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正如其書名所示,是關於根據「好惡」來做決定有多麼棒。作者楠木建教授,身為一位經營學者及一橋大學商學院的特聘教授,透過本書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這項原則的妙用。
以下是書中的幾個關鍵概念,希望能讓您更深入地理解:
- 創造「決定性差異」以贏得競爭
作者指出,無論在任何行業,若要贏得競爭,「光是做大家普遍認為好的事情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與競爭對手建立決定性的差異」。而這種「決定性差異」,正是「需要全然展現並深入追求自己的好惡才能產生」。我們在選擇商品或服務時,往往不是只看價格或普遍好評,而是因為其獨特之處才選擇它,例如喜歡特定品牌的服飾、餐飲或藝術家,這些都是因為它們與眾不同。 - 成為專業人士的基石:熱愛您的工作
如果您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Pro),那麼您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這是因為,對於您所熱愛的事物,您可以長時間持續投入,即使沒有讚揚或立即的成果,也能樂此不疲,最終培養出他人難以具備的特殊能力。書中強調,若不是真心喜歡,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旦看不到成果或得不到讚揚,就很容易放棄,這樣便無法獲得與眾不同的特殊技能。因此,作者點明:「當您覺得必須『努力』時,那很可能就不是您真正適合的領域,也難以達到與他人拉開差距的境界。」 - 工作策略:先顧及自身喜好,再與客戶需求結合
許多人認為工作是為他人服務,因此會優先考慮客戶的需求而放棄自己的喜好。然而,作者認為,在工作方面,首要的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喜好,然後再去追求顧客認為好的事物。作者指出,這正是「工作的精髓所在」,他強調先將自己的喜好擺在首位,再巧妙地與客戶的需求結合,才是最佳做法。若僅一味追逐客戶的評價(例如盲目跟風流行事物),即使短期內能取得成果,也往往難以長久持續,更無法建立獨特的差異性。 - 將您的「好惡」具體化與語言化
這不是要您盲目地「追逐夢想」,而是要將自己的「好惡」細分為具體的要素並將其語言化,這一點也至關重要。您可以透過自問「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來找出這些核心要素。例如,您喜歡獨自工作,不喜歡上下級關係;或者喜歡動態的工作,不喜歡每天去相同的辦公室。書中強調,人只能透過語言來思考,因此將好惡具體化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適用於工作選擇,也能應用於您人生的所有方面,幫助您做出更滿意的選擇。 - 「與其空想,不如趕快去體驗」
作者建議,「與其花時間空想,不如趕快去實際體驗」。這是因為很多事情在實際操作之前,您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喜歡還是討厭,而且想像與現實往往大相徑庭。書中提到「一分鐘的實際體驗比十小時的想像更重要」,並提倡一種「姑且一試」的生活態度。雖然想像很重要,但那必須是在您有了實際經驗之後的想像,才能產生好的想法。 - 「樂觀的悲觀主義」:抱持「大概一開始會失敗」的心態去挑戰
書中還介紹了一種「樂觀的悲觀主義」思維,即「抱持著大概一開始會失敗的心態去挑戰」。這種思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從一開始就期待成功,會給自己帶來巨大壓力,並容易在小挫折面前卻步。鑒於商業世界中失敗遠多於成功的事實(就像UNIQLO創辦人柳井正的書名《一勝九敗》所暗示的),以失敗為前提去應對,能讓您即使面對挫折也不會輕易放棄,並能多次嘗試,甚至在意外成功時感到更驚喜。 - 熱愛您所做之事所帶來的額外好處
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帶來以下兩大好處: - 「無論結果如何,每天從事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對於您所喜愛的事物,即使沒有達成預期成果,例如即使遊戲輸了還是想玩,享受這份過程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勵。反之,如果沒有成果就不想繼續,那可能代表您沒有那麼喜歡它。
- 「您會變得更能尊重他人的喜好」。這是因為當您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自然而然就能容納他人所愛;反之,如果您被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會傾向於強迫他人也忍受不情願的事情。因此,能夠從事自己喜歡或至少不討厭的工作,對於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 勇敢面對:追求喜好必然會引來部分人的厭惡
最後一點是,「追求自己的喜好,必然會引來部分人的厭惡」。當您追求並展現自己的喜好時,會逐漸形成獨特的個性和風格,這會使得不喜歡的人對您的反感更加強烈。然而,作者反而建議「應該明確誰會不喜歡你」,並指出這正是「商業的命脈所在」。換言之,被某些人深深喜愛,就等同於會被另外一些人深深厭惡。就像知名品牌或藝術團體,它們有著鮮明的風格,自然會吸引特定受眾,同時也可能不被另一些人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