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點符號真是永遠講不完。
在脆、方格子講標點以來,陸續收穫了一些質疑。例如:文字獄!這是文化優位主義!藝術應該是自由的!這些聲音都是少數,卻喊得震天價響。今天心血來潮,就來聊聊這個現象。為什麼標點符號連國民義務教育都反覆強調,在創作領域卻總是有爭議呢?
規則是死的,人、文字和語言都是活的,會隨著文化交流和時代變遷逐漸改變它的樣貌。標點符號除了國文老師在課堂上教的那幾種,也為了服膺網路時代與訊息表達方便,而多了一些非正式的彈性用法。
諸如我們所知的表符、顏文字、emoji,以及各種非正式的標點符號(例如以連結號表語氣連續起伏),全部都是因應時代與生活所需發展出來的用法,你要說這是現代人特有的文化也不為過。
然而,為什麼我們不能聲稱這些用法是「正式」的呢?
這就要說到「正確用法」和「積非成是」的差別。
一、正確用法
正確用法很直觀,就是各位如果小學課堂有乖乖聽課,肯定會知道的那些用法。
如果大家好奇或者想要複習,教育部重編標點符號手冊是很好的資源,只要google 都找得到,希望大家善加利用。
一般來說,我們都希望正式的文章與出版品可以使用合規的標點符號,畢竟以文字為主要載體的作品,讀者主要欣賞的東西是作者的行文,若標點符號冗贅、用法奇特,反而會喧賓奪主甚至顯得輕佻,喪失專業性。
二、積非成是
積非成是有點難懂對吧,那我講白話一點,就是:「有人在用,所以更多人跟著開始用。」就像是朋友開始講笑鼠,所以我也跟著講笑鼠一樣。
積非成是多半還有一點因時制宜的成分:報紙的排版快滿了,我偷用半形可以吧;傳訊息不能打小作文,加個顏文字能讓我看起來更可愛吧;XDDD打得很長就能顯得我笑得很大聲,所以打了二十個D,這都是很常見的非正式用法邏輯。
有人這麼用嗎?很多啊。這麼用真的正確嗎——能有效溝通就好,誰跟你正不正確?
但若再追問一次,這種用法到底正確與否,即使是沒有在寫文章的朋友,大概也會眼神一飄,然後吞吞吐吐的說:
「……呃,當然不是。」
講白一點,非正式用法的存在是為了快速溝通,而非寫出好文章。
三.當我們提到正確用法
所以說,通常我們在說哪些標點符號是正確用法,所指就是那些寫在教育部手冊裡面的東西。
正式文章,包括但不限於:論文、公文、報刊雜誌、小說、散文等等,讀者都會期待看見正確的標點符號。
而積非成是的用法,即使真的很多人都在使用,我們也不會說:「這可以出現在印刷品裡面!」「這是正確的!」
例如,我今天才知道某些電視新聞在寫標題時,會為了節省空間而使用 " " 這種符號取代上下引號。然而,新聞的品質本便參差不齊,且積非成是、因時制宜的做法並不能稱為正確的。更不用說,在正式的繁體中文裡面根本沒有這個用法呢……
四.所以問題在哪裡
其實前些日子乙二的文章已經整理的很好了,但畢竟已經寫成文章,我便再用自己的話向大家說一遍。
使用正統標點符號的文體,與我們因時制宜所傳遞出的訊息,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嚴謹度。我們想使用半形符號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包括:手機鍵盤不方便、shift很麻煩、版面塞不下等等,總而言之以上種種皆是把自己的方便,置於讀者的閱讀體驗之上。
我們使用emoji和顏文字的原因就更多了,包括但不限於:懶的打那麼多字所以用表符敷衍、短訊息表達力有限只好用圖像表達、用emoji快多了、用emoji和顏文字比較好笑、比較有梗,總之都不是什麼正經目的。
如果你以如此隨便的心態創作,自然難以要求讀者認真對待你的作品。而這種輕挑的態度,自然難免會被坊間堪稱氾濫的教學文左踹一腿,右踩一腳。
文字就是一面鏡子,你是否對創作忠誠,你愛的是故事還是虛榮,渴望的是技藝還是掌聲,在小說裡面全都一目了然。
五、小結

為什麼要強調正確用法?重點還是要回到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你以為自己很努力了,很認真了,但標點錯的一蹋糊塗,搞得一副像是被車輾過一樣,這樣叫作態度好嗎,不過是自我欺騙而已。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讀者便會如何閱讀你的文字。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說像是訊息一樣,閱完即丟,甚至遭到不讀不回,那麼標點符號和顏文字愛怎麼用都是你的自由。但假如你真的以小說家自許,想要創作出劃時代的驚世巨作,這邊給個建議——
先從練好標點開始吧。
如果喜歡我的小說,好奇更多小說寫作技巧,或是小說家的日常生活
歡迎按下喜歡、加入沙龍、追蹤縱光
也可以花75元請我喝杯咖啡喔
想更認識我的人,也可以來我的threads找我
有任何寫作的問題,都歡迎在下方留言跟大家分享喔!
欲登秦嶺者,必有極其思念之人。邱絕刃與季一劍再登秦嶺,又是為了誰?
同門恩仇,熱血武打,都在武俠小說《刃劍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