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想,
如果真的什麼事長大就會,那我們這些大人,怎麼還有這麼多不會的事?
明明我們也長大了,但有時候還是很難好好吃一頓飯、好好照顧自己,或者好好表達自己心裡的感受。
所以當看到有人留言:「這麼小,學那些幹嘛?長大自然就會啦。」
我心裡總會浮出一個念頭:
自然就會這件事,本身就需要時間、需要環境,也需要一次一次地練習,才會慢慢變成自己的能力。
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都是在幫孩子一點一滴地累積「我可以」的感覺。
學拿湯匙、學吃飯,也不是為了讓媽媽省事,而是她會發現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學認字、學注音,更不是為了當學霸,而是當她在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看到媽媽兩個字,會興奮地說「我認得喔!」。
但說實話,我自己也常常忍不住剝奪她練習的機會。
有時候時間真的太趕了,怕遲到、怕來不及,
看著她拉鍊拉不進去、套襪子塞不進去,我腦海裡閃過的是這樣要搞多久啊,不自覺手就伸過去了,替她處理好一切。
可是後來我發現,這些我順手的「幫忙」,雖然讓流程快一點,但也不小心,把她練習的機會拿走了。
她其實不是不會,是還沒熟;不是不想做,是我們沒等她一下。久而久之她也懶得去試了
所以我開始提醒自己,控制那雙想要趕快處理好一切的手。
有時候讓她自己來,雖然比較慢、比較亂、需要我深呼吸個三次,
但那個過程,就是她學會長大與照顧自己。
這些看起來像「早教」的事情,也許很多年後你都不會記得。
不會記得第一本一起看的書是哪一本,
不會記得幾歲開始穿襪子、拿湯匙、說出第一句英文。
但孩子會記得,那些學習的時候,並不孤單。
我們不是想要孩子提早長大,
我們是在陪一個孩子,好好地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