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認真了,孩子才會懂得認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越大,我的脾氣也越大。

吃飯、洗澡、睡覺的各種拖拖拉拉,或是任由老母喊倒長城,她自充耳不聞、一派泰然自得,都讓我怒火中燒,理智線連斷三根。

有時只是叫她去刷牙,她可以在客廳繞一圈、桌上翻兩頁書、摸一下娃娃,再進房間找個玩具,彷彿所有動作都在繞過那個現在該做的事。

餐桌上更是日常搏鬥。一口飯可以含在嘴裡五分鐘,怎麼也不肯吞下,彷彿是多值得細細品味的人間美食。請她快點吃,她就低頭數碗裡的飯粒,或開始研究盤子裡菜的形狀。好不容易吃完一口,下一口又得要我三催四請。

她用生命在拖延日常大小事,而我總是用殘存的意志力壓制怒氣,直到那個「你到底在幹嘛?!」爆吼出口。

但爆炸之後呢?

下一次,一樣的劇本又再重演。甚至幾次她用更失控的情緒回應我,大哭、尖叫,母女關係因此更緊繃。

她沒有痛改前非、洗心革面,我也沒有從中找到更好的做法,只有我們兩人的情緒一次次碰撞。

最近,我靜下心反思自己:為什麼明明知道大人的情緒會深深影響孩子,我卻還是常常失控?

仔細想想,她的種種脫軌有跡可循,其實是我長期以來,對規矩的得過且過

今天想省事,就讓她拖一下;明天心情不好,就突然發火。她不是故意要挑戰我,只是從我這個大人身上,感受不到真正的界線。

因為那條「媽媽說的規矩」,從來就不是一條穩定、明確的線。她的混亂,是我給的。

「當你開始認真對待一件事,孩子才會知道那是值得認真的。」

或許改變,應該從我開始。

不靠威嚴或責備讓她行動,而是用清楚、一致的態度,讓她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拖。

先穩住自己的情緒,再穩住那條界線。

界線的目的不是懲罰或限制,而是讓她知道這世界是有規律、有節奏的,媽媽會陪她一起找到那個節奏。

真正的力量是溫柔且堅定的回應,我也要練習怎麼當一個不靠吼也有力量的媽媽。

圖文算合的媽媽進修時間,看看育兒書找到初心吧

圖文算合的媽媽進修時間,看看育兒書找到初心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囡仔話 tinytalks
1會員
11內容數
大小書蟲母女檔 📖 喜歡透過繪本看世界、聊生活。 偶爾碎念,偶爾感性,也會有點脆弱。 因為記憶太短,只想用文字記下那些走得太快的日常。 繪本選書|教養心得|延伸共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