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從派遣離職,再重返原崗位:職場的試煉與自我成長》,我分享了自己選擇離開待了三年的派遣位置,離開時我如何調適自我懷疑的焦慮心境的故事。當時我以為自己跟這份工作已徹底畫上句點,結果沒想到——命運竟跟我開了一個大玩笑。 我,這次以正職的身分重返原本的崗位了。

派遣與正職識別證對比:重返崗位後的身份轉變
光環下的「專業」正職
離職前,我的位置馬上就有人接手。這位新同事是以正職身份進來,還帶著比我更亮眼的專業背景。主管和部門同仁都對他充滿期待,認為他能在新官網開發專案中,提供更多專業技術上的建議,比起我這個派遣要更「可靠」。
說真的,當時我也以為公司找來的這位新同事一定比我更專業,比我更有價值。畢竟在大家眼裡,派遣和正職的差別,似乎本來就很大,但我不忌妒也不怨恨,只告訴自己——我需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大。
專業光環的幻滅
然而現實卻狠狠打臉了大家的期待。
這位同事在工作中:
常常不照流程走,硬是自己創立「新 SOP」,導致部門在稽核時被記缺失;
擅自修改其他單位的需求內容,搞得大家回頭檢視專案內容都很疑惑;
只是要求他協助調整簡單的程式碼,他也完全不按照講好的規則執行,導致我接手時還需要逐一打開他修改過的所有程式碼檔案檢查和調整,造成該批網頁無法如期更新,無疑是浪費更多的時間;
碰到問題不是解決,而是選擇隱瞞;
在最令眾人期待他表現專業技能的專案中,他不但沒有給出任何專業建議,還屢屢以「太忙」為由不出席會議,完全幫不上忙;
太過突然堅定要離職,導致主管臨時無法找到適合人力來替補這個重要職位。
說白了,他不僅沒有維護好基本的工作內容,甚至完全沒有展現正職該有的專業,反而製造更多混亂。
從混亂對比中,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價值
當得知這位所謂擁有專業技能的同仁,竟然連我派遣時期最基本的維護工作,都無法維持基本的作業品質時。這讓我深刻反思:有時候專業不在於履歷表上的光鮮亮麗,而在於是否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當年我還是派遣的時候,雖然不懂很多專業技術,但至少會努力把不足補起來;雖然是外包身份,但我絕對遵守 SOP、不擅自亂改;雖然累得要命,但我願意扛下責任。 和他一比,反而更凸顯我過去的可靠與穩定。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派遣員工和正職員工的差別,其實不在身份,而在於「態度與責任感」。
命運的玩笑
最戲劇化的是,這位新同事突然提離職,部門臨時人手不足,最後主管再度找回了我。 我重返原崗位,並且終於順利轉為正職。 看似是一個圓滿的轉折,但我的心境卻很複雜: 我得幫忙收拾他留下的大量爛攤子; 我清楚記得,當初自己是因為不被珍惜才選擇離開; 如今卻因為「專業人士」的失敗,公司才驚覺我的價值。 這讓我覺得既諷刺又無奈,卻也更明白——命運就是喜歡開玩笑,而我們只能從笑裡帶淚中找到自己的成長。
結語
這段經歷讓我得到一個重要體悟: 職場價值的真正定義,不在於名片上的職稱,也不在於你是派遣還是正職,而在於你是否能在關鍵時刻可靠、穩定、解決問題。 雖然我曾經因為派遣身份被忽視、因為制度被迫離開,但這一切的曲折,卻讓我更清楚看到自己的成長與定位。 接下來,我會分享在轉正職後,面對公司 MBO制度 的過程,以及這制度如何再次讓我反思派遣時期的自己。
如果覺得我的職涯故事分享很有共鳴,歡迎按讚讓我知道我不孤單,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故事!
【我的職場血淚連載】從派遣到轉正的荒謬全紀錄
感謝您閱讀本篇故事。想從頭開始追蹤我的轉正歷程與職場反思嗎?
✅ [序章] 職場觀察:從小公司到金控子公司:我的職場生態觀察與反思 (點擊閱讀)
✅ [第一部] 派遣心酸史:從派遣到離職:在大公司努力三年,卻換來令人感慨的結局 (點擊閱讀)
✅ [第二部] 離職與反思:從派遣離職,再重返原崗位:職場的試煉與自我成長 (點擊閱讀)
➡️ [終章] 派遣轉正背後的荒謬真相:職場價值的重新定義(您正在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