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務小省思:原物料上漲,所以要⋯⋯囤話機?
某天主管請同事去詢價話機,記得兩年前有過過價,
主管在問,所幸我找出了兩年前的詢價紀錄,
同事說兩年前不買,
「現在話機原物料上漲了,未來一定會變貴,我們應該趁現在多買幾台放著。」
我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以為她在講什麼採購趨勢,
其實兩年前的詢價,需求性沒那麼高,所以現在再次詢價確實變貴了。
但也不至於需要囤話機啊?
那一刻,我腦中浮現一整排封存的電話機,在倉庫上層蒙灰的畫面。
我不是不能理解她的邏輯,畢竟「現在買比較便宜」這點沒錯。
可是我們真的會用到那麼多台嗎?
還是我們只是在預支一種「對未來焦慮的安全感」?
有時候總務這個角色,就像資源的守門人,
但這個門如果開太多次、用錯了理由, 資源會變成壓在自己身上的庫存、變成年度盤點時的「為什麼買這個」。
我沒立刻反對,也沒點破,只是回了一句:
「如果我們連話機都要囤,原物料上漲影響的不可能只有話機,難道全部都囤嗎?」
話機系統難道不會更新嗎?連手機都幾年都更新了?
話機也不是什麼保值產品,囤話機的神邏輯,我頓時也無言啦!
她笑了笑,沒回話。
但我心裡知道,這不只是購買邏輯的問題,
而是「怎麼看待自己職位的責任與判斷力」。
有些成本,是囤起來看不到的沉重。
又或者這又不是花你的錢,公司肯支付就好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