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聲明】
本作品由創作者與 AI 協作生成,依據使用者提供設定完成,內容為虛構,僅供觀察與思考用途。
電話響了第六聲,葉郁珊看了眼分機顯示,還是接起來:「您好,客服部葉郁珊,請問需要什麼協助?」
「啊…妳好,我這邊是中壢門市,剛剛結帳時POS當掉了,客人在現場已經等很久了……」
她指尖還停在昨天的客訴回報表格上,螢幕左下角的系統時間顯示 11:53,她心裡盤算著是不是又要錯過午休。
「了解,我先幫您開單通報技術部,麻煩您暫時手寫明細,不好意思耽誤您了。」她語氣穩定,掛上電話的那刻卻忍不住咬了咬下唇。
這不是她的職責範圍。技術通報、跨部門協調、甚至臨時安撫客人,那是營運支援組的工作。可她早已不習慣說「這不是我的工作」,因為講了也沒人接手。
這不是第一次了。
她滑開 LINE 群組,果不其然,營運支援群組最後一則訊息是 10:12,同事游嘉翎寫著「早上開會中,有急事請留言」。她的留言卡在底下,紅色「已讀 2」。
郁珊吸了口氣,把剛才記下的三條通報記錄複製到 Teams,標註營運組:「幫忙接手這三件,我已先開單處理。」
過了幾分鐘,訊息顯示「所有人已讀」,卻沒有回應。
她望向辦公桌對角,營運組的位子空空的。主管說他們人力調整中,最近幾週都會請客服部「協助cover一點作業流程」,但這「一點」到底是多一點,還是全部——誰也沒說清楚。
身旁的新人問她:「葉姐,那個台中門市昨天客人抱怨送錯品項,應該是找我們還是找物流?」
「先登記下來,我幫你處理。」她回答得毫不猶豫,彷彿這就是她的工作本分。
她知道,這通電話不是她的業務範圍,但如果她不接,電話還是會一直響,直到那聲「滴—」像蚊子一樣鑽進她耳朵深處。
更何況,她現在已經習慣了—— 習慣做別人的工作,卻從來沒有人來問她:「妳還好嗎?」
午休時間她泡了一杯三合一,坐在茶水間角落滑著手機,螢幕亮著社群推播:「35歲後的職場存亡戰:你還扛得動多少別人的工作?」她笑了一下,把手機扣在桌上。
隔壁的瑋婷從微波爐前轉過頭:「妳不是說那不是妳的事嗎,還幫忙通報喔?」
「不處理就只能等他們回神啊。」
「他們哪天有回過神?」
郁珊沒有回話,只低頭攪著咖啡。她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那個『永遠會有人幫忙補破洞』的人。只是這些破洞,似乎永遠補不完。
下午三點半,部門主管召開週例會。話題圍繞著新一季客服KPI,還有即將啟用的服務自動化平台。
「我們會讓營運組多參與流程設定,客服部也要同步支援,這段時間辛苦大家了。」主管說著時,視線飄向她。
她知道那意味著什麼。
幾張投影片後,她舉手:「不好意思,我想確認一點,目前支援營運的作業,有設定階段性期限嗎?或是會有替補人力?」
主管停頓一秒:「這點還在安排,但妳目前處理得很好,很多部門都給妳正面回饋。」
掌聲沒響起,只有幾道視線掃來,又迅速低頭。
下班前,她再次處理了一起POS異常的通報。傳完最後一封回覆信時,螢幕右下角跳出一則未讀通知:「內部職缺開放:轉調營運流程管理專員」。
她點進去看了一眼,指標條件第三項寫著:「需具跨部門整合經驗者優先」。
她心裡有些荒謬地想:原來那些不是我的事,現在變成了我的資歷。
關掉頁面前,她猶豫了一下,在備註欄輸入了自己的名字。
她想知道,當自己不再只是『那個能接電話的人』,還能不能被看見。
❓給讀者的三個提問
- 面對模糊或不合理的職責分配,你會選擇多做還是堅持原則?
- 在職場中,你是否也默默補位,卻很少被注意或回報?
- 那些「不是你工作內容」的事,會不會成為你下個職涯轉折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