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天空看起來與往常無異,捷運依舊擠滿了準備趕打卡的人潮,早餐店的煎台上照樣吱吱作響,外送小哥在十字路口穿梭,生病的依然生病,彷彿沒有人留意到,這個城市即將迎來一次集體的選擇——一次以罷免為名的動盪與重置。

我想坦白,無論你支持罷免,還是反對罷免,其實我們都累了。累於一波又一波的對立與謾罵,累於每天滑開社群就看見朋友們彼此指責,累於夜裡想閉上眼休息,卻被廣播車吼叫的口號驚醒。抿心自問,自己的選擇是甚麼?要罷免的這些人所做所為是對還是錯?
罷免畢竟是一種制度,民主給我們的選擇權。這種選擇權在我們喊口號時顯得熱血,在投票所蓋章時顯得格外慎重,在新聞推播裡顯得充滿戲劇張力,但對於每一個生活在基層的市井小民來說,終究是冷冷的現實。我們心裡明白,一個人走了,另一個人會上來;換了名字,不一定換了政策;一場罷免,無法解決所有的不公與失望。我曾經是熱血的人,也曾經覺得只要選舉、只要罷免,就能清掃積弊,重整公義。但走過幾次選舉、看過幾次罷免,我開始理解真正的改變很慢,慢到我們以為沒有發生,但事實上,一場場投票所堆疊起來的,是社會在自我教育,提醒執政者權力並非理所當然,而正是這種制度,讓我們能表達自己的意願,而不是任人擺佈。
如果你問我是否支持罷免,我會說,我支持任何人站出來表達不滿,也支持任何人堅持想給一次機會。因為我們生在這塊土地,呼吸著同樣的空氣,承受同樣的房價與物價,躲避著同樣不懂變通的官僚體系。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而不是為了罷免而罷免,為了反對而反對。重點是,你尊重選舉跟罷免的權利,你表達了你的意見。這不是在其他國家都理所當然的權力。這點很珍貴,也很重要。
寫在大罷免前一週,我想提醒自己與每一個還願意關心政治的人,別忘記這場行動的初心。是因為失望嗎?是因為看見不公嗎?還是因為我們對未來還有期待?不要讓這一場罷免變成情緒的宣洩,而是讓它成為一次集體檢視社會價值的機會。
很多人說,罷免不會改變什麼,但如果什麼都不做,也不會改變什麼。我們需要在冷漠與憤怒之間,找到屬於理性的行動力。如果罷免成功,那是多數人的選擇,新的局會開始。如果罷免失敗,那是社會對現狀的承認,也代表我們還有未完成的功課。
這幾天,我遇見幾個在街口發傳單的學生,聲音嘶啞、雙眼發亮,告訴我他們只是希望能讓下一代看到政治參與的意義;我也有人告訴我,她看不懂罷免到底要幹嘛,她只想好好賣菜,把孫子養大。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分裂卻又彼此依存,吵鬧卻又互相守望。
罷免是一個機制,不是救贖,也不是萬靈丹。它只是一個提醒:權力必須被監督,選擇必須被尊重,公民的聲音不該被忽視。當我們準備走進投票所的那一刻,請問問自己:這張票是為了報復,還是為了未來?是為了宣洩,還是為了改變?
如果你支持罷免,請記得尊重那些不支持的人,他們和你一樣,都熱愛這塊土地,只是選擇的方式不同。如果你反對罷免,請不要嘲笑那些想透過行動表達不滿的人,他們的勇氣或許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力。
一週後,無論結果如何,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還是要買早餐、搭捷運、工作、照顧家人。政治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政治會影響生活的每一部分。如果這次罷免沒有如你所願,不要放棄持續監督;如果結果如你所願,也不要停止關心。真正的公民參與不是選舉日與罷免日才發生,而是每一天不畏懼地關心議題、持續監督權力。
寫在大罷免前一週,我沒有太多激情的口號,只想提醒自己,民主的道路漫長且不完美,但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提醒自己「我還願意相信改變」。罷免不是終點,而是讓這個社會學習如何做決定的過程。
願你投下這張票時,不是被煽動的怒火,而是帶著深思後的冷靜與願景。願我們在不同的選擇中,仍能看見彼此的善意,並相信「人民可以監督權力,也能用手中的票,決定未來,而不是任人擺佈的羊。」
這就是我,寫在大罷免前一週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