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家應該是一個讓人鬆一口氣的地方。
其實,我們心裡那些說不出的不適,往往來自長期住在「家」這個地方所累積的傷害。
尤其對於高敏感的人來說,一句話、一個眼神,就像利刃劃過心。
家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需要時刻提防的空間。
不是因為裡面有敵人,而是因為那裡藏著太多語氣、表情、氣氛,讓我變得不像自己。 我必須小心說話,小心不踩到媽媽的情緒地雷,小心不要太快樂,也不能太悲傷。 就像踩在一片薄冰上,一不小心,就會裂開。
小時候的我對這一切無能為力。
而現在的我,又即將回到這個空間,面對那些尚未完成的功課。 所以,我決定默默練習一件事——讓自己不再假裝沒事。
我開始允許自己在房間裡安靜地哭泣,
在日記裡寫下那些對媽媽說不出口的話, 在每一次壓抑之後輕輕說一句:「我知道你很委屈。」
不是為了對抗誰,也不是為了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轉變,
只是想對自己說:你可以不用再這麼努力扮演那個乖小孩了。
我開始重新定義「家」。
它不再只是戶籍上的地址,不是那張沙發,不是那間廚房, 不是媽媽的音量,也不是爸爸的沉默。 家,是——有沒有一個空間,能讓我做回我自己。
這一次重新回到家,我一點一滴,為自己蓋出真正的「家」。
不是一棟房子,而是一個讓我能安心存在的空間。
我為房間漆上了喜歡的顏色,換上柔軟的床單,點上熟悉的香味,
讓貓咪蜷在我身旁。那不代表整個家,但那是我暫時可以呼吸的「避風角」。 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小角落。
從現在開始,我會接住我自己。
我允許自己躲進房間,關上門,隔絕那些刺耳的語氣與責備的眼神。
不再強迫自己微笑,也不再逼自己忍住眼淚。
我不需要再當一個完美的女兒,不需要再證明什麼。
我只需要,好好保護那個小小的自己。
我曾經以為,只要乖巧順從,就能換來安全,
但我沒發現,那個沒有界線的我,早就快要窒息。
現在的我,已經足夠成熟,不再靠宣洩來釋放情緒,
而是試著用穩定的語氣,對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溫柔而堅定地說:「不。」
也許我無法改變他們的語言與觀念,
但我能改變自己——當我回到房間,我會提醒自己:關掉外界的聲音。
建立界線這件事,可能會迎來家人的指責,也可能會感到孤單,
但請記得對那個內心害怕的自己說一句話: 「沒關係,我會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