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之外,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罵一罵就會了?》

「老闆大概以為,罵一罵部屬就能自己學會了吧。」

這是大亞最近在早餐桌上抱怨時說的一句話。

他們公司的老闆最愛當眾罵人,尤其對一位其實非常認真的部屬,只要有一點小錯,就會被公開責備、毫不留情。

後來那位部屬受不了,申請調走了。結果新來的同事狀況更糟,搞不清楚流程又容易出錯,整組的人被迫幫忙補位。但老闆卻還自我安慰地說:

「這個新來的看起來還不錯。」

我聽完差點笑出來,然後突然一陣鼻酸。

因為這種「你怎麼還不會?」「這也要教?」的態度,我太熟了。 不只是主管會這樣,老師也會、甚至……父母也可能曾經這麼對待孩子。

那一刻我意識到——

「職場上的『罵到會』,其實就是打罵教育的延伸。


▍那些年,藤條下的無力與羞辱

還記得剛上國一的時候,還不懂怎麼唸書。 考完試後,老師會拿著藤條,一邊照著分數排隊,一邊逐一體罰。

那時候,我剛升上國一,還不會唸書。每次考完試,老師都會拿著藤條,照著分數從高排到低,分數少一分,打一下。

我總是排在後面,手被打得瘀青,卻依然不懂:

  • 為什麼我明明看書了,還是記不起來?
  • 為什麼我總是唸不到老師會考的地方?
  • 課本這麼多字,我到底要背到什麼時候?

更痛的不是手心,是心裡的不知道怎麼辦。因為從頭到尾,沒有人教我「怎麼唸書」。

他們只是一直指著我錯的地方,一直罵、一直打,把錯誤當成合理的處罰理由。

我一直被迫背、打、背、打、背、打...,卻還是搞不懂怎麼唸書。

▍ 終於遇見那位願意「教我方法」的老師

轉機出現在國二上學期。有一位科任老師在下課時主動走到我座位旁,她沒有拿藤條,也沒有指責我考不好。她坐下來,帶著我拿起筆和課本,一步一步的教我:

  • 怎麼圈關鍵字
  • 怎麼組織段落重點
  • 怎麼把厚厚的課文變成我可以理解的架構

短短一節下課,我學到的不只是考試的答案,而是受用終身的讀書方法

那一刻,我不只是學會了怎麼唸書,更重要的是,我感覺到了:

「終於人願意陪我,一步一步把困難變得清楚。」

從那之後,我開始慢慢進步。

二年級下學期後成績開始往前躍進,後來我以班上第二名畢業,學測也考上了當地的第一志願。

這一切,靠的不是罵我、逼我,而是有人願意陪我、引導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回到教養現場:我真正要教孩子的是什麼?

成為媽媽後,我常常在想:

「我真正想教孩子的,到底是什麼?」

不是光是吃飯坐好、考試100分,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做得到

就像前天早上的那一幕。

波妞吃飯吃到一半又想起身,我照著規則扣了她的吃飯好行為點數,哥哥還在旁邊笑她。

波妞低著頭說:

「反正我就會被扣一百點。」

那一刻,我愣住了。

不是因為她犯規,而是我從她自暴自棄的語氣裡,聽見了小小的求救。

我心裡問自己:

  • 她是真的不願意配合,還是覺得反正努力也沒用?
  • 我繼續扣分,是在教她什麼?
  • 如果她覺得無法達成,那我該怎麼幫她看到「她其實做得到」?

