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是專家,只要懂得組合:25% 法則的職場啟示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什麼是 25% 法則?

史考特.亞當斯曾是上班族,後來決定創業。他發現自己無法在單一領域達到頂尖,但若能在幾個技能領域達到前 25%,如漫畫、幽默感與辦公室觀察,這三個能力相乘後,他便能在這個結合領域達到前 1.6%。最終,他出版了《呆伯特》,以諷刺辦公室政治聞名,這種策略後來被稱為「25% 法則」。

25% 法則與職涯選擇

這讓我想到幾年前,創業之旅結束後謀職時,發現多數職缺都針對特定專業,而我擁有的雲端技術、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與無線通訊等技能,雖然各有一定的基礎,但未達專精,導致難以找到完全匹配的職位。然而,我的多元能力組合最終發揮作用,讓我在波折中找到一個能夠整合這些技能的工作,恰如 25% 法則所示:即便不是單一領域的頂尖高手,透過不同技能的結合,仍能在獨特的職涯路徑中脫穎而出。

AI 時代下的 25% 法則

時至今日,大語言模型已能勝任高度專業的編程等工作,但在公司內部開發應用時,我發現讓這些「專家」彼此協作仍然是個挑戰。即使代理人技術當紅,許多場景仍無法流暢運作,關鍵在於缺少有效的整合與協調。

這讓我想到 25% 法則:未來人類在 AI 世界的角色,並非與 AI 比拼專業深度,而是成為各種專業的協調者。我們不必是某個領域的頂尖高手,但若能掌握多種技能的前 25%,便可驗證 AI 的回答、串聯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並促進合作。這意味著通才的價值將日益提升,人類的學習方式也會從單點鑽研轉向觸類旁通、旁徵博引,成為真正的 AI 管理者。

結論:駕馭 AI,而非被取代

人類的價值不在於與 AI 競爭,而在於駕馭 AI,協調專業,讓 AI 成為高效的助手,而非取代者。只有理解並靈活運用這些技術,我們才能確保自身在未來世界中的主導地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yle的人文與科技
2會員
16內容數
把技術當畫筆,內容當橋梁,連結人與AI世界
Kyle的人文與科技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過程如同人類學習,包含預訓練(吸收背景知識)、監督微調(學習範例)及強化學習(透過練習精進)。DeepSeek 即利用強化學習技術提升 LLM 效能,而人類在其中扮演教材編寫的角色,將知識轉化為 LLM 學習的素材。
2025/08/03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過程如同人類學習,包含預訓練(吸收背景知識)、監督微調(學習範例)及強化學習(透過練習精進)。DeepSeek 即利用強化學習技術提升 LLM 效能,而人類在其中扮演教材編寫的角色,將知識轉化為 LLM 學習的素材。
2025/08/03
隨著AI輔助程式開發工具的興起,例如Vibe Coding,程式設計效率大幅提升,但也產生了技術債務問題。本文探討AI工具如何影響程式設計師,尤其針對資深工程師和新手工程師的不同影響,並呼籲程式設計師在享受AI帶來便利的同時,需注重程式碼的長期維護和系統設計,避免掉入技術債的陷阱。
2025/08/03
隨著AI輔助程式開發工具的興起,例如Vibe Coding,程式設計效率大幅提升,但也產生了技術債務問題。本文探討AI工具如何影響程式設計師,尤其針對資深工程師和新手工程師的不同影響,並呼籲程式設計師在享受AI帶來便利的同時,需注重程式碼的長期維護和系統設計,避免掉入技術債的陷阱。
2025/08/03
探討AI之間如何溝通協作的兩種協定:MCP(模型溝通協定)與A2A(智能體間溝通協定)。MCP如同AI助理祕書,負責協調不同AI模型完成任務;A2A則像AI群組聊天室,讓AI們自主分工合作。文章說明兩種協定的特性、應用場景,以及它們如何互補共存,最終提升AI協同效率,創造更大價值。
2025/08/03
探討AI之間如何溝通協作的兩種協定:MCP(模型溝通協定)與A2A(智能體間溝通協定)。MCP如同AI助理祕書,負責協調不同AI模型完成任務;A2A則像AI群組聊天室,讓AI們自主分工合作。文章說明兩種協定的特性、應用場景,以及它們如何互補共存,最終提升AI協同效率,創造更大價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當一個稱職的主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得像個魔術師,一手變出公平的尺,一手藏著偏心的王牌。聽起來矛盾?別急,且聽我娓娓道來一個精彩的故事,看看阿明是如何在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中脫穎而出的。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當一個稱職的主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得像個魔術師,一手變出公平的尺,一手藏著偏心的王牌。聽起來矛盾?別急,且聽我娓娓道來一個精彩的故事,看看阿明是如何在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中脫穎而出的。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這句話乍聽之下令人沮喪,但細想卻蘊含深刻的職場智慧。今天,讓我們透過阿德的故事,一起來探討這個令人不安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職場現實。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這句話乍聽之下令人沮喪,但細想卻蘊含深刻的職場智慧。今天,讓我們透過阿德的故事,一起來探討這個令人不安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職場現實。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職場中有句話常被人提起:“先懂做人,才能做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主題,並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Thumbnail
職場中有句話常被人提起:“先懂做人,才能做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主題,並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職場逐漸適應80/20法則的心得。過去強迫自己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管理顧問業的快節奏格格不入。透過80/20法則,他學會如何挑選最關鍵的20%的任務,並花費80%的時間與資源去處理,同時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職場逐漸適應80/20法則的心得。過去強迫自己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管理顧問業的快節奏格格不入。透過80/20法則,他學會如何挑選最關鍵的20%的任務,並花費80%的時間與資源去處理,同時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Thumbnail
如同生活上許多事一樣,你的Deta base越多,你處理事情的選項也就越多,生活也會比較容易。隨著你的視角更加寬廣,你完成工作就越容易。
Thumbnail
如同生活上許多事一樣,你的Deta base越多,你處理事情的選項也就越多,生活也會比較容易。隨著你的視角更加寬廣,你完成工作就越容易。
Thumbnail
『深度職場力』一書介紹了『自我決定論』理論架構,強調職場工作需要滿足自主、勝任和歸屬的心理需求,並透過技能思維累積職涯資本。書中提到了如何磨練珍貴技能、自主性的陷阱、使命感的重要性等觀點,並結合『刻意練習』一書的原則。
Thumbnail
『深度職場力』一書介紹了『自我決定論』理論架構,強調職場工作需要滿足自主、勝任和歸屬的心理需求,並透過技能思維累積職涯資本。書中提到了如何磨練珍貴技能、自主性的陷阱、使命感的重要性等觀點,並結合『刻意練習』一書的原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