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有過以下煩惱嗎:
英聽測驗總是聽過就忘?
想寫筆記卻越寫越忙?
明明都是背過的單字,但是聽到還是反應不過來?
永遠聽不懂講話快或有口音的人?
別擔心,這些都是英聽學習路上的必經路程。今天就讓口譯員帶你釐清原因,找到對的練習方法,以後都能輕鬆聽懂英文!
英聽問題大解析
明明字都會,為什麼還是聽不懂、或聽過就忘?很多人都覺得是自己記憶力不好,不過,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你語言能力不足,或是沒有「主動聆聽」!
語言能力不足
很多人都不會發現自己語言能力不足,因為他們覺得單字都背熟了、句型都練了,何來能力不足之說?其實,語言能力遠不只有單字句型,更包含理解能力!
很多人背單字、練句型都只停留在表面(只背意思、只練單句話),缺乏整合。因此,你即使練得再多,碰到實戰對話、閱讀,還是有可能看不懂/聽不懂。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曾在美劇中聽過這句話:
Almost marrying Roy Anderson is as close to Pamela Anderson as I ever want to be.
每個字我都會,文法我也會,但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就是不懂是什麼意思,寫下來盯著它看也沒用。最後,我是上網查外國網友的解釋才知道怎麼解讀這句話。
因此,不要忽略語言能力對英聽的影響。要理解一句話,你需要的遠不只是單字、文法和句型。平時多聽、多閱讀,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也就能持續學習、繼續進步。
我也陸續在分享其它提升英文能力的方式,歡迎參考:
主動聆聽 vs 被動聆聽
聆聽也有分主被動?
沒錯!這一節就讓我們來看看主被動聆聽的差別。
被動聆聽(Passive Listening)
所謂被動聆聽就是「左耳進右耳出」,也就是你沒有很想聽,但因為聲音就在旁邊,所以「不得不聽到」,因此,你即使聽到了也不會有心力去理解內容。
例如,你在咖啡廳滑手機,但隔壁桌聊天超大聲。即使你不想聽,還是會被迫聽到他們的聊天內容。你一定能聽得懂他們究竟聊了什麼,但幾分鐘過後,你可能完全想不起來剛剛聽了什麼。
又例如,你在上一堂完全不感興趣的課,老師就在眼前拿著麥克風滔滔不絕,想不聽到都難。但是,因為你完全不想聽課,所以你不願意認真去理解內容,所以你即使每句話都聽見了、也沒有聽不懂的深難詞彙,下課後你一樣記不得上課內容。
很多人在聽英文時就是不自覺地陷入了被動聆聽,所以聽過就忘,或是無法完全聽懂。當然,陷入被動聆聽不代表你就是沒認真聽,也可能是你本身就習慣被動聆聽,導致你該專注聆聽時難以切換模式,畢竟日常生活中很少需要聽得很專心。因此,在苦惱聽過就忘、聽不懂的你可以試著練習主動聆聽。
主動聆聽(Active Listening)
主動聆聽比被動聆聽多一個步驟,除了讓聲音自動進到耳朵裡之外,你還「主動」去理解一段話的功用和架構,在腦海裡拼出一張關係圖,讓你聽到的資訊轉變成對你有用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邊聽邊解碼,不只聽字,還要聽出那段話的用意。
相信大家出社會後基本上都忘了學校老師教過的內容,但你一定至少記得某個老師的八卦或講過的笑話,對吧?這是很可能就是因為你在聽八卦、聽笑話時用了主動聆聽(畢竟你很感興趣)。
舉個例子,你聽到有人說:「我是很想繼續工作,但我已經累了,所以我決定回家睡覺。」
如果是被動聆聽,你通常只聽得到關鍵字(工作、累了、回家睡覺),但關鍵字的因果、先後關係(是很想、但、所以)容易被遺漏,因為這些字本身的重要性、存在感太低了,你的大腦在懶得認真聽的情況下就會選擇遺漏它們。因此,如果你用被動聆聽聽這段話,就只知道他說了「工作、累了、回家睡覺」這三個破碎的訊息,不足以建構出意義,因果關係只能自己腦補。補對了還好,但這句話還可能被腦補成「我累了,所以不想工作,決定回家睡覺」就與本意背道而馳。
反之,如果你用了主動聆聽,你在聽到話的同時會在腦中解碼訊息:聽到「是很想」的時候,就會想到後面可能會有轉折,準備找轉折(但);聽到「已經累了」,就警覺下一句可能跟累了有關,要準備聽他累了之後要幹嘛。如此一來,你不僅聽到了關鍵字,也成功把邏輯連貫起來。有了關鍵字加上邏輯關係,這段話就產生了好理解的意義,你自然就能記住內容了。
再舉極端一點的例子。今天要你記住一串數字:199610301529,你多久可以記起來?對我來說只要一秒,因為那是我的出生年月日+時間,我成功解碼訊息,賦予這串數字一個我好理解的意義。(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演示「建構意義」的力量有多強大,我知道如果要記一串數字,我們一定會寫下來,不會無聊到硬去給它意義 XD。)
由此可見,要能記得、理解聽到的訊息,重點就是要在腦中為訊息「建構自己好理解的意義」,而建構意義靠的就是主動聆聽。口譯員也是靠主動聆聽記下每一段話的喔~
英聽怎麼練?聽寫就對了!
前段講完,答案已經很明顯。想練英聽就要加強語言能力,並練習你對英文的主動聆聽能力。語言能力可以參考我前段的內容,而練習主動聆聽的最好方法就是聽寫,因為它會強迫你專心聽,還能幫助你檢視自己的英文能力!
