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囉!親愛的學習者們!很高興能與您分享高效學習的秘訣。本次內容將根據慶應大學醫學部畢業,並在南佛羅里達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安川康介先生所著的《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最佳學習法》一書,為您深入解析如何提升學習效率,並附上維持動機的方法。這本書會教導我們有效率的學習方法。作者安川康介先生以頂尖1%的成績通過美國醫師國家考試。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同開啟今天的學習之旅吧!
首先,要避免的「低效」學習法!在探討高效學習法之前,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效果不彰、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
它們主要有三種:
- 反覆閱讀:單純地重複閱讀參考書或單字書。
- 抄寫筆記:將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抄寫到筆記本上。
- 劃重點或底線。
您可能會驚訝,因為這幾乎是所有學生都會做的事情!
然而,這些方法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為它們沒有給我們的大腦帶來足夠的「負荷」。如果學習的內容無法讓大腦費力思考,就難以牢固地印在記憶中。例如,只是機械地重複閱讀,即使不理解內容也能讀下去;或者抄寫筆記時,也無需動腦筋。同樣,劃重點時,大腦也幾乎不參與思考。因此,光是把筆記整理得很漂亮,與學習成績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呢!
真正高效的學習方法!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真正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些方法之所以有效,正是因為它們會給我們的大腦帶來足夠的「負荷」,從而讓知識更牢固地被記住。
- 積極回憶(Active Recall)主動回想與輸出所學內容。
- 這是一種「積極回想」的學習方式。它之所以被譽為最高效的學習法,是因為當我們努力回想並嘗試輸出所學知識時,大腦會承受巨大的「負荷」。這種負荷正是記憶鞏固的關鍵。
- 想像一下,當您嘗試不看任何資料,回想並向他人解釋今天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或是某部電影的劇情時,是不是會感到有些「嗯……這個嘛……」地結巴,非常費力呢?這正是大腦正在努力運作、加深記憶的證明。
- 具體來說,如果您學習一小時,建議不要全程重複閱讀課本,而是花20分鐘閱讀參考書,然後花10分鐘不看任何資料,嘗試將所學內容寫在白紙上或口頭表達出來。如果想不起來,再回去查看參考書,然後重複這個「學習-回想」的交替過程。
- 特別提醒,出聲回想會更有效,即使是小聲自言自語也行!
- 分散學習(Spaced Repetition)學習時間間隔,而非一次性填鴨。
-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有「遺忘」的機制。根據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Ebbinghaus)的遺忘曲線,我們今天學到的內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小時、一天、一週),逐漸被遺忘,一個月後甚至可能忘記高達80%!這遺忘的速度真的很快呢!
- 因此,定期的、間隔性的重複複習,是將知識牢固地印在記憶中的關鍵。例如,與其一口氣花4小時學習英文,不如今天花2小時,一週後再花2小時,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有研究顯示,間隔學習的學生,成績會比一次性學習的學生高出約1.8倍!
- 雖然目前對於「最佳複習間隔」尚未有定論,但可以嘗試在一天後、三天後、一週後等時間點進行定期複習。
- 結合最強學習法:連續性再學習(Successive Relearning)。
- 既然「積極回憶」和「分散學習」是兩種最有效的方法,那麼將它們巧妙地結合起來,就能打造出「最強」的學習策略!
- 例如,您想記住20個英文單字。首先,像平常一樣,看著單字,發音並抄寫,同時查閱詞義並唸出來。接著,不看任何資料,試著默唸出這些單字的拼寫和意思,並寫在白紙上。如果忘記了,就再回頭檢查一次。這個回憶的過程重複1到3次。然後,關鍵來了:在一天後、三天後,再次重複同樣的回憶練習!這種方法已被證實能讓知識在記憶中停留更久,考試成績也更好。
- 自我提問(Interrogative Self-Questioning)對學習內容提出「為什麼」。
- 這是一種「自我提問」的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針對你所學習的內容,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它為什麼很重要?」「有沒有什麼具體例子?」,然後嘗試自己回答。
- 例如,對於電動汽車,您可以問自己:「電動汽車為什麼環保?它真的環保嗎?」 透過這種方式,您對學習對象的注意力會增強,專注力也會提高,同時知識也會增加,對事物的理解力也會更深入。
- 根據鄧洛斯基教授(Danlosky)的報告,自我提問和回答具有「中等程度」的學習效果。雖然不如前兩種方法那樣「爆炸性」有效,但它絕對是錦上添花的加分選項!
學習心態與動機提升術!學習不僅是方法的運用,更是心態的鍛鍊!
學習心態:戰勝「有點不情願」的感覺。
- 您可能會覺得,這些高效的學習方法聽起來有點「累人」?是的,尤其是「積極回憶」這種方式,它會給大腦帶來極大的負荷,讓人容易感到疲憊。更重要的是,當您嘗試回想卻發現自己其實並不理解內容時,可能會感到有些沮喪。
- 然而,這正如同肌肉訓練一樣——越是艱苦,效果才越顯著!
- 因此,即使感到困難,也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不看資料回想所學內容的練習。為了讓這項「艱苦」的任務更容易堅持,您可以巧妙地利用通勤、通學、散步等零碎時間,將定期回想所學內容的活動融入您的日常生活中,讓它變成一種習慣。
提升學習動機的三個方法:
- 學習與自己「相關」的內容:
- 人對於與自己不相關的事物往往缺乏興趣,但對於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則會充滿好奇心。例如,如果您身處國外,學習英文的動機就會自然提升。
- 當您感到學習動力不足時,不妨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它和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 並為此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學校的課程實在引不起您的興趣,那麼不妨將目光投向校外,尋找一些您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是小眾領域(例如影片剪輯、AI提示詞等),並為之努力學習。當然,如果不得不努力學習學校的課程,那麼可以試著以「考上好大學、交到好朋友、可以炫耀」這三點來激勵自己!
- 設定小目標,累積小成功:
- 透過設定小目標並不斷達成,您會逐漸累積「我能做到!」、「我很棒!」、「我可以成功!」這樣的積極心態,進而提升學習動力。有研究顯示,設定小目標的學生,其考試成績會顯著高於設定大目標或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生。
- 您可以將最終的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階段,每完成一個小階段,就像吃了一顆小糖果一樣,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想練舉重100公斤,先從30公斤、35公斤開始。同時,建議您記錄下學習進度或分數,這樣能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激勵自己。
- 自主決定學習內容和份量:
- 人天生就喜歡自己做決定,如果被他人強迫或控制,往往會產生反感。即使是您喜歡的事情,一旦被他人命令去做,也可能會變得索然無味。
- 俗話說「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不能強迫牠喝水」。這意味著,即使能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或學校,也無法強迫他們學習。因此,由您自己決定學習什麼,以及學習多少,是激發內在學習動力的關鍵。
作者的結語與鼓勵:
作者提到,這個世界往往是「天賦優先」的,只有當有才能的人在良好的環境中,以正確的方式努力時,才會更容易取得成果。但同時也鼓勵所有讀者,畢竟學業成績是大家共同競爭的「賽場」,而您可能也擁有學習的天賦。因此,人生中至少要認真嘗試一兩次以上,用對的方法努力學習!即使您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未來想要開始新的事物時,今天介紹的這些高效學習方法也許能派上用場。無論如何,作者都會為您加油打氣!
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並在學習的旅途中不斷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