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擔任練習生的這些時光,一直不斷的對話,不斷的吸收許多和以往很不同的教育方式,
目的這兩個字,常常覺得有點負面?
常聽到做事情不要帶有目的性,對待他人不能只想要得到自己的目的,這可能是古老教育導致的吧:(
但在實人,擁有目的方思考及預評,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才是最終也最好的目的。
沒有目的的對話及行動是沒有成效的,會花費不少時間和心力,而耐心也有可能慢慢遺失。要讓孩子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那才是我們要的,把握住原則,視整體環境及孩子狀況隨時調整改進!
Tony老師分享最初來亮語實習的心境:和以往的教育環境差很多、感到手足無措、沒有夥伴、沒有地方輸出、內心壓力遽增、深有同感。
我想,我的夥伴們或多或少一定也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因為在這裡"壓力"是必須存在的,而目的是要一起進步!
Tony老師提問:在團體中的定位是什麼?當下的你可以做甚麼?可以填補當下的哪個洞?明天就要帶班的話可以嗎?
適當的壓力要適當給予,但目前還是難拿捏與孩子之間的對話界線,持續陪伴孩子們學習,而所謂的陪伴是有用的嗎?
好多問題...卻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一開始的開場練習,學習預評當下的狀態,將感受預先評估,在不是那麼瞭解孩子的情況下,或是每個課堂事先需要的氛圍或準備事項,我們可以先從模仿開始。
不僅可以更有效率的知道模式內會發生的狀況,也可以拿以往的經驗一起分享,但切記要貼著孩子的心,站在同理的角度去思考。
✅學習在適當的時機表達最真實的想法,用自己的經驗來分享,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肯定自己的亮點(今日哄/玩小孩,努力告訴自己,這是一項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