用聽寫練英聽有以下幾個步驟:
- 挑選素材
- 播放一句話後暫停,念一次後寫下來
- 如果有缺漏,再聽兩次
- 如果還是有漏,標記起來,先往下聽
- 整篇寫完後,對答案並檢討
以下一一說明各步驟細節。
挑選素材
素材一定要挑適合自己程度且有逐字稿的音檔或影片,才能有效練習並對答案。長度也不用太長,10 分鐘左右的影片就夠了。
如果你是在準備考英文檢定,那麼可以用檢定參考書的英聽題目當作聽寫素材,順便熟悉題型。如果你是英語學習者,則可以用英文雜誌或教材的音檔練習。程度比較好的人,建議可以用 TED 演講,因為時間大多不長,主題、難度多元,有不同口音和語速,演講架構好,而且都有逐字稿,可以順便練習聽各種口音和速度,同時增加知識的廣度。
播放一句話後暫停,念一次後寫下來
開始聽寫時,一次就要聽完整的一段話,才能練習對一整句話的理解能力,絕對不行只聽一兩個字,這樣對英聽絕對沒幫助!如果一句話太長,可以適時找地方斷句,但斷句的位置必須是一段資訊講完的地方。
暫停後,先覆誦一次再寫下來,可以知道自己的理解程度,也可以稍微練點口說。如果能覆誦出來,代表你基本上都聽懂了,寫下來應該不會有大問題。如果覆誦不完整,寫下來時還要回想,代表可能有地方沒聽懂,或是你沒做到主動聆聽。
有些缺漏可以用文法知識補足。比如說,你忘了講者是說 an apple 還是 apples,或忘了是 have 或 has,這時可以靠你聽到的前後文去推測。
如果有缺漏,再聽兩次
如果第一次寫完有缺漏或不確定的地方,聽第二次並補足。如果還是有漏或還是不確定,就再聽一次。
如果還是有漏,標記起來,先往下聽
走到這一步,你同一段話也已經聽三次了,如果還是有漏,代表你應該是有地方聽不懂了。聽不懂的東西你聽 100 遍也還是不會懂的,因此就先標記起來,繼續往下聽,最後記得回頭來檢討。
整篇寫完後,對答案並檢討
完成聽寫後,先恭喜自己吧!過程絕對不輕鬆。接下來就要拿出逐字稿對答案了。
對答案時,盡量確保你的聽寫內容跟逐字稿完全一樣。如果有些字寫成別的同義詞也算對,因為代表你還是有聽懂意思,不過也要想想原因,也許是對那個單字不熟,事後就可以多練習使用那個單字。
至於那些聽了三遍還是寫不完整的句子,就要去探究原因了。通常是因為有生字、沒生字但沒聽懂、沒認真聽。有生字就去查。如果沒有生字,就讀一遍逐字稿,看看能不能讀懂。如果讀得懂,可能就是當下忘了主動聆聽,或是口音、語速等因素影響了當下的理解,記得再回頭聽一次,試著聽懂那段話。如果沒生字,但看了逐字稿還是看不懂,就代表你對那句話的理解本身就有問題,可能就是英文能力不足,一樣要去查清楚並再聽一次(少數情況下,也可能是你的主觀認知不同意你聽到的觀點,所以阻礙你理解,或是那段話本身內容就很艱澀,這時就要學著放下主觀認知去理解講者,或是去好好釐清艱澀的概念)。
一次次認真聽寫、檢討之後,你就會慢慢知道主動聆聽的感覺是什麼。你會發現,只有你完全理解的句子(包含關鍵字和因果、先後關係)才可以寫得完整,只聽到幾個關鍵字的句子一定是東缺西漏。你也會發現,不是單字都會就一定聽得懂!
靠聽寫,你不僅能培養主動聆聽能力,增強英聽,還可以發現自己現在英文能力的不足(單字、句型、表達法、口音等等),是非常好用的練習方式,也是口譯員常用的英聽練習法!
想練好英聽,你不該練筆記!
不少人覺得,聽過就忘是因為記憶力不好,所以會特別去練筆記,像口譯員那樣即時速記。不過,我不推薦用筆記去改善聽力,因為筆記會讓你分心,反而漏聽更多!
前面提過,英聽的問題更可能出自語言能力不足或沒有主動聆聽,而不是記憶力!因此,練筆記反而沒有對症下藥。
你想想,你只是聽就記不起來、聽不懂了,要你同時寫筆記,等同增加了你的工作量,怎麼可能聽得更清楚呢?除了聽,你還要想怎麼快速把聽到的東西記下來,結果通常就是字來不及寫,後面的句子也沒聽到,反而表現更糟。
以上並不是我的個人觀點而已。2019 年,一篇臺大論文正是探討了筆記練習對高中英聽測驗的影響。結果顯示,接受筆記訓練的學生並沒有顯著改善聽力測驗的表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寫筆記會干擾聆聽!
口譯員之所以會寫筆記,是因為他們要盡可能完整記下一段話的每個細節,目的跟英聽測驗和日常英聽不同。而且,口譯筆記需要花至少兩年密集練習,才有辦法記得好又不干擾聆聽。
如果有興趣了解口譯筆記,我之後會再撰文分享。也推薦閱讀以下三本書,你就會知道口譯筆記跟平常英聽很不一樣: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 Complete Course
Note-Taking for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 Short Course
結語
聽過就忘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煩惱,不只英聽,有時聽自己母語也會這樣。會有這樣的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你碰到了你不熟悉的詞或表達法(我歸類在語言能力不足),或是你沒認真聽(缺乏主動聆聽)。透過本文,希望能讓你認識主動聆聽,並了解到它的重要性;也希望能教會你透過聽寫發現語言能力的不足並培養主動聆聽的能力。雖然聽寫不是能一步登天的方法,但慢工出細活,努力一定不會白費。祝大家都能快樂學語言,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