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台瓦斯爐,在不同產業的碳排計算裡,數據定義居然可以差這麼多?
這不是玩笑,而是企業或公部門在進行溫室氣體盤查(GHG Inventory)最常遇到的盲點之一。你不是算錯,而是抓錯活動數據!
本文將帶你梳理溫室氣體盤查的五大主要題型,並深入剖析各產業中最容易忽略的關鍵差異。這篇內容特別適合:- ESG 相關承辦人、顧問或講師
- 準備應付溫室氣體盤查的各級單位
- 想從源頭強化永續資料管理的人
📌 一、五大常見排放題型:你盤查的「題型」是哪一種?
1. 固定燃燒排放源(Fixed Combustion)
指燃燒化石燃料的固定式設備,如瓦斯爐、鍋爐、發電機等。
- ✅ 共通點:活動數據為燃料用量(公升、公斤等),來源為採購紀錄或油表。
- 🔁 產業變化: 製造業:大型工業鍋爐 服務業、大專院校:熱水鍋爐、廚房瓦斯爐 醫院:另含焚化爐
- ➤ 差異關鍵:設備規模與能源使用強度
2. 移動燃燒排放源(Mobile Combustion)
來自交通工具、物流車、堆高機等非固定設備的燃料使用。
- ✅ 共通點:燃料加油紀錄或里程數
- 🔁 產業變化: 運輸業:車種多、含靠行車輛(需盤查) 政府機關、醫院、大專校院:以公務車為主
- ➤ 差異關鍵:車輛種類與所有權管理邏輯
3. 製程排放源(Process Emissions)
工業製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如化學反應、冶煉等。
- ✅ 共通點:使用質量平衡法估算排放量
- 🔁 產業變化: 製造業為主(半導體、鋼鐵等) 醫院/校院可能少量涉及焊接氣體
- ➤ 其他行業極少見,幾乎可忽略
4. 逸散排放源(Fugitive Emissions)
氣體從設備中無計劃地逸散,包括冷媒、甲烷、氣瓶等。
- ✅ 冷媒逸散: 皆需盤查冷凍空調設備冷媒用量 差異點在設備數量與維護制度是否完善
- ✅ 化糞池甲烷:
- ➤ 最具變體性題型,使用人數定義依據建築用途與規範不同,例如: 大專院校:以學生收容量 × 1/3 計算 醫院:依病床與門診量 百貨商場:依面積換算人流,並乘以「開放係數」
5. 能源間接排放(Scope 2)
指使用外購電力或蒸汽所衍生的碳排。
- ✅ 共通點:以台電電費帳單計算用電量,再乘以公告係數。
- 🔁 產業變化: 是否使用共用電表(需分攤) 是否具備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可列入0排放) 是否設有電動車充電站(視盤查邊界而定)
🧩 二、盤查難度不在公式,而在「定義活動數據」
別再以為你只要套用一條公式就能萬事搞定。真正複雜的地方,在於:
你是否定義對了你的活動數據?
舉例來說:
- 同樣的冷媒系統,便利商店與醫院在維修頻率、補充方式與紀錄保存上可能天差地遠。
- 同樣一個電表,如果沒有設計合理的分攤邏輯,整個碳排就會偏離真實數據。
這些就是為什麼「懂行業」比「會算式」還重要。
📊 三、總表比較:五大題型與產業變體概覽
題型 是否各產業皆有? 行業變體最明顯之處 固定燃燒 ✅ 設備數量與使用強度 移動燃燒 ✅ 是否納入靠行車輛、車種多樣性 製程排放 ❌ 製造業專屬,其他極少涉及 冷媒逸散 ✅ 設備密度、管理流程與冷媒種類 化糞池甲烷逸散 ✅ 使用人數定義差異最大 能源間接排放 ✅ 共用電表分攤與綠能使用認定
💡 結語:你在做的是「計算」,還是「解讀行業」?
碳盤查表面看似科學,其實背後是一門跨領域的行業洞察術。
真正能做好溫室氣體管理的人,不是那個最快算出排放量的人,而是那個能問出:「這台設備的使用邏輯是什麼?這份紀錄可信嗎?」的人。
📌 別讓錯誤的活動數據,拖垮你的永續承諾。
📣 想繼續學習?
歡迎訂閱【ESG學習誌】,我們將持續推出以下內容:
- ✅ 各產業盤查實例教學
- ✅ 活動數據抓取指南
- ✅ 最新碳盤查法規與模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