我想起我們學過的 CST正向教養 裡的技巧——不是用錯誤來否定孩子,而是放大她「做對的那一刻」。

🎯 於是,我選擇換個方式:

✅ 她屁股坐好時,我立刻說:「哇~你這次坐得好端正喔!加1分。」

✅ 她拿湯匙吃飯時,我趕快補一句:「這就是用餐高手的姿勢!」

✅ 她又想離開時,我溫柔提醒:「你今天已經累積3分了,再一點點就完成任務囉~」

✅ 我給她信心:「你已經做到了很多次,媽媽知道你可以!」

原本一臉沮喪的波妞,眼神慢慢亮了起來。

她努力地把剩下的飯吃完,然後帶著成就感說:「媽媽我有坐好吃完了!」


🌈 教養,除了指出改進之處,也要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你這樣不行!」「不可以!」「你怎麼這個都不會!」

這些話或許我們都有不小心說出口過,甚至想用體罰打到孩子記得,

但要選擇把怒氣噴出口之前,我們是否先停下來想一想:

「我罵完了,孩子真的能從中學到方法嗎?」

「這是有效的教育?還是只是大人無奈的情緒宣洩?」

「我真正要教她的是什麼?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教她?」

我們可以選擇變成那個讓他放棄的大人,

也可以成為那個告訴他:「你可以、我陪你」的人。

教養不是懲罰孩子做錯,而是陪著孩子做到他還不熟悉的事情

就像當年那位,坐下來陪我圈關鍵字的老師一樣。


#正向教養 #CST教養 #育兒日記 #吃飯好行為 #孩子做得到 #Dolly的親子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lly的奇妙育兒之旅
18會員
128內容數
Dolly 是個家有亞斯哥和過動妹的媽媽 為了記得那些奇妙的育兒真實故事 決定把我(Dolly)和大亞(爸爸)、端端(亞斯哥)和波妞(過動妹)那些日子發生的事寫成部落格 一串感恩又心累、感謝又荒謬的心路歷程紀錄
2025/07/18
最近和哥哥一起玩卡牌遊戲《蔬菜躲貓貓》 看端端越玩越熟練,媽媽我就忍不住偶爾加快速度(喂) 不讓端端太容易就贏,也讓他試試真正對戰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7/18
最近和哥哥一起玩卡牌遊戲《蔬菜躲貓貓》 看端端越玩越熟練,媽媽我就忍不住偶爾加快速度(喂) 不讓端端太容易就贏,也讓他試試真正對戰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7/16
上週五放學後,波妞突然發燒。經過週末的治療與休息,總算恢復活力,但鼻水與鼻音依然持續。 週一早晨,她起床時呼嚕呼嚕地吸鼻涕,感冒藥也吃完了。 「媽媽我不想上學。」她說。 偏偏這天爸爸一早出門上班, 媽媽除了要載兩個孩子,還有一份緊急報告資料等著在公司完成,下午還有重要會議,實在無法請假。
Thumbnail
2025/07/16
上週五放學後,波妞突然發燒。經過週末的治療與休息,總算恢復活力,但鼻水與鼻音依然持續。 週一早晨,她起床時呼嚕呼嚕地吸鼻涕,感冒藥也吃完了。 「媽媽我不想上學。」她說。 偏偏這天爸爸一早出門上班, 媽媽除了要載兩個孩子,還有一份緊急報告資料等著在公司完成,下午還有重要會議,實在無法請假。
Thumbnail
2025/07/15
端端和媽媽吃飯時,聊到要怎麼蓋石板屋 吃飯時隨口聊到「石板屋」,沒想到端端立刻展開一連串精密的工程規劃。 👩‍👦媽:石板屋是用一片一片石板堆上去的,不像鋼筋水泥的房子是用水泥蓋的喔~ 👦端:如果下面都是地板,上面(屋頂)要鋪石頭,就要買切石頭的機器了。可是這樣要等很久,有些工人不喜歡等很久
Thumbnail
2025/07/15
端端和媽媽吃飯時,聊到要怎麼蓋石板屋 吃飯時隨口聊到「石板屋」,沒想到端端立刻展開一連串精密的工程規劃。 👩‍👦媽:石板屋是用一片一片石板堆上去的,不像鋼筋水泥的房子是用水泥蓋的喔~ 👦端:如果下面都是地板,上面(屋頂)要鋪石頭,就要買切石頭的機器了。可是這樣要等很久,有些工人不喜歡等很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嚴厲爸爸出現-有意識的使用"罵" 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對話無效
Thumbnail
嚴厲爸爸出現-有意識的使用"罵" 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對話無效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