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探索|從幼時創傷到破碎婚姻:一段關於陪伴、理解與自我和解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要如何去述說現在的混亂情緒,我其實不太確定。

 

只有幾個大方向,

我後悔離婚了

我覺得兩歲的自己好可憐 

我的情緒完全解離,無法面對 

 

大致上,是我發現自己的「陪伴需求」一直無法滿足。

我也曾懷疑過可能是自己過於小題大作

但過去的種種事實,以及現在發生的事,還是讓我不得不去看清自己到底怎麼了。

 

寫到這裡,莫名有種寫不下去的強烈抗拒感 

我可以清楚感受到我的內心深處在抵抗面對現在我要寫出來的事情 

 

連我自己都沒有發現的,持續了這麼多年的相同循環……

 

事情發生的狀況: 

我聽到傾慕的對象A與家人去露營時,內心突然感到十分不悅,但這份不悅的來由不明,我不曉得自己怎麼了,於是忍住。

但幾天後,我還是以希望他陪伴我為由,跟他吵了起來。

 

回想起過往與前夫的相處,的確也有很多這樣的狀況發生。

有一次我要去找前夫,那天下著磅礡大雨,我走路到火車站,覺得有點孤單,打電話給他,卻聽到他的電話那頭傳來非常多的笑聲。那一刻我突然大發怒,哭著要他來載我。而他最終還是開車來載我了。

 

之前,我曾規定他跟朋友玩,最晚在半夜12點以前要回家,但他都在最後一秒趕回家,並且驕傲地說他有遵守我與他的規定。但我還是覺得心情莫名地差,甚至有一次,他又在11:59回到家時,我把他鎖在門外,哭著跟他說叫他去跟朋友住,跟朋友結婚算了。

 

也有一次,我跟他說他都沒有在陪我,假日只陪他朋友。結果他就把我帶去他朋友那裏,時不時跑來關心我的狀況。

但我還是覺得很孤獨,卻說不清,只覺得他應該要雙眼定睛在我身上,不可以分心看別人或做其他事。

 

我想起了我之前照顧朋友的孩子時的狀況。

那時他的孩子三歲,弟弟剛出生,所以我朋友忙著照顧剛出生的弟弟。那時我親眼看到那個三歲的孩子,邊玩邊不停地關注他的母親,若他的母親沒有看他玩玩具,他就會跑過去,用小小的雙手托住母親的臉龐,跟媽媽說:「媽媽,看我。」

那是一個在弟弟出生之後,突然發現母親的注意力不再只限於他一人身上的不安全感萌芽的階段,而一個三歲的小小孩,處理這種不安全感的方式,是不厭其煩地要求母親看他,要母親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我感到莫名想哭。

大約兩歲時,模糊的印象裡,弟弟剛出生,我總一個人在玩玩具,而母親辛勤地照顧著弟弟。有一次,我看見母親在和嬰兒的弟弟玩得很開心,而我只能在一旁忍耐著寂寞,默默地玩玩具。不被在乎、不被關注、不被愛。我是這個家多出來的那個人。

許多的自我意識在那一瞬間逐漸成型。

我渴望著陪伴,反過來說,若另一半沒有將全部的專注力放在我身上,我就會覺得自己不被在乎不被愛。

 

──────────────────────────────

突然之間,寫不下去,我的內在防衛機制在抗拒面對這件事。

或許是因為若我面對了,很多我習以為常的信念,又都會開始轉變。

──────────────────────────────

 

『如果母親可以把專注力都放在我身上就好了。』

『我也希望可以與母親這樣玩』

『我希望母親陪我』 

 

為什麼我不敢要求母親陪我?原因是上一次在我哭著要媽媽抱抱的時候,母親拉起我的手,作勢要把我往外丟,口中怒吼道:「你再吵,就把你丟掉。」 

 

於是我只能忍耐下來。

 

母親要照顧弟弟,情緒陰晴不定,母親突然暴怒,就會開始亂打人。

我對母親驚恐不已。

 

那麼小,才兩歲的孩子,卻承受了這麼多情緒。 

我不禁覺得又悲傷、又憤憤不平,同時又心疼自己。

 

現在的我所能做的,就真的僅僅是心疼自己而已。

 

然而,在兩歲時未被滿足的陪伴渴望,一直蔓延到了成年。

我在婚姻中,最常感受到的是一種寂寞的感覺。

前夫明明就花了時間陪伴我,但我卻怎麼也覺得陪伴不夠多。

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要指向全部都是我的問題,而是我想要更進一步釐清在婚姻中的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我們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哪些是他的課題,哪些是我的課題,有沒有我可以改善的空間?

