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 半世紀的記憶,道盡台灣國際關係的特殊性。 「『中道』(moderation)與『審慎』(prudence)是個人一生職涯的四字箴言。」──李大維
在台灣瞬息萬變的政治光譜中,能橫跨藍、綠兩大陣營並身居要職的人物屈指可數,前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及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無疑是其中最受敬重的代表之一。他的自傳《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不僅是他個人超過四十載公職生涯的詳實記錄,更是一部映照台灣近代外交史與兩岸關係變遷的深刻見證。
書名之喻:《和光同塵》的深意書名取自《道德經》,意指收斂自身光芒,融入凡俗塵世。這不僅是李大維為人處世的謙遜態度,更精準地描繪了一位專業外交官的生存之道:在複雜的國際角力與國內政黨紛擾中,收起個人鋒芒,以柔韌而務實的身段,為國家爭取最大的實質利益。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了他對外交工作本質的深刻體悟。
核心理念:國家利益至上與專業中立
李大維的公職生涯橫跨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位總統的執政時期。他曾於國民黨政府時期擔任駐美代表,也在民進黨政府時期出任外交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及海基會董事長等核心職位。
書中,他詳述了如何在政黨輪替的巨浪中,始終恪守「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最高原則。對他而言,政權會更迭,但國家的永續發展是唯一目標。這種超越黨派的專業精神,讓他贏得了不同陣營的信任。他以親身經歷證明,一位忠誠的文官,其效忠的對象是中華民國這個國家與其人民,而非特定政黨或領袖。
內容亮點:歷史現場的第一手見證
《和光同塵》並非枯燥的政策文件,而是充滿了歷史現場感的關鍵故事:
1. 臺美關係的風雲變幻:從1979年臺美斷交時的留學生,到後來親身處理對美軍售、推動高層互訪等重大事務的駐美代表,李大維見證並參與了臺美關係從低谷走向緊密合作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書中揭示了許多外交前線不為人知的折衝樽俎與艱辛努力。
2.九二共識的歷史脈絡:作為前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以其獨特的視角,回顧了「九二共識」的緣起、演變及其在不同時期的作用與爭議。他不僅提供歷史脈絡,更分析了其在兩岸互動中所扮演的角色,為讀者理解這個複雜議題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
3. 外交官的樂觀天性:「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是李大維奉行的座右銘,也是貫穿全書的核心精神。面對中國的國際打壓、友邦的動搖,以及各種外交困境,他始終相信,只要保持樂觀、永不放棄,總能在看似絕望的局面中找到突破口。書中分享了許多他如何將這種信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台灣開拓國際空間的案例。
不僅是回憶錄,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本書不僅僅是李大維的個人回憶錄,更多的是省思,是一部對台灣外交政策的深刻反思與展望。他坦誠地剖析了在藍、綠政府中工作的不同感受,並強調「溝通、理解與互信」的重要性。他認為,無論內部政治立場如何分歧,對外時都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凝聚最大的力量。
透過分享自身在詭譎多變的國際舞台上為台灣奮鬥的經驗,李大維期許能啟發更多年輕世代,投身於外交及公共事務領域。他以《和光同塵》這本書,為台灣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智慧資產,提醒我們在喧囂的時代中,更需沉穩、務實且堅定的力量,守護國家的尊嚴與未來。


《和光同塵: 一位外交官的省思》聯經出版事業股份公司,2025/6/2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