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她問我:「妳是誰?」
我的心猛地一沉。那一刻,像是世界突然靜止了。站在廚房門口的她,眼神空洞,嘴角帶著禮貌而陌生的微笑,彷彿我是個剛搬進來的鄰居,而不是她朝夕相處、扶她上下床、替她擦拭身體的女兒。
我的母親,一個曾經堅毅、爽朗,走進市場攤販都要敬她三分的女人,怎麼會在我面前迷了路?她還活著,卻又像漸漸地從我生命中退場。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失智」——不只是她的記憶逐漸失去,而是我們之間熟悉的情感連結,正在一點一滴地崩解。
但也是從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走向了另一條路,一條我從未想像過的內在之路。
愛,變了樣,但沒有消失
剛開始照顧母親的時候,我總想「撐一下就好」「或許過一陣子她會好起來」,但很快地我就發現,這不是短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她不再記得午餐吃過了什麼,開始懷疑我偷她的錢,甚至有幾次深夜想要跑出門回「娘家」。而我——那個總以為自己堅強的女兒——一度陷入崩潰。
我不懂,她怎麼變得這麼陌生?
我更不懂,我怎麼會對她這麼沒耐心?這還是我嗎?
直到我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終於放聲大哭,那是一種被拉扯、困住、甚至羞愧的痛哭。
然後我問自己:「難道這場照顧只是為了忍耐與撐過?」
這個問題,成為了我真正覺醒的起點。
照顧,是一種靈魂的邀請
在那段失序的時光中,我偶然翻到了過去買的一本書,是關於賽斯心法的。我曾經在職場低潮時讀過,當時覺得有點玄,但這次重讀,卻有如暮鼓晨鐘。
書中提到:「你不是被迫面對生活,而是選擇來體驗這一切。」
我開始重新看待母親的失智,不再只是視為一場「災難」,而是一個靈魂的安排,一種與我共同進行的生命課題。
或許,她來教我的,不只是「如何照顧」,而是「如何愛而不執著」、「如何陪伴而不迷失」。
每一次她遺忘我,我都像被丟回原點。但也正因為這樣,我才開始學會真正活在當下,用不求回報的心去愛。 不只是照顧,更是一場轉化
很多人問我:「你怎麼撐得下來?」
但事實上,我不是「撐」過來的,而是「變」過來的。
我從一個只會責備自己的完美主義者,變成一個能接受不完美的照顧者。
我從一個總想掌控一切的女兒,變成一個懂得「與母親共舞」的人。
我不再強求她記得我是誰,而是每天用心創造新的「現在」。
她今天願意握住我的手、願意笑一笑、願意靜靜坐在陽光下,就是最大的禮物。
而我,從中慢慢地找回了真正的自己——一個不再以外在角色來定義自我,而是能夠內在平靜、柔軟、而有力量的我。
如果你也正在照顧一位失智的親人,或者正在經歷一段「你愛的人漸漸遠離你」的歷程,我想對你說:你並不孤單。
因為在與母親共舞的日子裡,我學會了一件事:
有些人,用遺忘來教我們記得什麼是愛;
有些路,用失去來帶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無法阻止衰老與別離,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走這段路。
願你看見自己的力量,與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