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碩博士生第一次學術簡報都太醜、太滿、太無聊,
不是因為內容不夠好,而是因為簡報技術停留在 Word 改字型的等級。
如果你用的是 Apple 的 Keynote,下面這三個技巧,早點學起來,會讓你的學術簡報瞬間專業感拉滿。
▋1. Magic Move:讓觀眾看得懂「邏輯怎麼走」
學術簡報最怕跳躍,觀眾跟不上你的論證邏輯。
Magic Move 能讓物件「自然移動」,讓觀眾知道你怎麼從 A 說到 B,
你不再只是放一堆 bullet point,而是呈現「推理的動態」。
▋2. Build In / Build Out:讓資訊有節奏地進場與退場
一次秀出整頁文字,只會讓觀眾滑手機。
用 Build In 讓每一句話逐條出現,
用 Build Out 把已說完的文字淡出,
你就掌握了觀眾的專注力,也讓重點更清楚。
▋3. Instant Alpha:去除圖片背景,聚焦你要講的重點
學術簡報常需要引用圖片、圖表、手稿、構圖。
用 Instant Alpha 去掉背景,就能把圖放在任何版型裡,乾淨又清楚,
不再讓一個 screenshot 擠爆整頁。
—
你要讓別人聽得懂、記得住,不是塞更多資訊,而是設計更清楚的呈現方式。
Keynote 不只是簡報工具,更是你的邏輯表現力。
學術演講從不只講給專家聽,
能讓非專家也能跟上節奏,才是真正厲害的簡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