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阿嬤說的對,但你不能這樣教我的孩子《我們都是不完全的大人》EP09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系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導讀】

明明都是愛,為什麼會變成戰爭?阿嬤的疼愛遇上媽媽的原則,孩子夾在中間學會的不是感恩,而是看人下菜單。這篇文章,寫給每個在三代同堂裡左右為難的父母。

【獻給】

  • 獻給那些夾在婆婆和孩子之間的媽媽—你的委屈,我懂。
  • 獻給那些被說「太寵孩子」的年輕父母—你的堅持,有道理。
  • 獻給那些愛孫心切的阿公阿嬤——你的疼愛,孩子記得。

那天收到一位讀者的投稿:

「思齊,我四歲兒子不肯吃飯,我說那就餓肚子吧。結果婆婆立刻衝過來餵他,還對我說:『小孩子不懂事,大人要有耐心。』我當場愣住,不知道該說什麼。如果我堅持,就是不孝;如果我妥協,我的教養就破功了。」

「更可怕的是,我兒子學會了一件事:只要不聽媽媽的話,阿嬤就會來救我。」

看到這裡,我想起了自己。

從小到國小四年級,我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同樣的戲碼,幾乎每天上演。

我記得的那些混亂時刻

七歲那年冬天,我發高燒。

媽媽說:「男孩子要勇敢,打針不能哭。」

外婆說:「小孩子生病本來就可憐,想哭就哭吧。」

兩個人都愛我,但給了我完全相反的標準。

我躺在床上,看著她們眼神交鋒,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在這個家裡,我必須學會當兩個不同的人。

在媽媽面前,我是那個懂事的兒子。 在外婆面前,我是那個可以撒嬌的孫子。

六歲開始,我就學會了看臉色。媽媽皺眉的時候,我就自動切換成「乖小孩模式」。外婆進房間的時候,我知道可以開始「撒嬌模式」。

那種分裂感,其實很累。

但我也捨不得外婆那種無條件的疼愛。她會在我半夜做惡夢時坐在床邊,一遍遍說「不怕不怕」。她會在我犯錯時,第一時間問「有沒有受傷」,而不是「為什麼這樣做」。

現在的我,有三個孩子,和老婆獨自教養,沒有長輩幫忙。

有時候累到想哭的時候,我會想念外婆的那雙手。但我也慶幸,至少我的孩子不用在兩套規則之間切換。

為什麼阿嬤的愛和你的愛不一樣

阿嬤世代的愛:補償型疼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1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恆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589會員
798內容數
全網累積超過20萬人追蹤、破億次觀看,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思›語室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這些存款,會在某一天開花結果,成為他們人生路上最堅實的力量。
2025/07/13
這些存款,會在某一天開花結果,成為他們人生路上最堅實的力量。
2025/06/25
孩子不是來滿足我們情感需求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權利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2025/06/25
孩子不是來滿足我們情感需求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權利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2025/06/06
幸福從來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是真相裡,你願意去看、去懂、去接住的那一刻。
2025/06/06
幸福從來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是真相裡,你願意去看、去懂、去接住的那一刻。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關於爸爸,小時候仰望著的男人,現在的老爸。看著自己和他逐漸老去,身為子女,我們都在學習,爸爸的老;從中試著接納生命的有限,帶著些許失落漸漸體驗有限延伸出的人生新角色與心境。
Thumbnail
關於爸爸,小時候仰望著的男人,現在的老爸。看著自己和他逐漸老去,身為子女,我們都在學習,爸爸的老;從中試著接納生命的有限,帶著些許失落漸漸體驗有限延伸出的人生新角色與心境。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新手爸爸的心路歷程,從懷孕到生孩子,再到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經驗,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態度不斷在改變,並鼓勵父母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也分享了對孩子的深刻感受和育兒的期許。這是一篇真情流露、充滿正能量的育兒心得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新手爸爸的心路歷程,從懷孕到生孩子,再到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經驗,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態度不斷在改變,並鼓勵父母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也分享了對孩子的深刻感受和育兒的期許。這是一篇真情流露、充滿正能量的育兒心得文章。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