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世代的幸福之謎:在U型人生曲線中尋找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常看到世代差異的討論文章,出現最多的是Gen Z(1997-2012年),主要是他們一出生就有網路,探討他們受網路影響之巨,學習和工作態度以及身心的發展,與之前的世代有著很大的不同。

再來討論次多的是Baby Boomerw(1946-1964年),這一世代累積最多的財富,通常探討怎麼影響政經情勢,以及他們的財富怎麼移轉到下一個世代。

說到Baby Boomer的下一個世代,也就是Gen X(1965-1980),應該是最少人討論的一個世代。難得看到《經濟學人》雜誌在2025年5月份出刊在「財務與經濟」專欄出現一篇文章,讓人深思一番。

雖說身處於Gex X,身邊朋友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型態卻大不相同。以「組成家庭、生養小孩」這件事來說,我個人是在27歲就成為家長,42歲就開始放飛小孩,規劃自已的下半輩子要怎麼過日子。

我的Gen X 朋友圈當中,小孩最小的是4個月,還在小學階段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在人生最精華階段是專注於工作和玩樂,等到遇到對的人,或者突然想結婚生子時,才在40歲左右組成家庭。

文章中提到 “U-bend of life" 理論,描述人們的快樂程度隨著年紀的增長,形成U字型的曲線。18歲開始會慢慢感覺不快樂,40歲到50歲之間是人生當中最痛苦的階段,過了50歲之後,就會慢慢再回到逐漸感到快樂的感覺。

Gen X 的快樂和不快樂到底是基於什麼因素?

當然,經濟學人的文章提到的是收入。通常人們累積財富的年齡是30歲到40幾歲,但我們Gen X在那個歲數時,卻遇到層出不窮的金融風暴,不管投資什麼,要不就是很難賺到錢,要不就是虧地很慘。等到小孩稍長,40歲到50歲之間,想要買大一點的房子時,房價飆漲的程度,已經讓人無法承受。

如果不是財富自由程度影響快樂與否,那會是什麼?

工作的自由程度?小孩的聽話程度?爸媽需要被照護的程度?

文末出現《經濟學人》慣有的幽默文化:Next time you see a quinquagenarian, at least give them a smile.下次看到中年大叔或大媽,記得至少給他們一個大大的微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2會員
131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1
透過遊戲實況影片提升孩子的英文聽力,比起傳統教學影片更有效!文章分享如何引導孩子觀看英文實況影片,並解決家長常見的疑慮。
Thumbnail
2025/06/21
透過遊戲實況影片提升孩子的英文聽力,比起傳統教學影片更有效!文章分享如何引導孩子觀看英文實況影片,並解決家長常見的疑慮。
Thumbnail
2025/06/07
本文探討親子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不鼓勵死記硬背,而是透過接觸原音文本(繪本、卡通、影集等)、在相應文化情境下使用英語,以及親子共學的方式,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習英語。
Thumbnail
2025/06/07
本文探討親子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不鼓勵死記硬背,而是透過接觸原音文本(繪本、卡通、影集等)、在相應文化情境下使用英語,以及親子共學的方式,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習英語。
Thumbnail
2025/05/18
探討網路紅人爭議、文化認同與新年稱呼的省思。文章反思社會容易被特定字詞激怒的現象,並鼓勵透過接觸不同文化,拓展視野,化解歧見。
Thumbnail
2025/05/18
探討網路紅人爭議、文化認同與新年稱呼的省思。文章反思社會容易被特定字詞激怒的現象,並鼓勵透過接觸不同文化,拓展視野,化解歧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好好生活的定義是懂得為生命創造一些儀式,讓自己不管是順境還逆境都可以感受到幸福 近年大家只要到了過年就會說"沒有年味" 那是因為19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已經老了或走了,過去的過年就是會一起貼對聯、準備圍爐、放鞭炮、做年糕等等 而6~8年級感受會最強烈,因為他們小時候是還有年味的,長大因為
Thumbnail
好好生活的定義是懂得為生命創造一些儀式,讓自己不管是順境還逆境都可以感受到幸福 近年大家只要到了過年就會說"沒有年味" 那是因為19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已經老了或走了,過去的過年就是會一起貼對聯、準備圍爐、放鞭炮、做年糕等等 而6~8年級感受會最強烈,因為他們小時候是還有年味的,長大因為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