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公司到金控子公司:我的職場生態觀察與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畢業那年,我不用慌忙地在人力銀行投履歷。

因為我大學還沒畢業,早就已經「被內定」進一家只有 20 人的小型融資公司,理由很簡單 — 經理是我媽的多年同事,公司其他員工則是看著我從小長大的叔叔阿姨。

跟媽媽當同事,看似穩定又有人罩,聽起來是不是很幸福?但這段經歷卻是我職涯惡夢的起點。



小公司的多工人生:身兼粉專小編與萬能行政機器?

這間小公司是做融資貸款的,業務以信用貸款、房屋貸款、小額貸款為主,員工主要是電話銷售業務。而我,雖然被招募進來時的名義是「粉專社群小編」,但實際上同時也是什麼都要會的「萬用行政助手」。


我做的事除了本職的粉專社群小編必須做的:

  • 幫公司建立 Facebook 粉專
  • 寫 Facebook 粉專文案
  • 自行發想貼文主題
  • 網路上找素材來做貼文圖
  • 投放 Facebook 粉專廣告並進行廣告成效分析與追蹤
  • 想 Facebook 粉專留言如何回覆

還要做其他包山包海的行政工作:

  • 紙本客戶資料 Key in 建檔轉電子數位化
  • 催收客戶逾期款項
  • 跑實價登錄查&試算客戶房屋可貸金額
  • 客戶貸款風險評估
  • 整理地籍設定資料給同事送件⋯⋯

講白一點,這不是粉專社群小編,根本就是萬能行政,沒人想做的雜事,我都必須要做。

這些年回頭看,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種磨練。

但也很清楚,那是一段我幾乎無從選擇、也無法喊停的過渡時光。



家族企業?

公司小歸小,問題卻一點也不少。

老闆是個「傀儡」,沒有自己的主見,只一昧聽從經理或股東的話;經理本人更是老闆的左右手,整間公司幾乎變成經理在掌握,影響大多決策。

公司不過才逾 20 人,就有近半數是經理的關係人:一位業務主管是經理的孩子,其他幾位業務則是經理的小孩及他們各自的伴侶,甚至還有一位業務是經理的太太。

而我媽媽跟經理是多年老同事,我的身分像「親戚延伸包」

這樣的公司氛圍,說好聽是熟人有默契,說難聽一點就是「制度不存在,關係最大」。

公司制度與規則更新的速度比粉專廣告還快,沒人清楚哪一版才是真的。


雖然表面上當時剛出社會的我「被內定進公司」很幸福,不用擔憂找不到工作,還有媽媽接送上下班又供餐,三不五時同事阿姨也常常買點心餵食我。但實際上我在職場上沒有選擇、沒有籌碼,甚至一人身兼多職、領的薪水要加上全勤獎金才能符合勞基法最低薪資,稍微和媽媽吭聲抱怨薪資太低,還會被指責:「現在外面工作很難找,妳領這樣已經很高了」—— 我就是那個不能辭職、不能抱怨、什麼都要配合的最底層。

很多事不敢講、不敢管、不敢碰,甚至連一些明顯不合理的狀況,也只能默默忍耐,權力和壓力都來自關係,這是我出社會第一份正職工作的體悟。



小公司自由?背後其實有風險?

小公司沒那麼多層級,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大的收穫就是自由。

粉專依自己的想法去經營、廣告自己下、文章自己發,任何更改不需要報到部長再報到總經理,只需要口頭跟經理報告,經理說「可以做」,我就能不用經過繁複的流程馬上動作,感覺超有彈性。

這也讓我有很多可以默默實驗與學習的空間,甚至練出了不少後來在大公司能派上用場的技能。只是,當時的我已經開始在挫折中自學,沒人教、沒標準流程,隨時都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而且只有口頭報告的流程,沒有審核或會議紀錄、沒有 email、沒有系統流程,實際上萬一出事(像是文案寫太犀利被檢舉、圖片用錯導致侵害版權),可能都會需要自己扛責任,這樣「看起來自由,其實沒保障」的狀況,不是自由,是權責不清的風險。

所以後來我才知道 —— 自由,不代表安全。



大公司的規矩與安全感

後來我進入一家金控底下的子公司,員工人數多、體系完整,工作的性質也更專業,我負責的內容主要是網站、App、YouTube 等平台的維護經營,也會支援一點美編和行政庶務。

大公司的優點,除了薪水絕對會符合勞基法,比原本的大幅成長了大約 25% 之外。整體的員工福利、勞健保、年終獎金、休假制度、公司環境,都比小公司好上太多。

公司採用 ISO 國際標準,所有事情都有規則、有制度、有表單、有 SOP 流程,圖文內容有主管審核,任何更動甚至連換一張 Banner 圖都要填表單、跑簽核、確認規範,我這才開始體會什麼叫制度與流程。

剛開始的幾年我覺得好煩、超不適應,覺得光改三個字就要等三個主管審核好浪費時間、搞不懂意義在哪裡,懷疑公司流程做法本末倒置,甚至疲乏到離職逃離這環境。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各個流程關卡都有存在的意義,是為保障我出錯不需要自己扛所有錯誤的風險,漸漸地,我感受到執行作業時等待審核原來都有道理,慢慢感覺有流程和審核制度好安心。



大公司的學習限制

大公司雖然制度明確,但自由度也明顯低了很多。

以前在小公司,我什麼都可以在上班時間自己摸索;現在的公司則有資安政策,電腦很多網站無法開啟或者無法隨意安裝電腦軟體,且任何平台幾乎每一個改動和操作都要報告、送審、等待上級確認。就連做一個素材、發一則公告,也都有標準流程與主管簽核機制。

 因此,有很多操作或技術,我只能在下班後回家練習,避免在上班時間亂動公司資源。雖然時間零碎、學得比較慢,但至少能確保事情不會出錯。



流程的真相:有制度 ≠ 沒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大公司有制度就沒問題嗎?大錯特錯!