 

重點是這個。

 

------------------------------------------------------------------------------------

時間又過了一天,光是整理這些就用盡了力氣。

昨天與張老師專線的張老師會談了一個小時,重新再看待一次婚姻,又重新哭了一次。

-------------------------------------------------------------------------------------

在當時的婚姻中,其實我就只最注重的三個點:

1. 老公的陪伴

2. 搬出去,有屬於自己的家,不與公婆住

3. 希望老公支持我的心理諮商和肯定我的能力

第2點和第3點都完全無法與前夫好好溝通,他就只是以他自己井底之蛙般的觀點認為「有家住就好幹嘛這麼麻煩」、「我完全不懂你花錢找人說話有什麼意義」,以及「我認為你抗壓力低,不可能有所成就」 

當然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他有他的問題,我也有我的問題。

但這裡我先不討論這些,我想將重點著重於第1點:「老公的陪伴」

 

我並不是陪伴需求很高的人,而且老實說我有自己的生活步調,需要的獨處空間也非常多。因此我是無法接受24小時皆膩在一起的伴侶,更無法接受沒有自己的生活重心而整個世界繞著我轉的伴侶。

但只要發生一種情況,我整個人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糟。

那就是我發現我的前夫與他朋友玩得開心,我打電話過去,電話那一頭充滿笑聲,而我這裡盡是寂寞的時候。

是的,當夫妻兩人有各自的生活步調時,難免一定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剛好需要陪伴,而伴侶不在身邊。 

我在這種寂寞的日子裡,感受到自己不被在乎。我曾以為這感覺是真理,但前幾天的發現,才讓我恍然這份因特定情境而出現的「不被在乎」的感受,竟源於兩歲那時的創傷。

更細膩地分析,我只要一想到老公與朋友共歡笑,而我只能一個人獨守空房的時候,那份很難受的不被在乎的感受就會強烈湧出,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地感到憤怒、憂鬱、悲傷。

要說我多懂自己,其實也沒有,我只是盡我現在能力所及去分析自己到底怎麼了。

若是老公因為工作,而沒有辦法陪伴我,那我會自己找事情排解掉寂寞,情緒上反而沒有那麼大的波動。

若是老公與家人或朋友同歡笑,而我一個人自己寂寞,我就會什麼事也無法做,心情變得很糟。

當時的解決方法是:我陪老公去找他的朋友與家人。

但我在場時,那份寂寞也仍在,我看著老公與他的朋友聊得開心,而我被綁在那邊獨自寂寞,無法真的融入他們那群男生,也什麼其他事都無法做,感覺也很不好。

所以當時老公也很兩難,他怎麼做都不對,我心情都會不好。 

這就是創傷情緒的徵兆吧──伴侶怎麼做怎麼調整,自己都不滿意。

就連玩線上遊戲,都被丟在一旁。

 

我的婚姻生活中,不停重現了兩歲時的創傷場景──我在一旁獨自寂寞地玩玩具,而母親與弟弟玩得開心。

我在一旁獨自玩線上遊戲,而老公與朋友一起組隊玩遊戲 

我在一旁獨自滑手機,而老公與朋友一起玩桌遊

我獨自待在家裡寂寞,而老公與朋友或家人玩得開心

現在內心那種不被重視的感受又開始不停湧出,我感覺非常地難以承受。 

老公的確是玩過頭了,但他不管怎麼調整都仍使我不滿意的狀況,也成為我們溝通的阻礙。

我要的陪伴不多,但這些陪伴需求裡有傷,而我因為這些傷而做了背叛婚姻的事。

昨天我一直在想,若我能早點發現這些傷,是否就能避免離婚的結局? 

