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挑選需要精讀的 seed paper,就這三個簡單步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天都有人問:「paper 太多,我到底該挑哪一篇精讀?」

與其靠直覺隨便挑,不如學會這三步選出你的 seed paper,建立研究的起跑點。

▋步驟一:先從 citation tree 中找「被反覆引用」的 paper

你不用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是好 paper。

你只需要進入某個主題,找到「一篇又一篇都引用同一篇」的那一篇。

像是 Google Scholar 裡點進幾篇 paper,看看哪一篇老是被提到、被當作關鍵理論依據或資料來源,

那就是你要精讀的 seed paper 候選。

因為它代表「這個領域裡許多作者都覺得值得建立在上面」。

▋步驟二:確認這篇 paper 的 citation 是被「建構性引用」而不是「批評性引用」

不是被引用就一定是好 paper。

有些是「被罵」才一直被提。

你可以看看這篇 paper 被引用的語句是不是像:

• 「我們延續 XXX 的架構……」

• 「這個方法被廣泛應用在……」

• 「本研究的依據與比較基準來自 XXX」

如果這些語句出現在 3 篇以上,這篇 paper 就可能是你該精讀的種子。

▋步驟三:快速閱讀 Title, Abstract, Introduction,確認這篇的 scope 與方法適合你現階段的需求

你要的不是最經典,而是「你現在能看懂、能學習、能複製邏輯」的 paper。

先不要急著 dive in 全文,

從 TAI(Title, Abstract, Introduction)快速掃過一輪,看這篇的:

• 研究問題是不是你正在探索的問題之一?

• 它的方法是不是你能在近期內理解並操作的?

• 它的論述結構是不是清楚、有圖、有段落、邏輯好 follow?

如果 yes,那就選它做你的 seed paper。

挑 seed paper 的目標不是學會全部知識,

而是選一篇能陪你探索更多文獻、長出更多問題的「種子」。

精讀種子,才能長出你的研究森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9
很多碩博士生說:「我其實也不是不努力,只是每次與指導教授 meeting 前都很焦慮,不知道要講什麼。」 這是常態,因為你沒準備好「思考框架」。 下面這三個問題,就是我觀察許多高效研究生會在會議前 30 分鐘,獨自問自己的「預熱提問」。 ▋問題一:我這週最值得分享的進展是什麼? 不是列出你做
2025/07/29
很多碩博士生說:「我其實也不是不努力,只是每次與指導教授 meeting 前都很焦慮,不知道要講什麼。」 這是常態,因為你沒準備好「思考框架」。 下面這三個問題,就是我觀察許多高效研究生會在會議前 30 分鐘,獨自問自己的「預熱提問」。 ▋問題一:我這週最值得分享的進展是什麼? 不是列出你做
2025/07/29
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是研究生的基本功。 但很多人會說:「讀 paper 很無聊,看不懂、記不住,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看。」 這不是 paper 的錯,是你沒有用「對的方式」讀。 下面三個「手寫習慣」,會讓你慢慢上癮,甚至期待每天這半小時。 ▋習慣 1:手寫「疑問卡」,幫你解鎖專業感
2025/07/29
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是研究生的基本功。 但很多人會說:「讀 paper 很無聊,看不懂、記不住,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看。」 這不是 paper 的錯,是你沒有用「對的方式」讀。 下面三個「手寫習慣」,會讓你慢慢上癮,甚至期待每天這半小時。 ▋習慣 1:手寫「疑問卡」,幫你解鎖專業感
2025/07/29
這是一種實驗,也是一種修行。 每天每個專案四張紙片,既不求快,也不求好,只求推進。 ▍一張紙片,一個思路 第一張紙片:寫下目前推進的問題是什麼。 不是什麼大哉問,而是今天準備解的、搞懂的、想試的。 一兩行足矣,像是: • 「為什麼這段 code 跑出來的結果有 noise?」 • 「怎
2025/07/29
這是一種實驗,也是一種修行。 每天每個專案四張紙片,既不求快,也不求好,只求推進。 ▍一張紙片,一個思路 第一張紙片:寫下目前推進的問題是什麼。 不是什麼大哉問,而是今天準備解的、搞懂的、想試的。 一兩行足矣,像是: • 「為什麼這段 code 跑出來的結果有 noise?」 • 「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