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總是說,要誠心唸佛,一直唸,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她總是說,人間是多麼多麼痛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有永恆的快樂。
我跟她說,但我現在就很快樂。我想快樂,就能快樂。她說,那個快樂只是暫時的。
這句話倒不能完全否認,人生就是有苦有樂;正是因為嘗過苦的滋味,才知道所謂甜的味道是如何。說實話,我不太能明白,「永恆的快樂」是什麼?是享不盡的金銀財寶嗎?是親友永遠在我們身邊嗎?是永不消逝的意識體嗎?
感覺哪一個都不對。所謂「金銀財寶」,實際上僅是用來交換東西,用來表徵價值的交換物而已,而並非是我們想要有金銀財寶本身,我們只是想要有那些價值,以換取想要的物品。而若是親友永遠在我們身邊,乍聽是很不錯,但這卻是把他們都綁在自己身邊,成為一大團不太自由之身,想來也不太實際;無論我們是如何要好,卻仍然是擁有不同思想的意識體,不同的意識體要一起行動,總是需要一定的討論、妥協和犧牲。而若是自己的意識永遠也不會消滅,聽起來當然是很放鬆、很愜意,但在漫漫時光之中,如果已經無聊到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相信也是很令人感到空虛無趣,感覺不到存在的意義。
說到底,「快樂」究竟是什麼?我們如何會感到快樂?我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的。
生命並非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你並非在發現你自己,而是在重新創造你自己。──與神對話
看了【與神對話 I 】有所感,我們也是擁有創造能力的。正是當人們創造了「美」,當大家說「這樣是美」,如此一來,與之相對的事物就被說是醜的了。正是當人們創造了「善良」,當大家說「這些行為是善良」,如此一來,沒有做那些行為的人,就被歸類為不善良的人。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道德經
所以老子認為對於事物套上一個極端的價值評判,這是惡的,是不好的。
「侷限的認知阻礙了人類天生的神性開展」,我的腦海中冒出這句話。
其實根本無需將事物做這種兩極的區分,因為萬物本來如此,是人們進行了比較之後有了分別心。我們無須比較,因為我們本是一體的,就像是一具身體裡面的一個個細胞那樣。
所以,之所以不斷尋求著快樂,是因為在人間,我們覺得好多好多事物是悲傷,好多好多事物帶給我們痛苦。
但是,我們是有能力換一個思維模式的,我們能夠將所謂的災難看做是高難度的挑戰,將所謂的情感挫折看做是成就我們人生經驗的動人樂章。
有高峰,才有低谷。音樂是因為有低潮的編排,更能凸顯高潮的磅礡。
不過生而為人,確實是很不容易。
痛,無論是生理的痛,還是心理的痛,都是如此鮮明。感受是無法否認的,也不是我們說要快樂,痛苦就會消失;痛苦是不會消失的。
痛苦不會消失,但是我們有能力創造快樂,我們是有能力讓自己快樂的。就像我在這裡寫著文章一樣,這是我讓自己快樂的一種方式。
你呢?你覺得所謂的快樂是什麼?而你打算去哪裡尋找快樂嗎?不,我認為快樂不是尋找而來的,我認為快樂是能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