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裡的輪迴與自由:一把鑰匙開啟的生命轉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2016年開始,擔任成人監獄的教誨志工,也因外聘處遇的機會,得以在監所中帶領家庭團體。這些經驗讓我接觸到許多受刑人(現在稱為「同學」),他們之中不少人反覆進出監所,大半人生幾乎都在「家」所度過。


幾天前休假參加一場關於藥癮者去污名化的課程,講師開玩笑地說,現在的監所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長照機構」(有些同學年紀已相當大了),也提供了「家屬喘息服務」(有時家屬會因為同學被收容而鬆口氣)。


從成人監獄到目前的矯正學校,這些機構裡總是充斥著鐵門與鐵窗。以往進入監所工作,都必須由個案管理師或社工陪同,行走的路線也固定、受限,彷彿一切都被制度與秩序牢牢規範。


而今,因為在矯正學校的工作,擁有了一把「通用鑰匙」,可以自由進出各個角落。不再需要有人陪同,有時甚至能獨自帶領同學前往活動地點。這樣的轉變對自己有著某種象徵性的意義。


在我的信仰中,「輪迴」並不僅僅是宗教的概念,而是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被某些固著的情緒、想法或行為模式所綑綁而不自覺,重複過著無法自由自主的生活,那就是一種輪迴;這在監所或矯正學校特別容易體現。反之,若能看見、超越這些束縛,不被它們操控,便是自由的開始。


從早年的叛逆到知返,從曾經可能踏入監所的命運,到今日能自由進出矯正場域、擁有一把象徵信任與自由進出的鑰匙,對我而言,是一段深刻的生命轉化歷程。它讓我體會到:侷限與自由,往往並存於同一個空間,只在於我們能否覺察,並選擇如何面對。


輪迴、轉世未必在來生,當下即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19會員
408內容數
2025/07/20
實習的矯正學校對象是接受「感化教育」的未成年少年,採取以教育取代懲罰的方式。 在與這些孩子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他們的生命故事。總覺得他們在歧途中的適應與遭遇,往往比一般人來得更加艱辛。 尤其是當聽到孩子說:「大不了就再關久一點,反正我覺得在外面自己也容易失控、脫序;在機構裡有人約束,好
Thumbnail
2025/07/20
實習的矯正學校對象是接受「感化教育」的未成年少年,採取以教育取代懲罰的方式。 在與這些孩子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他們的生命故事。總覺得他們在歧途中的適應與遭遇,往往比一般人來得更加艱辛。 尤其是當聽到孩子說:「大不了就再關久一點,反正我覺得在外面自己也容易失控、脫序;在機構裡有人約束,好
Thumbnail
2025/07/20
如果從未擁有過,也許還能坦然面對那份空白;但一旦嘗過愛的滋味,就會一次又一次地,渴望再次觸碰。 這句話,是一位從事矯正教育(少年感化)的心理師深有所感而說出的。 有些孩子在年幼時,曾經體會過無條件的愛,但後來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了,或者父母本身的侷限,讓他們再也無法給出那份愛。
Thumbnail
2025/07/20
如果從未擁有過,也許還能坦然面對那份空白;但一旦嘗過愛的滋味,就會一次又一次地,渴望再次觸碰。 這句話,是一位從事矯正教育(少年感化)的心理師深有所感而說出的。 有些孩子在年幼時,曾經體會過無條件的愛,但後來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了,或者父母本身的侷限,讓他們再也無法給出那份愛。
Thumbnail
2025/07/20
輔導實習生在面對具有挑戰性個案時的內心掙扎與成長。透過閱讀專業書籍,實習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務,並體悟到助人工作的價值與學習歷程中必然的擔心、冒險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7/20
輔導實習生在面對具有挑戰性個案時的內心掙扎與成長。透過閱讀專業書籍,實習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務,並體悟到助人工作的價值與學習歷程中必然的擔心、冒險與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在監獄中,專業輔導人需要建立信任,讓受刑人願意分享心理真實感受和想法。然而,如果輔導人員不尊重受刑人的隱私,公開個人信件等行為將破壞信任,導致受刑人更加寡信,增加了再犯的風險。教化功能的實現需要充足的專業輔導人員,才能在心理治療、社會資源承接等方面真正有效幫助受刑人重新融入社會。
Thumbnail
在監獄中,專業輔導人需要建立信任,讓受刑人願意分享心理真實感受和想法。然而,如果輔導人員不尊重受刑人的隱私,公開個人信件等行為將破壞信任,導致受刑人更加寡信,增加了再犯的風險。教化功能的實現需要充足的專業輔導人員,才能在心理治療、社會資源承接等方面真正有效幫助受刑人重新融入社會。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2021臺灣設計展的時候第一次踏進嘉義舊監 那次沒有帶孩子 這次因為R爸工作的關係再訪 帶著葳姊一起 而且還由當時展覽扮演典獄長的小葉導覽 (他真的好像典獄長其實是地方創生單位負責人) 這麼VIP的服務 她卻說沒什麼興趣 一生應該沒什麼機會可以走進監獄吧?! 妳不好奇他們怎麼在裡面
Thumbnail
2021臺灣設計展的時候第一次踏進嘉義舊監 那次沒有帶孩子 這次因為R爸工作的關係再訪 帶著葳姊一起 而且還由當時展覽扮演典獄長的小葉導覽 (他真的好像典獄長其實是地方創生單位負責人) 這麼VIP的服務 她卻說沒什麼興趣 一生應該沒什麼機會可以走進監獄吧?! 妳不好奇他們怎麼在裡面
Thumbnail
有一群雲林監所的受刑人,曾是雲林縣書法老師 黃登仕老師的學生。黃老師長期支持公益,也與他們分享人生哲理、鼓勵抄經。
Thumbnail
有一群雲林監所的受刑人,曾是雲林縣書法老師 黃登仕老師的學生。黃老師長期支持公益,也與他們分享人生哲理、鼓勵抄經。
Thumbnail
在監所有位受刑人,運用毛筆一筆一畫的寫下一幅幅的書法作品,字跡沉穩而堅定。透過書寫的過程,改變自己的習氣。大家把努力寫出來的作品捐出,希望可以透過愛心義賣,所得善款幫助世界和平會更多辛苦家庭的孩子受到照顧,可以有持續的愛心早餐、安心長大。
Thumbnail
在監所有位受刑人,運用毛筆一筆一畫的寫下一幅幅的書法作品,字跡沉穩而堅定。透過書寫的過程,改變自己的習氣。大家把努力寫出來的作品捐出,希望可以透過愛心義賣,所得善款幫助世界和平會更多辛苦家庭的孩子受到照顧,可以有持續的愛心早餐、安心長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如東看守所的經歷,涉及生活環境、個人權益和遭受到的不公待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如東看守所的經歷,涉及生活環境、個人權益和遭受到的不公待遇。
Thumbnail
自己的權益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關注、控訴,並且強烈地意識到:是時候直接俐落地改變蠶食我們許久的制度了。
Thumbnail
自己的權益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關注、控訴,並且強烈地意識到:是時候直接俐落地改變蠶食我們許久的制度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