、對未來茫然的感受才是最讓人難過的
Thumbnail
生涯是不斷自我探索,隨著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動的過程,是工作、生活和自我的總和。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對於生涯至今的體會和見解,生涯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歷程,所以我們也需要隨著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之前做節目時,和來賓討論到幾個生涯探索上很常見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我可以怎麼做嘗試
Thumbnail
自全球受到新冠肺炎肆虐以來,政府及企業紛紛著手規劃相關因應措施,後來也因為疫情升溫、提升為三級警戒,造成許多業者減班休息、彈性上班、異地辦公,也導致學校執行停課的措施,使得許多家長需要休防疫照顧假,進而減少了收入,於是開始抱怨生活、感到焦慮不安、對未來頓時失去希望,但在同時,也有許多人開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