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是研究生的基本功。
但很多人會說:「讀 paper 很無聊,看不懂、記不住,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看。」
這不是 paper 的錯,是你沒有用「對的方式」讀。下面三個「手寫習慣」,會讓你慢慢上癮,甚至期待每天這半小時。
▋習慣 1:手寫「疑問卡」,幫你解鎖專業感
一邊讀,一邊把看不懂的詞、句子、公式、假設…寫在紙上,列出來。
別查,先寫下來。
這些不是你「笨」,而是這篇 paper 有專業門檻。
寫下來的瞬間,你就是一個「有問題、想搞懂」的研究生,而不是被動閱讀的學生。
每天寫 3~5 張 A6 紙的疑問卡,30 天後你會累積出一份屬於自己的「閱讀門檻地圖」。
▋習慣 2:手繪「方法圖」,幫你訓練邏輯腦
大部分人讀完一篇 paper,不知道它在幹嘛。
真正的解法:把這篇 paper 的方法流程,用紙筆畫下來。
畫出流程的 input、過程、output。
不需要很會畫圖,方框+箭頭就夠用。
這個過程會讓你訓練提煉能力,也能逼你搞懂 paper 的精髓。
而且,手繪流程圖超好記,未來準備報告、寫論文都能回頭用。
▋習慣 3:手記「有感句」,讓知識變成你自己的語言
每篇 paper 至少抄下一句讓你覺得「喔!這句厲害」的句子。
然後下面加一句自己的理解、疑問或吐槽。
這就是所謂的「知識反應卡」。
與其說你在讀 paper,不如說你在跟作者對話。
你記得住的,不是原文,而是你對那句話的反應。
久了你會發現,自己慢慢擁有了「自己的學術語感」。
⸻
讀 paper 30 分鐘無聊嗎?其實是你沒找到好玩的切入點。
用手寫打開紙與筆的維度,讓你每天都能從 paper 裡發現寶藏。
而這些寶藏,會慢慢變成你未來的研究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