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1分鐘驚豔ChatGPT爆款文案寫作聖經:寫作教練Vista教你用ChatGPT寫出引人入勝的銷售文案》
作者: 鄭緯筌

不過用AI來協作倒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因為AI寫出來的文章有一定的品質,如果能夠利用AI成為「多產作家」,也許比較有機會累積流量。
問題一: 用20%的時間,來產出80%的內容。以及用100%的時間,來產出100%的內容,哪種做法比較容易將知識變現?

詢問ChatGPT的結果,前者可以提升曝光度以及測試市場反應。後者主要是想提供高價值內容,以及面向特定群眾時主要採取的方式。
能夠時常更新內容,就比較有機會被看見,只要品質有一定水準,就可以吸引一定的客群。對於想要穩定變現者來說,是可以採取的方式。另外就是可以根據不同的題材或創作方式來測試水溫,看哪一種比較能夠累積流量,然後再去深耕這些內容。在不同平台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測試,看看哪些平台比較容易累積流量,然後就專心經營這些平台。
至於深耕的內容則是要鎖定特定主題與特定群眾,儘管要花費許多時間,但只要你能夠持續產出高價值的內容,可以吸引許多鐵粉關注,甚至他們會為了你的內容而付費。
至於哪種做法比較容易將知識變現,則是看你做的題材、發佈的平台和受眾是誰而定。你如果沒什麼專業能力,只要求穩定變現的話,那麼前者是可以採用的方式。等到你在某個領域上深耕,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那麼你可以用後者的方式提供更高價的內容或服務,鎖定目標客群讓他們買單。
問題二: 使用AI協作,對學習成長有幫助嗎?
常看到有關針對使用AI的研究,說過度依賴AI會降低大腦活動和神經連接性,也就是說會變笨。另外一個常見的「數位失智症」,指的是過度依賴3C產品,尤其是手機,會降低我們的記憶力、注意力和認知能力。也就是過度依賴科技,光是被動輸入而不思考,也不輸出,會導致大腦功能下降。

AI應該是能夠幫助我們學習,提高我們生產力,以及激發思考和創意的工具。如果能夠善用AI,就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我們要的學習成效。但如果過度依賴AI,問AI後也不進行思考和總結,也不查明資料的準確性,那麼確實會讓我們被AI牽著鼻子走,而且查過的東西馬上就忘記了。
使用AI協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率地產出文章,而不是為了輸出而輸出。AI提供的範本,或者其他人寫的心得或文章,不能照本宣科改一下就當成是自己的創作,儘管這些創作也有一定的水準,但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想要將他人的東西化為己用,就必須經過消化吸收,然後再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題外話,講到了範本,就讓我想到之前有人向我推銷AI協作的產品,說是可以有效率地產出AI語音檔。然後購買該產品,他們每個月還會寄一些聽書稿範本讓客戶可以任意使用。也就是說有些地方會提供創作的範本讓知識工作者可以快速產出文章、聽書稿,不管是免費的還是付費的。
ChatGPT或其它AI語言模型本身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範本,還有本書所提及的Shopia、WordHero、Writecream等等AI協作的工具也提供一些範本可供使用,如果想要有效率地寫文章,利用這些工具或許是個不錯的考量。
至於拿其他人的創作來修改或者餵AI來重新產出內容合不合法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原本「讀書心得」也算是在二創書中的內容。
【總結】
其實現在是AI協作的時代,也有許多人透過AI協作取得不錯的成績。重點就是「有效率地產出一定品質的創作內容」,畢竟如果花了很多時間來創作卻乏人問津,確實很讓人懊惱,懷疑這樣子努力是不是有意義?
如果能夠用較短的時間來取得一定的成果,那麼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繼續創作下去,因為就算沒人理,本來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所以沉沒成本比較低。而且透過AI協作,就能夠省下時間,去做其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甚至創造第二曲線、第三曲線,創造更多的收益。
也許我也該嘗試看看AI協作,雖然現在常常利用AI來寫文章,不過大部分還是在問問題、查找資料,而不是透過AI來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