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在其他利益衝突上的行為?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這一章要談的建議類型,與上一章完全不同。上章的建議,也許荒唐、也許不切實際,但至少你會有點警覺,覺得哪裡怪怪的。

但這章的建議,偏偏是你聽了會點頭,會覺得:「對耶,好像蠻合理的。」甚至還會覺得「他真的在為我著想」。

但你想過嗎?你是否只是成了這份好意下,實際的利益讓渡者?

這種建議的關鍵問題不在「內容錯誤」,而是利益排序錯了——你以為是雙贏,實則你只是在幫他贏得更多。

給出這項建議的人可能會很明白,怎麼做會獲得最好的結果,但只是給你一些相對好的結果,而你與他之間利益落差的那一段,就是你沒察覺的衝突核心。

遇到這種建議你應該問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誰是最大受益者?換個人結果會是一樣的嗎?

 

比如說當你頭髮瀏海適中時,你踏進理髮廳問需要剪頭髮嗎?理髮師有大概會跟你說要阿,修一下會更好看。結果只是修了幾刀,卻花了三五百塊。

理髮師也不是故意騙你,他的職業思維讓他更習慣從業績出發看事情。

要是這位理髮師換個人變成是你的熟人的話,他會跟你說不用啦,要剪只需要修一點點,你過幾天太長再說。

理髮師說要剪頭髮,對你而言是不是有好處?有,但就一點點,但對於理髮師利益排序在第一位的自己而言,卻有極大的好處,這個好處勝過你得到的部分。


或是你在考試的時候你看到A同學在作弊,你跟B同學討論要不要跟老師說的時候,如果B同學是A的好朋友的話,他大概會跟你說「不要啦,這樣會…」或是「你是不是看錯了。」之類的,拒絕這樣的提議。

而B拒絕的主因不會是因為你,主因更可能是不要讓那位A同學被懲罰,又或者是為了B自己,在事後有機會去跟A邀功,拿你跟他的友情,去換他跟A的友情。

這場局裡誰真正得利,其實已經呼之欲出。

但要是換一個剛正不阿的C同學呢?他還會這樣否決你的提議嗎?還是會為了正道,又或者維護你為了這場考試所做的努力,堅持你也去做這件事呢?

 

這類建議出現最多的場景,就是「兩邊都說得通,但選哪邊利益分配不同」的情況。你得學會的,是辨識這種看似兩邊都合理,其實利益傾斜的局面。並開始想:

這段建議對誰最有利?

若換個人,對方還會給你同樣的建議嗎?

這種帶有潛在利益衝突的建議,最容易偽裝成「溫和的好意」,而你若沒警覺,就會把自己的選擇權讓給別人真正想要的方向。

接下來,我們會一步步分析更多這類案例,並給你工具,幫你看懂「誰才是建議背後真正的主角」,或者是這類問題我該問誰。


第一類:建立在金錢上的利益衝突

這一類的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就像前面舉例的理髮師的例子一樣,開店是為了賺錢,不是用來幫你決定方向。

當你詢問他們『該不該』,你其實已經把選擇權交出去了。選擇權都在手上了,還不為自己謀福利嗎?

這並非店家的錯,他們本就靠這門生意維生。但錯的是,我們把選擇權交給了利害相關者。真正需要反思的,或許是我們問對了人,卻問錯了問題。

那你說,可是他們是專業的阿,不問他們我該問誰?

那我們說清楚一些,我們不該問的是他們該不該做,但如果你已經決定要做了,那就應該問他們怎麼做。

接下來我們簡單的舉例一下:

例一:

與其問補習班「要不要補?」不如問「既然要補了,怎麼讀比較好?」

例二:

與其問髮廊「要不要剪?」,不如問「怎麼剪比較好看?」

 

真正該避免的不是「請教」,而是讓對方幫你「做決定」——因為一旦決定權易手,你的利益排序就不再是第一順位。

把決定權留給自己,這麼做能幫你省下不少不必要的開銷,也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為他人抬轎

而我們前面說的,只是那些把賺錢排在你前面的普通店家;如果你面對的是店家所思考的只有利益,甚至沒有你,那問題就更大了。

如果不多付出點心思,那就多付點錢吧。

 

有時候你就是得向利益方諮詢,例如你只能問房仲買房、只能問醫美診所打針。在這種情況下,不是避免問,而是學會問出讓對方「不敢亂說」的問題。例如:

與其問「你覺得適合我嗎?」

不如問「這個做完會有哪些人後悔?為什麼?」

 

但是也真的有一些良心店家,他們開店雖然也是為了賺錢,但是賺錢的目的在於良心與所受的教育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那我們要怎麼判斷,對方是不是良心店家呢?」這裡有一個小建議,我們會用兩種方式來驗證。

第一法:排除法

在西方世界流傳一句諺語「如果你在廚房看見蟑螂,那一定不只一隻。」如果你曾經見過工作人員,做出一些你自己沒辦法接受的事,那你最好遠離這種店家。

不管是員工的個人習慣還是內部企業文化所致,這樣子的事情在你沒看到的地方一定還會發現很多次。

比如說你在手機配件店看到有一位女士,在看傳輸線的時候東拉西扯的常是柔韌度,店家看也在眼裡,不制止也不把那件商品下架。

你要拿什麼東西說服自己手裡的充電線是好的?

這樣的商家你不排除還等什麼,除非你想買的是跳繩。

 

第二法:肯定法

這種情況與上述方法不同,是屬於加分形式的,而且這方面的判斷也是屬於主觀意識的,並沒有統一標準。

我個人的判斷方法以小吃店舉例,小吃店通常會有內用,而內用後的桌子在飯點後總是油膩的,所以我也默默的練就吃飯不碰桌的技巧。

像這種狀況我不會歸類為店家沒心在維護環境,而是就幾個人而以忙不過來,也合情合理,桌子油點就油點吧!

所以如果遇到再飯點過後那條擦桌子的抹布依然乾淨,擦過的桌子也不會油油的,那就表示店家連這一點小細節都注意到了,忙不過來也會注意到食客的感受。

一個願意在高峰時段仍維持細節整潔的老闆,他的思考重點不是『做完就好』,而是『別讓顧客感到不舒服』——這才是信任的起點。

這種超越基本要求的小細節,正是我衡量是否值得信任的依據。把他視為老闆對自己的高要求,而默默的幫他加分。

不過你們也看的出來這部分充滿主觀意識。你也可以找找自己的加分標準。

大概這兩個方法可以幫你挑選出比較優質的店家。

 

如果一個人本來有機會因為利益關係佔你便宜,卻主動為你著想,那不是多數,而是例外。遇到這種例外,請你記住:這是人品,也是你該珍惜的對象。

畢竟一個會花心思照顧感受的老闆,人生的經驗不會讓你失望。

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是有機會佔你便宜,卻選擇對你好的人。

 

而要避開不必要的損失,請記住這三問:

第一問:他有沒有機會在答案中獲利?

若有,對方的立場就不會單純。


第二問:不做這件事會怎樣?

把「必要性」釐清,是刪掉多餘消費的關鍵。


第三問:我為什麼會選他來問?

這是自我誠實的檢查,也能幫你看清依賴與衝動。


別再用自己的困惑,去讓別人創造業績。

再怎麼說,你的錢包不是慈善事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ng Din的沙龍
1會員
10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四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四章 (摘錄)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