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小的牽手練習:在愛裡,守護界線,學習尊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01|今天的遇見:10歲男孩與8個月女兒的第一次互動


那天,我帶著八個月大的女兒,在朋友聚會的場合,遇見了一位特別想親近她的10歲男孩。


或許是因為她還小小的、肉呼呼的樣子特別惹人憐愛,男孩一看到她,便露出溫柔的笑容,興奮地問我:「我可以抱抱她嗎?」


當下,我有些緊張。那不是慌張,而是一種說不出的保護本能。我簡單回了一句:「不太好誒。」心裡卻飛快思考著:該怎麼在保護女兒的同時,不讓男孩感覺被拒絕?


他似乎感受到我的猶豫,想了一下,又問:「她會怕陌生人嗎?」

我輕聲回答:「陌生人的時候,可以看看她,跟她說說話。」


男孩點點頭,從座位站起,慢慢靠近我們。那時,女兒正坐在我腿上,專心玩著一個透明水瓶。我抱著她,默默繃緊心神,觀察男孩的動作,準備在必要時接住她的情緒與身體。


男孩蹲下來,輕輕拿起她手中的水瓶,對她說:「握手,水瓶給你。」

女兒困惑地看著他,小手仍緊握瓶身。我提醒他:「妹妹還不能理解這種交換的方式喔。」


他又問:「她喜歡什麼呢?」

我指著一旁的旋轉盤,他拿起來遞給她,但她的眼神仍停留在剛被拿走的水瓶上。

我接回瓶子,輕放回她手中,她才重新抓穩,繼續玩耍。


接著,男孩伸出一根食指,手心朝上,輕聲說:「牽牽。」

我看見她只是盯著那根手指,沒有伸手,也沒有靠近,反而小小地,把另一隻手往懷裡縮了一點。


我靜靜地看著,心裡有些不安,卻在那一刻遲疑了,沒有立刻出聲。



02|那一瞬間,我沒能及時守護她


回想那個畫面,我心裡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懊悔。

不是因為發生了什麼重大傷害,而是因為,那是一個機會——


一次,我可以成為女兒的聲音,翻譯她沈默的小手語言的機會。


她沒有哭鬧,沒有退開,只是靜靜地縮了一下。那是「我還沒準備好」的訊號。

而我遲疑了,沒有幫她說出這份猶豫。


男孩也許沒意識到,她的沈默是拒絕;於是,他自己完成了那個牽手的動作。


不是惡意,但卻讓我深深記住——

身體界線的守護,有時只在一秒鐘之間。



03|在這場小小互動中,我看見了什麼?


我開始反思: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還不懂太多語言,但「感覺」非常敏銳。

她知道自己想不想靠近、願不願意被碰。她不會說話,卻已經懂得表達。


而那位男孩,靠近是出於善意,是因為喜歡。


但也正是這樣的情境,更需要大人引導——

喜歡一個人,不代表可以碰他;靠近一個人,也要等對方願意。


這份尊重,該從嬰兒期就開始教起。

因為孩子不是沒有界線,只是還不懂怎麼守,而我們,是他的第一道守門人。



04|我也看見了,大人的缺席


整個互動過程,男孩的媽媽幾乎沒有靠近,也沒有出聲。

我知道她不是不關心,只是「不覺得有什麼好介入的」。


這正是我們這一代常常面對的落差——

當我們試著為孩子設立界線、維護自主,總會有人覺得:「這有什麼好在意的?」


那時的我,一邊守著女兒,一邊引導男孩,還要一邊處理自己心裡的複雜情緒。

那份孤軍奮戰的感覺,我至今仍記得。



05|不是小題大作,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每當我們談「身體自主權」、談「界線」,總會有人說:「太誇張了吧?只是小朋友的好奇心。」


但我想說——

不是我們太敏感,是過去太多人不當一回事。


寶寶不是誰的附屬品,也不是可以隨意摸摸抱抱的可愛娃娃。

他們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意願與身體。就算還不會說話,也值得被尊重。


真正健康的親密,不是靠近的自由,而是彼此都同意的靠近。

這樣的觀念,只有從小紮根,才能長出真正安全的關係感。



06|這一場實驗,教會了我什麼?


我沒有做錯什麼,只是還可以再更好。


下一次,當她縮回手時,我會更有信心地說:「她現在不想牽,沒關係喔。」


這句話,不只是保護她,也是在教對方學會等待與尊重。


守護界線,不只是防禦,更是陪孩子練習說出:「我可以/我不行。」

讓她慢慢知道——這個身體是她自己的,這個世界不會忽略她的聲音。



07|寫給妳的話:媽媽會陪妳一起學會說不


親愛的女兒,


媽媽會陪妳學會說「不」、學會收手、學會勇敢,也學會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


就算妳還小小的、說不出完整的句子,妳身體的每一個訊號、每一次不伸手的沈默,媽媽都願意放慢腳步,去讀懂、去守住。


因為妳是完整的妳,不是附屬於任何人的小人兒。


妳值得被尊重——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值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lowandtrue
2會員
33內容數
成為妻子、成為母親的這條路上,我才發現,最難的是不迷失自己。 這裡記錄婚姻、育兒與內在的成長,在角色與情緒的碎片中,尋回那個真實的我。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點點築起這片小天地,不趕潮流、不急抵達。 我相信,真實地走過的路,會帶來每個真實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孩子長大後感到失落和落寞的心情。雖然過去期待孩子長大,但現在卻希望時間能慢下來。作者透過從事一些動作來暫時跳脫這種思緒漩渦。這篇文章描述了許多家庭可能都會面臨的情況,讓讀者感受到共鳴。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孩子長大後感到失落和落寞的心情。雖然過去期待孩子長大,但現在卻希望時間能慢下來。作者透過從事一些動作來暫時跳脫這種思緒漩渦。這篇文章描述了許多家庭可能都會面臨的情況,讓讀者感受到共鳴。
Thumbnail
這篇短文探討了牽手與擁抱所帶來的溫暖感受,以及作者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困擾。
Thumbnail
這篇短文探討了牽手與擁抱所帶來的溫暖感受,以及作者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困擾。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候 也會詢問他的
Thumbnail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候 也會詢問他的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