但與張老師專線談過之後,才明白我在懊悔的當下,過於美化了前夫與那段婚姻中他的種種行為。

我似乎逐漸明白為何許多人說「當事件成了記憶,就變成了主觀性」這件事了。一份記憶,端看當事人怎麼去想,不同角度、不同成熟度去回想同一起事件,就會得出不同的情感與記憶。

我一直以來都過於執著要將婚姻的這些回憶客觀地呈現並分析,卻忘了記憶本身的主觀性總引領著我導向不同的結論,而我腦袋越發混亂,越發自責,既無法接受美好的記憶,亦沒有勇氣面對不好的回憶。

我在婚姻當中,受委屈是事實,鬧脾氣是事實,前夫因我的創傷情緒而左右為難到最後只好逃避面對,也是事實。

但在特殊節日我們擁有美好的回憶,也是事實。

在平日的互相體貼的窩心行為、恩愛,也都是事實。

若再問我一次,後悔離婚嗎? 

我的答案是:「不後悔。」 

就這樣把一個人拋棄了,真的很無情,我也為此懲罰自己整整兩年了。

一開始剛交往時,我便發現我與他之間有著極大的不同,他沒見過什麼世面,人生也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因此在他身上能感覺得到安穩、平靜,是我非常憧憬的狀態。

他的能言善道,也是不善言辭的我非常尊敬的地方

擅長安慰人的他,使我的內心獲得極大的滿足。

他的專情,是當時急需想找人依靠的我想與他交往的主要原因。

但不久後,我便發現了這樣處在過於安穩狀態的他,缺乏了上進心,也沒有承擔責任的肩膀。

「要不要分手?」在交往的第一個月,我便這樣問自己了。

但我最後選擇再試著包容他看看。

包容包容著,他就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真心愛著他。

然而也是這份愛,折磨著他。

他與我的父親的個性很像,個性非常溫和,非常擅長控制脾氣,因此在交往與在婚姻中,我總感覺自己像個潑婦,總是在情緒失控,而他總是冷靜地包容著我。

這讓我感到非常自責,我一直努力地想讓自己變好,所以勤奮地去心理諮商,想要透過處理自己的創傷,培養出情商。

然而相同的狀態仍然持續,他總是溫和地笑笑的,我總是對他大吵大鬧。我感覺我像極了他總是喝得爛醉的父親,對家人們吼著都沒有人在乎他、每個人都在用看笑話的樣子在看他鬧事。

情緒失控的總是我,我在婚姻中逐漸失去僅存的自信心,憂鬱症和躁鬱症的藥一直持續在吃,卻仍被前夫說我總是心情不好害他的心情也跟著不好。

他最常說的話是:「這世界上大概只有我有辦法包容你了。」 

直到我做了背叛婚姻的事,我都仍不清楚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只是有很強烈的失控感、痛苦、悲傷,逼迫著我去做這些背叛的事。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在婚姻中承受著孤獨、被貶低、被輕看、不被理解,工作壓力又很大,在家裡的壓力也很大,我想著要離婚,卻又下不了決心離開,問了許多人,長達半年的時間每天都很苦惱,覺得自己是否太過小題大作,覺得這段婚姻是否還可以再繼續努力看看。

現在想想,那時最終會做出背叛婚姻的事,可能說明了我內心深處早已有了離開的決心,但我內在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心靈支柱,所以身體動起來了,但表層意識仍在掙扎。

我並非要推託或合理化我的過錯,我需要找出自己當時內心的展演機制,才能徹底避免這種事情再發生第二次。

事情都過去三年了,為什麼我還要反覆回想起這些?

