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對長者的健康威脅:風險、預防及因應策略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會經歷許多變化,使長輩朋友們在面對突然升溫的天氣時,調節體溫變得更加困難。在極端高溫或連續數天的熱浪中,長輩們可能在天氣尚未熱到發出正式警報前,就已開始感到不適。這表示長輩們比一般人更早面臨熱相關健康風險,且情況可能更為嚴重,使他們比年輕人更易受高溫影響。但這不僅僅是因為年紀大了所引起的喔!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長輩們的身體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何他們對熱特別敏感,以及還有哪些其他因素造成影響。此外,我們也會了解高溫天氣會引起哪些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幫助長輩朋友們應對這些挑戰。

高齡者易受熱影響的原因

1.出汗能力下降

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超過60歲後),人體的汗腺數量減少、皮膚血流降低,功能逐漸退化。這包括汗腺分泌能力下降、活躍汗腺減少,及結構變化。因此,身體難以有效將熱量經血管輸送至表面散熱,導致自我降溫效率降低,增加中暑等熱相關疾病風險。這使高齡者更難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

2.生理反應變慢

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對熱的感知與調控能力變得遲鈍。研究顯示,他們在高溫環境中的核心體溫反應與排汗啟動明顯延遲,無法迅速察覺過熱並啟動散熱。此外,老年人常因高溫或體液不足而感覺不到口渴,即使血容量已降低。在低血容量或高滲透壓刺激下,高齡者的口渴反應和飲水行為比年輕人遲緩。這種「口渴感鈍化」是高齡者脫水風險增加的主因,延誤了及時補水和降溫措施。

3.慢性疾病影響

高齡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肺病、腎臟病及糖尿病,會削弱身體應對高溫的能力,顯著提高中暑或熱衰竭的風險,具體原因如下:

❤️ 心臟病

  • 血液循環能力下降:高溫時,身體將血液引向皮膚散熱,心臟病患者可能無法有效泵出額外血流,易導致心臟壓力增加、心律不整或心絞痛。
  • 代償機制較弱:當血壓下降(如大量出汗或血管擴張時),健康心臟能迅速調整心搏出量和心率維持適當血壓,但心功能不全的高齡者因心臟收縮力和反應能力下降,無法有效進行這種調節,使他們在熱環境中的循環適應能力較差,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 肺病(如COPD、哮喘)

  • 呼吸調節受損:高溫時身體加快呼吸散熱,但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COPD或哮喘)難以應對這額外負擔。當環境溫度升高,這些患者肺功能無法滿足增加的呼吸需求,導致缺氧加劇或呼吸困難惡化。熱應激會加重呼吸道炎症並降低肺功能。
  • 吸入熱空氣負擔增:高溫環境中,呼吸道直接接觸熱空氣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造成額外負擔。熱空氣不僅刺激呼吸道加劇呼吸困難,還促進黏膜乾燥與炎症,同時增加體內熱累積和核心體溫。研究顯示高溫期間COPD和哮喘患者急診就診率明顯上升,與熱空氣導致的症狀惡化直接相關

🩺 腎臟病

  • 體液與電解質調節失衡:高溫時腎功能不佳的高齡者難以維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易發生嚴重脫水,導致血容量下降、血液濃縮及血栓風險增加。電解質失衡可引發肌肉痙攣、心律不整,甚至急性腎損傷。熱浪期間,慢性腎病患者急診率可增加20-30%。
  • 熱應激長期影響:長期熱暴露加速慢性腎病惡化,表現為eGFR下降加快、腎小管損傷標記物升高及尿蛋白增加。研究發現,頻繁熱浪下的腎病患者,腎功能惡化速度比正常環境快1.5-2倍,與腎臟血管收縮、局部缺血和炎症加劇有關,CKD 3-4期患者尤為明顯。

🍬 糖尿病

  • 微循環功能受損:糖尿病會造成微血管病變(基底膜增厚、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血管彈性下降),使高齡患者皮膚微循環對熱刺激反應遲鈍。健康人皮膚微血管能迅速擴張增加血流散熱,但糖尿病患者此機制效率低,導致體溫升高速度比常人快1.5-2倍,增加熱相關併發症風險。
  • 電解質易失衡:高溫會干擾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損害水分電解質平衡。患者出汗效率低且腎臟調節弱,使鈉、鉀、鎂濃度易波動。此失衡加重脫水並可能引發心律不整等心血管問題。極端情況下,高溫會使血糖控制惡化,誘發酮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使代謝紊亂,需立即就醫。

4. 藥物因素

  • 利尿劑、血壓藥:這類控制高血壓和心臟疾病藥會影響熱調節。例如,利尿劑增加水分電解質流失;β阻斷劑會抑制皮膚血管擴張;而降壓藥會干擾血壓調節。這些作用均會降低高齡者熱耐受性,導致體溫升高、血壓波動和脫水風險。
  • 其他影響熱調節藥物:抗膽鹼藥、抗抑鬱藥等藥物會干擾體溫調節機制。會影響汗腺功能、血管擴張或熱感知,進而導致散熱障礙或口渴感下降。研究顯示,服藥之高齡者在高溫環境中,因熱相關疾病住院率比未服藥者高1.5-2倍。

我們知道,現今,極端高溫與熱浪頻率正在增加,氣候變遷使其強度與持續時間顯著上升。高溫引發的健康問題來得快且難以察覺,嚴重時危及生命,特別是高齡族群。了解熱相關疾病的特徵、症狀和預警信號,就能幫助我們在炎熱氣候中做好準備,且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熱相關疾病有哪些類型?