小公司是 SOP 很亂、規則也沒地方可以查找;而大公司雖然有 SOP 流程文件,也能隨時查找得到,卻因為要應付各種稽核、風控、主管審查,流程文件往往寫得模糊又廣義——模糊到可以鑽漏洞、模糊到出事時人人都能「依照自行理解的 SOP 規則做辯論」。

實務上,不管在哪間公司,「流程」往往只是用來保護立場的東西。每次當流程遇到「關係」、「業務壓力」、「主管一句話」時,就會彈性處理。而最常被夾在中間的,就是像我們這種執行端人員 —— 收文要收、資料要補、不合規也得想辦法「處理掉」。

最終,還是會有流程被跳過、標準被妥協、文件被照單全收。

因此大公司雖然有制度,但真正守住底線的人,永遠不是那份 SOP,而是每個願意守住規範的基層人員。

 


職涯的反思與體悟 - 小公司 vs 大公司?

若真的有人問我,小公司好還是大公司好

我認為沒有哪邊一定比較好,與其要比較哪邊好,不如說是「每個人適合與認同的環境都不同,能接受的優劣勢也不同。」。

小公司讓我提早承擔責任、練習應變,訓練了很多實作技能;但大公司讓我開始理解專業、制度與保護自己的重要。

如果當初沒有先行在小公司的苦難磨練累積技能,我在大公司入職時可能也無法這麼快進入狀況;但如果我一直留在那樣的環境裡,我的職涯可能就非常受限,甚至誤以為那就是職場的全部。

 


結語:那段回憶起來不算後悔的經歷

我現在偶爾還是會懷念在小公司的那些同事、那些混亂又荒謬的制度、還有那些無奈又讓人成長的瞬間。也許它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它的確讓我更早看清現實,也讓我更堅定地走到今天。

從小公司到大公司,我在職場學到的不是某個技能,而是
在職場沒有人有義務主動教所有事情,一切都得靠自己適應及摸索,
要學會在不合理的制度裡,自己找出口;
要學會在無能主管的陷阱中找活路;
要在關係壓力中,學會設界限;
更重要的,是撐過荒謬、心累、不合理,卻還要持續保持專業的工作態度
— 職場是學校的延伸。


預告|接下來的文章

被「人情」逼成什麼都要做又不能說不的社會新鮮人真實故事,我在小公司的多工上班生活,以及進入大公司的各種辛酸血淚職場生活,留給接下來的文章來細講,敬請期待~



以上的職場轉變分享,你也有覺得心有戚戚焉嗎?歡迎按讚讓我知道我不孤單。

或是你也有職場的各種奇妙荒唐趣事嗎?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cy慢慢想
0會員
13內容數
我是Lucy,一個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得很慢的人。 在這裡紀錄職場裡的挫折與成長、自學網頁設計的奇妙旅程、偶爾手作的時光、旅行的花費與風景,以及生活裡那些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小想法。 歡迎跟我一起,用自己的步調慢慢想、慢慢走,慢慢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剛踏入職場的你,是否也曾聽過這句話:“職涯初期,還是進大公司比較好!”這似乎成了一種職場真理,讓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夢想著進入那些知名的大企業。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公司真的是職涯初期的唯一選擇嗎?
Thumbnail
剛踏入職場的你,是否也曾聽過這句話:“職涯初期,還是進大公司比較好!”這似乎成了一種職場真理,讓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夢想著進入那些知名的大企業。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公司真的是職涯初期的唯一選擇嗎?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我在本土大型金控擔任MA的日子系列文 最近結束了一份在本土大型金控的儲備幹部職位,我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四年。在這段時間裡,我認識了許多厲害的人、參與了許多不同有趣的專案。我想把這份工作中的經驗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讓我自己記得在我畢業後面臨探索職涯發展初期的記憶。 另一方面,我也想分享這份經驗,
Thumbnail
我在本土大型金控擔任MA的日子系列文 最近結束了一份在本土大型金控的儲備幹部職位,我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四年。在這段時間裡,我認識了許多厲害的人、參與了許多不同有趣的專案。我想把這份工作中的經驗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讓我自己記得在我畢業後面臨探索職涯發展初期的記憶。 另一方面,我也想分享這份經驗,
Thumbnail
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Thumbnail
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剛出社會時,在一間員工和老闆加起來只有10人的小公司上班,做小助理的工作,裡面年齡相仿的同事只有2位,除了工作之外沒什麼交集,每天準時上下班,也不用應付同事,但對年輕的我來說就是日子太無聊,工作沒什麼發展,於是2年後我決定離開。 之後進入一間行銷公司上班,同事平均年齡都很年輕,團隊氣氛也很活潑
Thumbnail
剛出社會時,在一間員工和老闆加起來只有10人的小公司上班,做小助理的工作,裡面年齡相仿的同事只有2位,除了工作之外沒什麼交集,每天準時上下班,也不用應付同事,但對年輕的我來說就是日子太無聊,工作沒什麼發展,於是2年後我決定離開。 之後進入一間行銷公司上班,同事平均年齡都很年輕,團隊氣氛也很活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