我想我真的很不希望自己再錯第二次,我真的不願意這樣重傷我深愛的另一半。 

若再遇到一次相同的狀況,我希望我能長出足夠大的勇氣與力氣,好好地與對方溝通,若對方小看了情境,我就嚴肅地告訴他事情的嚴重性,讓他願意正視我們之間的問題。

若真的溝通未果,對方仍選擇逃避,那我在評估狀況真的糟糕到我已經撐不下去,也看不到未來的時候,希望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和情商可以好好與對方做最後一次溝通,若最後一次溝通仍然無效,那我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可以跨出去離開這一段殘破的關係。

我承認我犯了錯,但我也不否認我在婚姻中曾付出的非常非常多的努力。

我甚至覺得自己還可以努力得更多,來避免更多的傷害。

過往的是是非非,如今回想起來,絕不會單單只是一句「要不是因為前夫…我根本就不會……」。

以前我曾深信我必須嚴厲地懲罰自己,所以我把自己搞到崩潰到精神疾病加重、無法正常工作,阻止自己變好,我才對得起被我深深重傷的前夫。

但現在的我明白,唯有更加謙虛謹慎地審思、反省,才能真正做到避免下一次的傷害。

至於已經造成的傷害,我真心感到抱歉,若我成熟一點,早點發現這些創傷,是不是根本就不會對前夫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答案是:沒有人知道。

過往的事實已經成為了一輩子的遺憾,再怎麼緬懷也沒有辦法再回到過去。

我只能帶著這些極為巨大的懊悔、愧疚,以及遺憾,繼續往前走。

我甚至至今也仍在懷疑:「真的可以往前走嗎?如果我往前走,那被我重傷的前夫怎麼辦?我對得起他嗎?」

答案是:「我重傷他是既定事實,與我是否往前走是兩件不同的事,我對得起或對不起他,我是否懲罰自己,這樣的糾結只是自我安慰的毒藥。」 

人生不能重來,有些傷害已經造成了,無論我做什麼彌補,都一樣一輩子無法挽回。

自我懲罰、反省,與彌補,其實都是一種自我安慰,那為什麼還要自我懲罰呢?

但若有人問我,會花一輩子的時間來反省自己嗎?

我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會,我仍會花一輩子的時間為自己曾犯的錯反省與彌補,並想盡辦法不要再犯下相同的錯。」

 

