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沒告訴你的事:當「想要」變成痛苦的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為何總感到匱乏?八苦中最隱形的痛

在這個看似什麼都不缺的時代,你是否也常問自己:為什麼總覺得不夠? 這種看似合理卻揮之不去的焦慮,正是佛陀在兩千多年前就指出的人生八大痛苦之一——求不得苦

人生八苦涵蓋了人生的各種面向

人生八苦涵蓋了人生的各種面向

相較於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等顯而易見的苦痛,「求不得苦」更像一個隱形的心靈枷鎖。它藏在我們每個日常的渴望中,讓我們誤以為那些「想要」是值得奮鬥的目標,卻渾然不知,痛苦的種子早已悄悄埋下。

求不得的五種現代樣貌:當需求變成枷鎖

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類有層層遞進的需求,從生理、安全,到愛與歸屬、尊重與自我實現。

然而,當「想要」變成「非得要」,原本正常的需求,就成了深層的苦因。 現代人常見的「求不得苦」,正好呼應這些層次需求:

1. 物質慾望不止生理+安全需求) 手機、車子、房子永遠有更新的版本。你缺的不是東西,而是對「想要」的停不下來。 2. 渴望愛與理解愛與歸屬需求) 你越想讓對方懂你、改變、回應,越容易感到失望。愛得深不代表就能長久,執著才是真正的重擔。 3. 成就焦慮日增尊重需求) 你拚命往上爬,只為被看見、被肯定。但有沒有停下來問:這真的是我要的人生嗎? 4. 社群比較陷阱尊重+歸屬需求) 刷著別人的美好生活,不是真的羨慕他們,而是在懷疑自己不夠好。演算法不是敵人,但你不必被它牽著走。 5. 對抗時間與老化安全需求的延伸) 你想凍齡、逆齡,但每一條皺紋都在提醒:時間從沒答應等你。不是老去讓人痛苦,是我們太想留住不可能的東西。
馬斯洛需求理論---從需求變成了枷鎖

馬斯洛需求理論---從需求變成了枷鎖

佛法的提醒:問題不在「得不到」,而在「想太多

佛陀不是教人放棄目標,而是要我們看清:執著於結果,才是苦的源頭。 當你執著於「我一定要得到什麼」,無形中就賦予那東西一種超出實際的價值,失去它、得不到它時,痛苦自然生起。

破除求不得的修行方式

那該怎麼辦?佛法提供的不是消極退縮,而是一種「放下結果、專注因緣」的智慧:

1. 放下控制欲:你無法控制世界,但可以調整自己對結果的期望。

📌 例:你明明已盡全力準備升遷,但結果還是他人被選上。與其困在不甘與懷疑中,不如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專注當下的精進與內在穩定感。

2. 回到當下行動:努力本身就是價值,不要讓結果決定你是否值得。

📌 例:你正在健身、學語言、經營副業,但成效還未顯現。若把注意力只放在成果,容易生起放棄的念頭。不如欣賞每天投入的自己,因為你已在成長的路上。

3. 覺察渴望的來源:問自己——我為什麼那麼想要?是愛、恐懼,還是匱乏感?

📌 例:你總覺得需要一段感情來讓自己完整。但深入思考後才發現,你其實害怕孤單、渴望被肯定。如果先照顧內在的空虛,對愛的執著自然會轉化。

4. 練習無住而生心:如《金剛經》所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自然超脫痛苦的根源。

📌 例:你刷社群媒體,看見他人環遊世界、名利雙收,心中泛起羨慕與失落。練習不被影像與外在所牽引,回到自己的步調,你就能重新找到內在平衡與自由。
當你不再強求,反而得到更多 人生不是得不到,而是放不下。 放下不是放棄,而是鬆手,給生命一個機會將真正的禮物遞來。 「求不得」其實不是錯,而是提醒你:放下執著,才能真正自由。

希望這篇文章的內容對您有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路克日誌
13會員
56內容數
我是路克~透過這些日誌,我記錄下心靈深處的微光,它們如同光劍,引導我穿越迷霧。我的目標,是超越既定的軌跡,回歸內在的真實,活出更自由、更貼近本質的生命。
路克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5/07/17
情深緣淺,何以解憂? 這篇文章揭示,痛苦源於我們「抓著不放的心」。佛法教導,愛恨皆是虛妄無常的現象。透過觀照情緒,放下執念,你將從愛恨糾葛中解脫,尋得內在平靜與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2025/07/17
情深緣淺,何以解憂? 這篇文章揭示,痛苦源於我們「抓著不放的心」。佛法教導,愛恨皆是虛妄無常的現象。透過觀照情緒,放下執念,你將從愛恨糾葛中解脫,尋得內在平靜與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2025/07/17
現代人工作及生活焦慮源於「我相」與「人相」的執著。《金剛經》指出,我們常困於「我該是誰」的想像及對他人眼光的在意。放下這些執著,覺察並允許自己不完美,回到當下,才能不再害怕不夠好,真正獲得內心自由。
Thumbnail
2025/07/17
現代人工作及生活焦慮源於「我相」與「人相」的執著。《金剛經》指出,我們常困於「我該是誰」的想像及對他人眼光的在意。放下這些執著,覺察並允許自己不完美,回到當下,才能不再害怕不夠好,真正獲得內心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困於「知道但做不到」的困境,導致負面情緒不斷。作者分享三個步驟:一、釐清內在渴望;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三、用增能的視野覆盤。透過敘事治療,改寫自我認同,擺脫困境,活出真實自己。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困於「知道但做不到」的困境,導致負面情緒不斷。作者分享三個步驟:一、釐清內在渴望;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三、用增能的視野覆盤。透過敘事治療,改寫自我認同,擺脫困境,活出真實自己。
Thumbnail
人類是如何處理情緒煩惱、避免痛苦、獲得快樂,以及禪修對快樂方式、認知方式和用心方式的影響。
Thumbnail
人類是如何處理情緒煩惱、避免痛苦、獲得快樂,以及禪修對快樂方式、認知方式和用心方式的影響。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