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不是逃跑,是靈魂的自我保護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是逃避還是界線感?

遇到難解的關係時為了緩解自己的內耗,大部分的人都會建議先劃開界線。

有些人不敢離開內耗關係,更怕被說是:逃避。

但不是所有的離開,都是逃避。若你在關係裡承受長期的語言暴力、情緒壓迫、空間侵占、控制與失衡的能量牽扯,那麼離開,反而是你靈魂的自我保護,是「停止繼續內耗」的成熟決定。


逃避是什麼?

• 明知道要面對,但用裝沒事、不處理的方式來假裝問題不存在。

• 一次次離開,但內心仍然沒有建立界線、沒有自我認可,反而帶著罪惡感。

• 離開,但在關係中依然情緒綁架、持續牽掛、無法真正獨立。


靈魂離開是什麼?

是你知道自己受傷了,選擇離開是為了療癒,不是為了報復或否定。離開,是為了不再想改變他們,而是學會改變自己如何回應。

你開始選擇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對身體誠實、對空間有選擇權,對自己的情緒有掌控。

如果你處在一段不健康的關係中反覆掙扎著,或是即使離開了依然在關係中找不到自己,請你記得:

1. 你有權利為自己選擇空間,那不是逃避,是生命自保。

2. 你有責任回頭處理內在創傷,否則「傷」會繼續跟著你跑,即使換了地點。

3. 你需要設定這次離開的核心目標:是靈魂修復?是要情緒自由的空間?還是為了未來獨立生活鋪路?


這一次,請你不再是當那個逃出去的小孩,而是有意識地選擇自己人生的靈魂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啦啦小舖 ✦ Healing Sticky
2會員
45內容數
每天給自己一點溫柔 …
2025/07/29
這篇文章探討了身體發出的7種情緒訊號,以及相對應的照護練習,幫助讀者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避免過度透支身心。
Thumbnail
2025/07/29
這篇文章探討了身體發出的7種情緒訊號,以及相對應的照護練習,幫助讀者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避免過度透支身心。
Thumbnail
2025/07/28
從原生家庭的束縛中掙脫,重新定義「家」的意義,不再是完美女兒,而是保護內心小孩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7/28
從原生家庭的束縛中掙脫,重新定義「家」的意義,不再是完美女兒,而是保護內心小孩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7/23
一篇關於失去摯友的悼念文章,探討情緒壓抑、社會壓力與自我價值等議題。文章以溫柔的筆觸,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不捨,並鼓勵仍在掙扎的人們勇敢面對困境,活出真實自我。
Thumbnail
2025/07/23
一篇關於失去摯友的悼念文章,探討情緒壓抑、社會壓力與自我價值等議題。文章以溫柔的筆觸,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不捨,並鼓勵仍在掙扎的人們勇敢面對困境,活出真實自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後,領悟了這些重要的事   #1 就算是生你養你的人,也沒有權利傷害你。   #2 有時候,你心裡會在乎一個人,但不想與他有任何來往。   #3 你雖然是離開的那個人,但他們卻是促使你離開的原因。他們不斷傷害你,直到你別無選擇只能離開。 #4 你無法改
Thumbnail
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後,領悟了這些重要的事   #1 就算是生你養你的人,也沒有權利傷害你。   #2 有時候,你心裡會在乎一個人,但不想與他有任何來往。   #3 你雖然是離開的那個人,但他們卻是促使你離開的原因。他們不斷傷害你,直到你別無選擇只能離開。 #4 你無法改
Thumbnail
一篇關於情感與婚姻的文章,描述了常軌與脫軌的對比,以及回歸的感悟。
Thumbnail
一篇關於情感與婚姻的文章,描述了常軌與脫軌的對比,以及回歸的感悟。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