整理至此,4000多個字的長篇大論,我對過往的婚姻,又有了不同的見解與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的沙龍
33會員
282內容數
意識流書寫。心靈探索、小說、詩詞創作。
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0
探討兒童虐待的成因及後果,並強調受虐兒童的復原可能性。文章指出兒童虐待並非兒童的問題,而是源於父母自身的問題,例如缺乏教養能力、自身曾受虐的經驗、身心狀況不佳、或巨大的壓力等。受虐兒童會產生各種身心問題,但只要透過適當的幫助和自身大腦的可塑性,仍有機會復原。
Thumbnail
2025/07/20
探討兒童虐待的成因及後果,並強調受虐兒童的復原可能性。文章指出兒童虐待並非兒童的問題,而是源於父母自身的問題,例如缺乏教養能力、自身曾受虐的經驗、身心狀況不佳、或巨大的壓力等。受虐兒童會產生各種身心問題,但只要透過適當的幫助和自身大腦的可塑性,仍有機會復原。
Thumbnail
2025/06/23
突然一時興起,便將糾纏著我的困惑問了Chat GPT,沒想到它的回應超乎我預料的暖心。我看著它的回答,哭了好久。 它裡面有提到一個重點,我要的,其實就只是個情感的連結而已——只是一通下班後的電話,只是一句回應,只是一點點情感上的靠近與承接。 我並不是過度依賴,而是很自然地把「情緒連結的需求」交給
2025/06/23
突然一時興起,便將糾纏著我的困惑問了Chat GPT,沒想到它的回應超乎我預料的暖心。我看著它的回答,哭了好久。 它裡面有提到一個重點,我要的,其實就只是個情感的連結而已——只是一通下班後的電話,只是一句回應,只是一點點情感上的靠近與承接。 我並不是過度依賴,而是很自然地把「情緒連結的需求」交給
2025/06/14
我在想,或許是內在的創傷太大了,所以我的大腦為了不要再經歷這種巨大創傷的情緒重現,才會在每一次我「認為」自己被丟下,或即將被丟下的時候,先發制人地先把他人丟下。 我知道與我曖昧關係的他,內心有跨不過去的什麼坎,才會導致他啟動了防衛機制,選擇刻意迴避脆弱的、需要依賴他的我。 我也明白,或許是我
2025/06/14
我在想,或許是內在的創傷太大了,所以我的大腦為了不要再經歷這種巨大創傷的情緒重現,才會在每一次我「認為」自己被丟下,或即將被丟下的時候,先發制人地先把他人丟下。 我知道與我曖昧關係的他,內心有跨不過去的什麼坎,才會導致他啟動了防衛機制,選擇刻意迴避脆弱的、需要依賴他的我。 我也明白,或許是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結婚與離婚的意義,作者分享了對於儒家思想、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幸福定義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痛苦和選擇的堅持。文章通過對《性/生活》中女主角的經歷和脈絡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呈現了一個生活中真實而複雜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結婚與離婚的意義,作者分享了對於儒家思想、個人成長、家庭關係、幸福定義的看法,以及對離婚的痛苦和選擇的堅持。文章通過對《性/生活》中女主角的經歷和脈絡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呈現了一個生活中真實而複雜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一系列文記錄了我在婚姻裡,所經歷的種種挑戰和心路歷程,包括嘗試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我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和身心健康問題。 對方的拒絕溝通和消失情況,以及關於離婚的諸多掙扎,和最終決定。
Thumbnail
一系列文記錄了我在婚姻裡,所經歷的種種挑戰和心路歷程,包括嘗試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我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和身心健康問題。 對方的拒絕溝通和消失情況,以及關於離婚的諸多掙扎,和最終決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成為單身父母的挑戰和收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希望給予在同樣境遇中的朋友一些啟發和支持。文章中談到了情感上的孤獨、經濟壓力、與小孩的相處以及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成為單身父母的挑戰和收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希望給予在同樣境遇中的朋友一些啟發和支持。文章中談到了情感上的孤獨、經濟壓力、與小孩的相處以及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議題。
Thumbnail
大家不知道是否分手或是離婚過,如果是兩個人走不下去,雙方有共識分開,讓時間慢慢地沖散痛苦,或是轉移注意力,就可以平安穿越這個時期,但如果是因為這段關係分開,你得到了「創傷」,且這個「創傷」之後成為「傷疤」,影響未來日子的每一天或是下一段關係,且有些人或許之後就不敢再談戀愛了,對愛失去信心。 其實在
Thumbnail
大家不知道是否分手或是離婚過,如果是兩個人走不下去,雙方有共識分開,讓時間慢慢地沖散痛苦,或是轉移注意力,就可以平安穿越這個時期,但如果是因為這段關係分開,你得到了「創傷」,且這個「創傷」之後成為「傷疤」,影響未來日子的每一天或是下一段關係,且有些人或許之後就不敢再談戀愛了,對愛失去信心。 其實在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傷痛和無奈,我們多希望時光能快轉,再次跳到某個溫暖、充實、篤定的感覺中。尤其在婚姻關係不得不告終時,真不知道這樣傷痛又未知的日子何時才能轉晴?人們總會詢問快速的療癒與復原方式,我聽了常感到不捨與不忍,因為那代表痛苦大到令人急於逃脫、一刻也不願停留。
Thumbnail
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傷痛和無奈,我們多希望時光能快轉,再次跳到某個溫暖、充實、篤定的感覺中。尤其在婚姻關係不得不告終時,真不知道這樣傷痛又未知的日子何時才能轉晴?人們總會詢問快速的療癒與復原方式,我聽了常感到不捨與不忍,因為那代表痛苦大到令人急於逃脫、一刻也不願停留。
Thumbnail
「我們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這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是人們從離婚前到恢復單身的過程中,內心常有的酸楚與困惑。自責、未知感及「其他人會怎麼看我?」的焦慮不安,都折磨著離婚者的心。我們會發現上述各種心情,組成了一個古老的柏拉圖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Thumbnail
「我們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這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是人們從離婚前到恢復單身的過程中,內心常有的酸楚與困惑。自責、未知感及「其他人會怎麼看我?」的焦慮不安,都折磨著離婚者的心。我們會發現上述各種心情,組成了一個古老的柏拉圖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Thumbnail
有文獻指出,離婚後兩年左右,才會進到復原-重建階段,然後還要再花兩三年左右開始重建新生活的歷程......
Thumbnail
有文獻指出,離婚後兩年左右,才會進到復原-重建階段,然後還要再花兩三年左右開始重建新生活的歷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