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失眠?你需要的是美軍睡眠法的「躬行智慧」,而非芝麻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不是那種「越想睡越睡不著」的人?關上燈,腦袋裡的跑馬燈卻越轉越快,白天沒解決的煩惱、明天待辦的事項,甚至一些莫名其妙的念頭,都趁著夜深人靜時傾巢而出。

你努力告訴自己「快睡、快睡」,結果往往是徹夜未眠,身心俱疲。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可能一直誤會了睡眠。睡眠不是你用意識「命令」自己就能達成的事,它更像一場「從身體出發,讓意識放手,大腦才能安靜」的躬行之旅。


​你的身體就是駕駛艙:意識、大腦與身體的動態迴路

​我們常常將「心靈」與「身體」分開來看,認為意識是獨立的司令官,指揮著身體這具軀殼。

然而,一種稱為「躬行主義(Enactivism)」(又譯為「具動主義」)。它主張,認知不是頭腦裡的抽象運算,而是身體親自與環境互動的過程。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身體是駕駛艙: 它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載體,接收所有感官訊息,並執行我們的行動。

大腦是處理器: 它確實是重要的中介,處理訊息、協調功能,但它並非唯一的中心。

意識是詮釋與決策者: 它不是獨立的心靈活動,而是在我們與環境的動態互動中不斷生成的經驗,它有方向、有意圖地引導我們的行動,並詮釋我們的感受。

​這個過程是一個「實踐中的躬行主義迴路(Enactive Loop)」:

身體啟動 → 大腦運作 → 意識詮釋 → 意識再引導行動 → 再次改變身體與環境。

這套理論挑戰了我們對「意識主導一切」的傳統認知,反而強調了身體的感受和行動,是意識生成的基礎。


好的睡眠讓意識這個駕駛員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大腦這個處理器進行了「軟體更新」和「硬體優化」,身體這個駕駛艙則完成維護和零件更換。

好的睡眠讓意識這個駕駛員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大腦這個處理器進行了「軟體更新」和「硬體優化」,身體這個駕駛艙則完成維護和零件更換。


失眠?是駕駛艙的警報還沒關!

​理解了這個迴路,你就能明白為什麼越「努力」想睡,反而越睡不著。當你失眠時,通常是你的意識還緊抓著各種念頭不放。

你的「駕駛艙」——身體,可能也還處於緊張、戒備的狀態,不斷向大腦傳遞著「不安全」的訊號。

​這時候,大腦這個「處理器」接收到這些「警報」,自然無法切換到休眠模式。

你的意識就像還坐在駕駛艙裡不肯離開的機長,警報沒關,飛機(身體)自然無法安心降落。


​美軍睡眠法:一場精準的「駕駛艙降落」練習

​「美軍睡眠法」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它精準地遵循了我們上述的躬行迴路,引導你的「駕駛艙」安全降落:

一、放鬆全身肌肉(身體駕駛艙調整 → 回訊給系統):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從臉部、肩膀、手臂、胸部到腿部,有意識地逐一放鬆每一塊肌肉。這其實是你在告訴你的身體:「我很安全,可以放鬆了。」身體的放鬆訊號會直接回饋給大腦,讓它開始放下戒備。

二、停止思緒、暗示語言(意識主動下達「退場命令」) 它不是去「命令」大腦停止思考,而是給予一個溫柔而堅定的「退場指令」。美軍睡眠法中常建議重複「不要想、不要想」或想像自己在黑暗中划船等畫面。這是一種意識的「錨定」和「引導」,將注意力從紛亂的思緒中抽離,而不是與之對抗。

三、進入睡眠狀態(大腦自動切換節奏) 當身體的緊張解除,意識也停止了無意義的內耗與控制,這時,你的大腦這個「處理器」才能接收到明確的「關機」訊號。它會減少皮質活動,開始分泌褪黑激素等睡眠相關的荷爾蒙,引導你自然而然地進入睡眠狀態。

這整個過程,不是你用蠻力把意識「壓」下去,而是透過身體的放鬆作為起點,引導意識自然地「退下」,大腦才能安心地「切換模式」。


​睡眠不是關機,是意識允許世界離開的藝術

​所以,下次當你輾轉反側時,試著把注意力從「我怎麼還沒睡著?」的焦慮中抽離。問問自己:

  • ​我的身體駕駛艙,是不是還在緊繃? 從頭到腳,試著放鬆每一個部位。
  • ​我的意識,是不是還坐在座位上,捨不得離開? 輕輕地,給它一個「退場」的指令,放開那些念頭。

