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極光」現內含超20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續《我發現我可能不是愛她,而是愛控制她》EP06,建議合併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關於改變中最殘酷的真相
這是一篇關於關係改變最殘酷真相的文章。
當你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慾,開始學會放手,你以為故事會變成童話。你以為她會感謝你的改變,慶祝重獲的自由,然後你們就能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
但現實往往相反。她開始懷念被你控制的日子,懷念你的嫉妒,懷念你的監督。她說你變了,變得冷漠,變得不在乎她了。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更重要的是,告訴你該怎麼辦。
我們會深入探討改變過程中的心理機制,分析被控制者的復原困難,提供具體的應對策略。這包括如何識別和回應她的測試行為,如何重新建立健康的愛的語言,以及如何在改變的陣痛期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這是一篇實戰指南。如果你正在改變,如果你的改變遭到了阻力,如果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和方法。
獻給
獻給所有在改變路上感到孤獨的人。 獻給那些做對的事卻得到錯誤回應的勇敢靈魂。 獻給願意為了真愛而放棄舒適的控制模式的人。
也獻給我的朋友,他的困惑和堅持啟發了這篇文章。 感謝他願意分享改變過程中最脆弱的時刻。
這篇文章不會給你立即的安慰,但會給你持續的力量。 它會讓你明白,改變的阻力往往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但只有穿越這個階段,真正的愛才有可能開始。
我朋友花了三個月學會不看她手機,結果她主動把密碼告訴他。
「你怎麼都不關心我在跟誰聊天了?」她問。
他愣住了。這不是他想要的劇本。
昨天他傳訊息給我:「我以為她會感謝我給她自由,但她說我變得冷漠。我以為她會開心,但她說她懷念以前那個會吃醋的我。」
「我開始懷疑,我到底是在改變,還是在逃避?」
這就是關係改變最殘酷的地方:當你終於學會放手,對方卻開始抓緊。
被馴化的自由
讓我先告訴你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把一隻跳蚤放在玻璃罐裡。一開始,跳蚤會用力往上跳,撞到蓋子,再掉下來。經過幾百次的撞擊後,跳蚤學會了只跳到蓋子以下的高度。
最神奇的是,當研究者拿掉蓋子時,跳蚤依然只跳原來的高度。即使沒有任何東西阻擋它,它也不會跳出罐子。
被控制久了的人,就像那隻跳蚤。
我朋友的女友在過去兩年裡,習慣了一種生活模式:每個決定都要考慮他的感受,每個行為都要預測他的反應,每個快樂都要小心翼翼不讓他嫉妒。
現在他突然說:「你自由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她已經忘記什麼叫想做什麼了。
「昨天我問她想吃什麼,她盯著我看了十秒鐘,然後問:『你希望我想吃什麼?』」他說,「我才發現,我花了兩年時間訓練她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自由對她來說,不是解脫,是恐慌。
安全感的反轉邏輯
更複雜的是,她的安全感已經建立在他的控制上。
當他每天查她手機時,雖然煩人,但至少證明他在乎。當他因為她跟朋友出去而不高興時,雖然壓抑,但至少證明她對他很重要。
現在他不查了,不生氣了,不干涉了。
在她的邏輯裡,這意味著:他不在乎了。
「她開始主動跟我報告行程,」我朋友說,「詳細到幾點幾分在哪裡,跟誰說了什麼話。我說不用這樣,她卻很焦慮地問,那你確定你不想知道嗎?」
她把他的改變解讀為冷淡,把他的尊重解讀為不愛。
因為在過去的兩年裡,愛的表現方式就是控制。突然沒有控制,她不知道愛去哪裡了。
這就是控制關係最可怕的後遺症:它改變的不只是控制者,也是被控制者。
習慣性創傷的迴圈機制
有個概念叫「習慣性創傷」。
當一個人長期處在某種傷害性環境中,大腦會發展出適應機制。即使環境改善了,這些機制依然會運作,因為大腦已經習慣了那種狀態。
我朋友的女友就處在這種狀況。
她已經習慣了被監控的生活,習慣了小心翼翼,習慣了把他的情緒當作自己行為的指標。現在他突然不提供這些指標了,她的內在導航系統就失靈了。
「她昨天問我,她可不可以買一件洋裝,」他說,「我說當然可以啊,你喜歡就買。結果她愣在那裡,然後說:『可是你都沒有看是什麼樣子,你怎麼知道你會不會喜歡?』」
她已經失去了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也失去了相信自己判斷的信心。
更可怕的是,她開始想念那個會管她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