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史觀並不是共產黨的專利,民主國家的內部黨派也會,別的不說,看看近20年的美國,左右派是怎樣透過媒體與教育互相修正對面的歷史?看看台灣自己,被修正的難道不夠多嗎?筆者只是希望各位,在回憶冷戰與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架構時,多懷疑一下,自己所接受到的訊息,究竟來自何方。
心態矛盾是二戰後,歐洲諸國的主軸,只是在強大的外敵壓力下沒辦法,加上兩大核武強權不停的堆疊核武數量,直到足以毀滅地球好幾次,美蘇外的國家已經到了連上桌談判的資格都沒。這對幾百年來都是帝國強權的歐洲人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反倒是沒當過強國的小國,民眾對於依附霸權沒什麼心理負擔。
透過納粹、冷戰完成民族淨化的歐洲
但談論戰後冷戰的一個重點是「民族主義」,無論當事國怎麼說,經過納粹的屠殺,以及蘇共的清洗,1945年後,猶太人可說幾乎全被趕出了歐洲,連帶如吉普賽等少數人種也是。不能承認的事實是,西歐在納粹的佔領下,半主動的完成民族淨化,並在戰後透過歸罪於希特勒的便利,將自身角色摘得乾乾淨淨,當中最嚴重的就是奧地利。
奧地利明明是最早依附德國,投入納粹大業比例最高的國家,卻在戰後得到第一個受害者的角色。作為鐵幕的最前線,奧地利人非常快的適應納粹政策,其他國家也好不到哪去,包含維琪法國、義大利與各個被德國佔領的傀儡政府,無一不大力配合猶太人的清洗。在這當中,藉此牟利發財的人可不少,黨衛軍吃肉、在地人出賣鄰居可以喝湯,哪個國家敢說自己沒有出賣良知過?總不能說比例較低,良知就還在吧。那蘇聯占領區有比較好嗎?根本就沒有,西歐主要國家還可以說是幾百年前就已經建立民族國家,從奧匈帝國崩解後的中歐到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更加嚴重,一直處在民族對立。光看冷戰後南斯拉夫的解體(編: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2003年解體分裂成多個民族國家,包含後文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人相互仇殺,誰跟你說沒有民族問題?
捷克斯洛伐克復國,蘇德台區的德裔居民就搬離世代居住的土地,前往西德,其他非蘇德台區的德裔在居民仇視下也只能倉皇離開,接收的人獲得多少好處?匈牙利則恢復了一次大戰後對非馬札爾人的清洗,納粹佔領時幫助清洗猶太人,蘇聯佔領時協助清洗其他人,鐵幕降下前的歐洲,可說從西到東都在「清洗」,不要說是德國人被當成戰亂元凶趕走,非該國主要民族的都很難混下去。
納粹德國只是背鍋,歐洲各國本就排外
更不要提歐洲火藥庫,巴爾幹半島在二戰結束後就陷入國內對立,左右派內戰頻繁,蘇聯介入扶植心儀的共產黨人,並藉清算名義屠殺反對派人士,而這些傀儡接著清算的,往往是少數民族、其他國家的居民。
- 編:巴爾幹半島是著名的歐洲火藥庫,編輯小時候的印象就是整天在打仗。
清算納粹遺毒是最好的藉口。反正蘇聯要的是結果,由受莫斯科控制的共產黨,徹底掌握該國權力,相較西歐還要公開找理由,東歐多半是直接硬幹。但這可不代表西歐政府比較優雅,只是納粹德國時期已經清洗了90%以上,後續只剩下收尾。
畢竟,歐洲在二次大戰前,整體是仇視猶太人的,這個習慣並沒有藉由反省獲得什麼改變。實際的情況是,把猶太人趕到巴勒斯坦復國,就放著不管,第一次中東戰爭要不是美國插手,以及第一任以色列政府的外交手腕,再加上阿拉伯聯盟自己的內鬥,早就被屠光光。如果當時的結果是猶太人被推下海屠殺殆盡,那歷史上的紀錄恐怕是,歐洲人最終還是「清理了猶太人」。
換個方式說,正因為以色列立國,吸引了大部分的眼光,導致西歐在戰後對猶太人的心理負罪沒那麼嚴重。學術界則更離譜,以阿戰爭第一次(編:即上段的中東戰爭)就在批評猶太人屠殺巴勒斯坦人,要說這批學者對猶太人沒有立場是騙鬼,多少度過納粹統治的教授,對以色列的態度是如此明白的敵視,你相信他們當年是配合納粹的種族政策,還是抵抗到底?
辛德勒畢竟是個案,不然也不會作為三十三個義人被葬在以色列。
藉口猶太人控制世界,內藏反美的沒落強權心態
這種猶太人主導世界的陰謀論,各位難道不奇怪嗎?納粹德國興起是靠這個,戰後數十年好像有一個空白,接著又在冷戰後出現猶太人控制美國的論調,那中間這些時間,陰謀論就消失了?當然沒有,一直存在,只要美國干預中東,介入歐洲紛爭,與猶太人有一丁點關係,就會冒出來。
歐洲人到今天都不肯承認,自己可以高喊世界大同,宣揚吸納移民的普世價值,正好是因為本國的民族在二戰後被淨化,所以對外來移民有很大的「容量」。
冷戰時期的歐洲,不分東西歐都很排外,極度抗拒外來移民。直到戰後嬰兒潮世代長大,對這世界的看法才透過教育系統有所改變,但改變沒那麼大,猶太人控制世界的陰謀論,以英法聯合干涉蘇伊士運河(編:即第二次以阿戰爭)的失敗作為例子,法國人有多少因此相信,猶太人正在透過控制美國削弱歐洲?
歐洲左派的反帝國理論,基本上都是理論上很美好,實際行為雙標。荷蘭比利時就算了,法國對阿爾及利亞就是徹底的殖民加上帝國主義,阿爾及利亞叛亂時,法國學者挺鎮壓的比例多高?
戰後嬰兒潮世代未經歷二戰時期的民族清洗,教育也過於正面,反省是幾十年後,重新審視歷史的事情。經歷二戰的學者、政客,幾乎沒人面對,絕大多數人都是納粹的幫兇,可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反省,有讓歐洲擺脫過去,邁向全新的未來?
並沒有,民族主義還是主導著情緒,尤其是美蘇對決下,西歐必須配合的不甘,不斷的衝撞冷戰體制,並於後冷戰時期,竭力的要反證歐洲在冷戰時期就可以不需要美國,儘管沒什麼成效就是。
所以後來都在證明,後冷戰已經不需要美國了,是美國需要歐洲,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