睡眠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你與自己的身體、大腦和意識之間的一場協調。它不是冰冷的「關機」,而是一種溫柔的「允許」——允許你的意識放下對世界的掌控,允許你的身體進入深度的修復。

這種躬行式的智慧,你準備好從身體出發,重新找回它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路克日誌
21會員
61內容數
我是路克~這些日誌如同光劍,引導我穿越迷霧。我的目標,是超越既定的軌跡,回歸內在的真實,活出更自由的生命。
路克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5/07/19
當你心情好時,做事特別順,這背後其實是大腦與情緒的科學作用。多巴胺、注意力、解讀方式都在影響你的世界感知。頂尖運動員如 Phelps、羽生結弦、Djokovic 都有具體方法快速切換心情,你也可以調整頻率,回到順流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19
當你心情好時,做事特別順,這背後其實是大腦與情緒的科學作用。多巴胺、注意力、解讀方式都在影響你的世界感知。頂尖運動員如 Phelps、羽生結弦、Djokovic 都有具體方法快速切換心情,你也可以調整頻率,回到順流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18
​本文顛覆了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傳統理解。它指出,快樂並非單向爬升到金字塔頂端「自我實現」的結果,而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許多人困在中層,因追求上層而感到焦慮空虛,卻忽略了最基本的身心需求。快樂的秘密在於,能否在每個階段都活得安然與踏實。
Thumbnail
2025/07/18
​本文顛覆了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傳統理解。它指出,快樂並非單向爬升到金字塔頂端「自我實現」的結果,而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許多人困在中層,因追求上層而感到焦慮空虛,卻忽略了最基本的身心需求。快樂的秘密在於,能否在每個階段都活得安然與踏實。
Thumbnail
2025/07/17
即使生活富足,現代人仍深陷「求不得苦」:渴望愛、成功、認同,卻常事與願違。佛法指出,痛苦源自執著與控制欲,唯有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專注當下因緣,才能從心解脫。
Thumbnail
2025/07/17
即使生活富足,現代人仍深陷「求不得苦」:渴望愛、成功、認同,卻常事與願違。佛法指出,痛苦源自執著與控制欲,唯有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專注當下因緣,才能從心解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自我催眠進入深度睡眠是可行而且容易的,進入深度睡眠的催眠其實就像是冥想一樣,讓吵鬧的大腦安靜下來,把主控權交給身體,進入身體的自我修復。我特別錄製了10分鐘的深度睡眠引導,希望每個人都能夜夜好眠!
Thumbnail
自我催眠進入深度睡眠是可行而且容易的,進入深度睡眠的催眠其實就像是冥想一樣,讓吵鬧的大腦安靜下來,把主控權交給身體,進入身體的自我修復。我特別錄製了10分鐘的深度睡眠引導,希望每個人都能夜夜好眠!
Thumbnail
我教放鬆,實是喚醒每一個沈睡的靈魂,讓與生俱來的能力再次為己所用。
Thumbnail
我教放鬆,實是喚醒每一個沈睡的靈魂,讓與生俱來的能力再次為己所用。
Thumbnail
晚睡,是沒有勇氣結束今天;那些習以為常的慣性,我們選擇忽略。如果這些思維像是植物一樣,由內心為出發而成長著,那我們如何改變這些深根蒂固的思維?
Thumbnail
晚睡,是沒有勇氣結束今天;那些習以為常的慣性,我們選擇忽略。如果這些思維像是植物一樣,由內心為出發而成長著,那我們如何改變這些深根蒂固的思維?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可能源自於大腦神經,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我們對大腦的所知有限,治療方法也相當受限,神經的損傷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所以睡眠障礙常常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減輕或者與之共存。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可能源自於大腦神經,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我們對大腦的所知有限,治療方法也相當受限,神經的損傷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所以睡眠障礙常常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減輕或者與之共存。
Thumbnail
陌生的步伐 打亂我的思想 我的睡眠 只剩下一個按鍵...
Thumbnail
陌生的步伐 打亂我的思想 我的睡眠 只剩下一個按鍵...
Thumbnail
關於睡覺這件事,其實只要眼睛閉起來,不論躺著、坐著、趴著或是其他各種姿勢,只要睡意到了,也就睡著了。但我們現代人對於睡覺的前置工作好像越來越多了。
Thumbnail
關於睡覺這件事,其實只要眼睛閉起來,不論躺著、坐著、趴著或是其他各種姿勢,只要睡意到了,也就睡著了。但我們現代人對於睡覺的前置工作好像越來越多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