熱相關疾病會發生於身體無法有效散熱的時候。高溫環境使身體承受額外壓力,引發從輕度不適至危及生命的健康問題,其包括汗疹、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等。對高齡者而言,即使輕微熱症狀也可能迅速惡化,故識別這些狀況至關重要。

汗疹:俗稱痱子,是汗腺被阻塞形成的皮膚反應。常見在高溫多濕環境下,表現為紅色發癢小丘疹,且多出現在皮膚褶皺處。高齡者若持續不適可能因搔抓而增加感染風險。

熱痙攣:此為熱相關肌肉問題,表現為大肌肉群突然不自主收縮。主要是因爲高溫活動時電解質流失所致。老年人因肌肉適應力弱且電解質平衡易受干擾而特別易受影響,若不及時處理,約15-20%可能惡化為熱衰竭。

熱衰竭:此為長時間暴露於高溫且未充分補水時發生的嚴重疾病。症狀包括大量出汗、面色蒼白、皮膚冰冷、全身無力、頭暈、噁心嘔吐及心跳加速。高齡者因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更易受影響,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惡化為中暑。

中暑:此為最危險的熱相關疾病,屬於醫療緊急情況。體溫可迅速上升至39.4°C以上,症狀包括停止出汗、劇烈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意識混亂及可能昏迷。若未及時處理可能造成永久器官損傷甚至死亡。高齡人口中暑死亡率較年輕人高3-4倍。

熱暴露影響不限於上述疾病。研究顯示,高溫天氣時,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15-20%,因高溫導致血液濃縮和血壓變化,增加心臟負擔。腎臟功能也受影響,高溫下脫水風險上升,可能導致腎小管受損和急性腎損傷。慢性腎病患者風險更高,研究指出高溫期間,老年腎病患者急性腎損傷住院率可能上升25-30%。

極端高溫之因應策略

以下是高溫期間保護高齡者的實用策略,這些方法可有效降低熱相關疾病風險,尤其適用於有慢性疾病的長者:

  • 經常補充水分,即使不口渴也要喝水。
  • 留在有冷氣的環境中,避免正午外出。
  • 穿著輕薄、淺色、透氣的衣物。
  • 留意身體訊號,例如頭暈、疲倦、噁心或出汗異常。
  • 有慢性病或服藥者,應與醫師討論高溫期間的健康管理。

總之,維持涼爽環境及定期補充水分,是保護高齡者免受高溫危害的關鍵策略。在極端氣候事件頻率不斷增加的當下,提前採取預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熱相關傷害的發生。

結論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持續加劇,極端高溫已成為威脅高齡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熱相關疾病的風險和警訊,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對於保護老年人至關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增強對高溫危害的認識,協助家中長輩及社區中的高齡者安全度過熱浪侵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識禪修天的沙龍
8會員
49內容數
✨ 歡迎來到「知識禪修天」 ✨ 在這裡,你將獲得最新的醫學常識,與心靈成長的智慧。 我們不僅關注你的身體健康,還陪伴你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無論你是想掌握前沿醫學知識,還是尋找心靈的片刻寧靜,這裡都是你的歸宿。 🌟 訂閱我們,一起踏上健康與智慧的成長之旅吧! 🌟
2024/12/10
維生素B12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參與紅血球生成、神經系統維護、能量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缺乏B12會引發疲勞、貧血、神經痛、認知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建議透過均衡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足夠的B12攝取,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孕婦及素食者。定期檢查B12水平以確保健康。
Thumbnail
2024/12/10
維生素B12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參與紅血球生成、神經系統維護、能量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缺乏B12會引發疲勞、貧血、神經痛、認知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建議透過均衡飲食或補充劑來維持足夠的B12攝取,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孕婦及素食者。定期檢查B12水平以確保健康。
Thumbnail
2024/12/10
焦慮和壓力是生活中的常見挑戰,透過冰敷後頸、大叫或大笑、深呼吸和抬腳等簡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這些技巧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心放鬆,並改善情緒和健康。學會管理壓力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2024/12/10
焦慮和壓力是生活中的常見挑戰,透過冰敷後頸、大叫或大笑、深呼吸和抬腳等簡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這些技巧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心放鬆,並改善情緒和健康。學會管理壓力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2024/11/05
維生素D對心臟健康有潛在益處,能降低血壓、膽固醇和胰島素水平。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但目前缺乏直接因果關係的證據。個體差異如文化背景、年齡和BMI影響補充效果,因此需制定個性化的補充策略,以達到最佳心臟健康效果。
Thumbnail
2024/11/05
維生素D對心臟健康有潛在益處,能降低血壓、膽固醇和胰島素水平。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但目前缺乏直接因果關係的證據。個體差異如文化背景、年齡和BMI影響補充效果,因此需制定個性化的補充策略,以達到最佳心臟健康效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暖化問題正逐漸顯現,大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受到高溫的影響。陽光直射每天對人體皮膚的UV光侵襲日漸嚴重,造成曬傷、曬黑的情況。 長期累積下來,更容易導致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的發生。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勇敢對抗夏天的烈日,真正有效預防UVA和UVB的要訣,讓你的皮膚不再見光死。
Thumbnail
全球暖化問題正逐漸顯現,大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受到高溫的影響。陽光直射每天對人體皮膚的UV光侵襲日漸嚴重,造成曬傷、曬黑的情況。 長期累積下來,更容易導致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的發生。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勇敢對抗夏天的烈日,真正有效預防UVA和UVB的要訣,讓你的皮膚不再見光死。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Thumbnail
不同季節常會流行不同的疾病,如夏季的瘧疾、登革熱、腹瀉、食物中毒等,而冬季則以感冒、流感和支氣管炎為主,本文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預防和應對這些季節性疾病。
Thumbnail
不同季節常會流行不同的疾病,如夏季的瘧疾、登革熱、腹瀉、食物中毒等,而冬季則以感冒、流感和支氣管炎為主,本文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預防和應對這些季節性疾病。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